本版主持 骆忆川
小小动物园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
四(8)班 李瀚东
我的家就像一个“动物园”,里面住着几只“动物”,既可爱又有趣,他们是谁呢?
早上我一起床,就听见一声“狮子吼”。原来是爸爸这头“狮子”正在伸懒腰,只见他坐在床上,伸出双臂,仰天大“吼”。我的爸爸“狮背熊腰”,特别爱吃肉。每顿菜必须有肉,要是没有,他就会闷闷不乐。这头“狮子”性格也很暴躁,要是我作业没写好就出去玩,我就会被他的“狮掌”狠狠地教训。
我家的“动物园”可不是只有“肉食动物”,还有“草食动物”。我妈妈就像水牛一样,每天不知疲倦地做着家务活……有一次周末,已经晚上十点了,而这头“水牛”还在做家务,我说:“妈妈,都十点了,该睡觉了。”而她说:“等等,我还要晾衣服、擦桌子和扫地呢!”这头“水牛”特别爱吃素,有时一个月都不吃一次肉,而她的力气比“狮子”都大,真是一头合格的“水牛”。
相对于我的弟弟,他就比较好动了。所以他就是“猴子”。这只“猴子”在家好动,上课好动,就连睡觉时也不肯停下来。他特别爱爬树,一次,我们一家去树林散步,结果突然发现“猴子”不见了。原来是他爬到树上摘果子了。因此,他还被“狮子”打了一顿。这只猴子不仅好动,还爱吃水果,几乎所有水果他都爱。这只“猴子”个头不大,瘦瘦的,像一根竹竿,一碰就倒。但是他的力气却很大。
最后,也就是我这只“熊”了。我长得胖胖的,壮壮的。我特别爱吃饭,每次吃饭时,妈妈都会说:“少吃点”,我会不耐烦地回答道:“知道了。”我这只“熊”手脚特别不灵活,每次的手工都做不好。熊开心时心情愉悦,而难过时心情烦躁,而我也是如此。
虽然这个“动物园”里的“动物”很少,但我们也都爱这些“动物”。
指导老师沈雪珺:
小作者很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特点,作文中用具体的事例描写了“狮子”爸爸、“水牛”妈妈、“猴子”弟弟和“小熊”作者的温馨日常生活,结构清晰,观察细致,语言风趣幽默,将家人的个性特征和小动物间最贴切的特点结合起来,给读者呈现了一个有爱的“动物园”。
财税博物馆研学记
杭州市天水小学三(1)班 朱翊晗
假期里,我参加了财税博物馆的研学活动。
在博物馆里,老师讲解了许多历史上关于财税的知识,比如说古代的货币是怎样发展的,大地主是如何去百姓家收税的,等等。博物馆里展示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图片等,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主要的付款工具,甚至连现金都很少看到。在活动中,老师告诉我们财税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重要,只有财税得当,国家才能更好地建设和发展。这点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从小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能乱花钱。
此外,在博物馆里面,我们还亲手制作了一个印章图,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同时我认识了其他学校的同学,我们一起组队讨论问题,分享经验,不仅增强了友谊,还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最后老师还发给我们有关财税博物馆的纪念品,让我们回去之后还能再更好地巩固今天所学到的东西。
回到家后,我立马翻阅了《小狗钱钱》这本书,因为这是一本关于理财的儿童读本。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一只聪明而又充满智慧的拉布拉多犬,名叫钱钱。在它的帮助下,主人公吉娅学会了如何正确理财。吉娅不仅学会如何将钱存进储蓄罐,还帮助父母还清了债务,一家人其乐融融。这一切都让我意识到了理财的重要性。我也要像吉娅一样,不随意花钱,学会把钱用在最重要的地方。
马上就要过年了,通过这次研学经历,我决定把过年的压岁钱好好管理起来,合理规划好自己的小金库。
指导老师王茵:
小作者在充满意义的研学中,边走边看,边读边学,边思边做,并用流畅的语言文字,记录了成长的体验和收获。希望更多的同学,能用美妙的文字记录多彩的学习生活,继承“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传统。
二十年后的我
杭州市滨和小学五(6)班 夏炜宸
日月如梭,时间转瞬即逝,我来到了二十年后。
二十年后,科技水平急剧上升,环境变得更美了,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清香,街道上满是机器人:比如说扫地机器人,若有人乱扔垃圾,它们便会将垃圾捡起,分类投放到垃圾桶里。当然,垃圾桶也变成了一个机器人,有人将垃圾投放错误后,它会自动将垃圾进行分类,当垃圾装满后,它会自行前往垃圾站,垃圾车都已经退休了。
可是,这些机器人是谁发明的呢?哈哈,就是我发明的。
在二十年后,我成为一名科学家,在科技领域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除了这些能便利人们生活的机器人,还有大大小小各种机械设备等。
举个例子,二十年前,人们去游玩、购物等,大多要开车前往,这就会导致道路拥堵,甚至出现车祸。怎么办呢,于是,我在道路上每隔5公里装一个检测装置,当发生拥堵时,它会发射一种特殊的光线,人眼是看不见这种光线的,但在汽车上装一种特殊芯片,汽车就能自动感应,感应到光线之后呢?感应光线之后,汽车的轮胎横躺在地上,轮毂里的螺旋桨高速转动,从而带动汽车起飞,拥堵也就不存在了。
二十年后,我成为科学家造福人类,你们二十年后会用哪种方式造福人类呢?
指导老师沈俊涛:
小作者开门见山,从美丽和富有科技感的环境描写引入,准确用过渡句介绍了二十年后自己的职业和成就,重点体现自己作为科学家的发明带来的生活变化。全文想象丰富,蕴含少年志向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望,是一篇内容和立意都优秀的想象类习作。
青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
六(9)班 陶思宇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里,有一个字格外特别,那就是“青”字。
青是一种颜色,一种古老而神秘的颜色,它比艾绿深一些,比靛蓝浅一些,每每看到这个独特的色彩,我的眼前便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片青蓝色的天空下,一位身着青衣的少年站在青翠的草地上,仰天吟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仿佛望见那古老的青山上,一只青鸾在山顶翩翩起舞,山下,一个穿着青衣的小牧童蹦跳着跑过……
青是一种情感,想那“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青蓝的天空衬着明亮的婵娟,何尝不是件美事?那“青青子衿”中,定是包含了不少的真情。“青”中更有农家的喜悦,“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样舒适的田园,他们一定十分欢喜。又想文天祥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该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在生死关头,为了国家和人民,呐喊出自己心中的真谛!
青更是认可与欣赏。据说,在魏晋时,阮籍的母亲去世,嵇喜前来探望,阮籍认为他是庸俗之人,即使是来探望母亲,依旧以白眼视之;而嵇康是高雅之士,与他同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欣赏他不凡的气度,因此用青眼正视,表示尊重与认可。
青也是波俏婉转的女子。想那古镇的戏台上的青衣女子,身穿青素褶子,唱那“小桥流水,天涯迢迢,金莲花开,石榴红满枝”;戏台下,一株青柳,轻轻摇曳……
一个小小的青字中,有历史的轮回与变迁,有文学的可爱与质朴,有朋友间的认可与尊重,更有青衣的低眉信手、端庄大气。
指导老师胡萃:
这篇文章用古诗、典故来诠释汉字“青”,选材新颖独特。开篇直接引用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点明主题,引入下文,用不同画面,不同场景,不同故事来阐述“青”的内涵。青不仅仅是天真活泼的孩童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不仅仅是纯粹的赞许、爱慕,它更是高昂的节气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