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俞茜茜
这两天杭州开启“速冻模式”,很多人已经穿上厚厚的羽绒外套。心血管病患者如何安然度过寒冷冬季?
叶秀珠,浙江著名心脏病专家,叶氏中医心脏病第17代传人。13岁随父(著名中医心脏病专家叶宝鑫)从医,19岁深得祖传中医秘方。后师从国家级名中医吉良晨、国医大师路志正、国医大师张灿玾,从事心脏病临床工作40余年。
进入11月以来,叶秀珠的门诊异常忙碌,新老病人扎堆。“心血管疾病和季节密切相关。气温急剧下降,会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增加冠脉粥样斑块破裂和心梗的风险,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要格外当心。”
2次手术心脏装了3个支架
中医调理后心绞痛没再犯过
上周日上午10点,叶秀珠医师的诊室外有很多患者在排队等候。70多岁的毛大伯特地从萧山赶来找叶医师复诊。
毛大伯患有多年的高血压、冠心病和房颤,以前走路时双腿像灌了铅,上楼梯气喘吁吁,2019年的一天夜里,他因突发心梗被送到医院抢救,冠脉装了2个支架。没想到,后面不到一年,他再次因为冠脉狭窄血管堵塞,又装了1个支架。
连续2次送进手术室,虽然命救了回来,可毛大伯的心脏还是问题不断。有时候半夜心绞痛发作起来相当可怕,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将心脏捏得死死的。日子过得提心吊胆,生怕什么时候心绞痛又犯了。为了改善生活质量,毛大伯几经打听,找到了叶秀珠医师。
“我手术做了2次,已经装了3个支架,还有救吗?”这是毛大伯见到叶秀珠说的第一句话。叶秀珠记得第一次见到毛大伯时,他脸色暗沉,嘴唇颜色呈紫黑色,说话有气无力。
叶秀珠为毛大伯搭脉问诊,根据他的病情开了中药。半个月后又来复诊,毛大伯的嘴唇颜色变得红润些了,胸闷气急的症状也改善了许多。
后来,毛大伯一直坚持中医调理,吃了2个月药以后,走路变得有力气了,原本经常要犯的心绞痛和房颤再也没发作过,现在已经坚持吃了2年的中药,身体状况一直很好。 “找到叶医师,我就安心了!”
原来每个月都要发作的房颤
经过中医治疗后平平稳稳
吴阿姨患有多年的高血压,上压170多,一直在吃降压药控制。3年前,她又查出了冠心病和房颤,心脏功能越来越差,上楼梯气喘吁吁。原本在家里还能买买菜、拖拖地,如今也变得有心无力。
从去年开始,吴阿姨几乎每个月都要发作房颤,每次发作的时候整个人瘫在那里动不了,救护车都叫了好几回。她到好几家医院心内科就诊,检查发现冠脉有5处狭窄,其中2处为中重度狭窄,医生评估后建议手术植入支架。
但吴阿姨一方面因为心脏功能不好,另一方面又惧怕手术,于是一拖再拖。经打听,她找到了叶秀珠的中医门诊去试一试。
中医药能不能治好心脏病?不少患者像吴阿姨一样,起初并没有太大的信心,很多都是惧怕手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的。
叶秀珠为吴阿姨搭脉问诊,根据病情开了中药。用药一星期后,吴阿姨的嘴唇颜色变得红润些了,原本胸闷、心悸的症状也得到了缓解。后来她一直坚持中医治疗,现在已经坚持吃了将近一年的中药,原本经常要犯的房颤再也没发作过,前不久去医院做了冠脉检查,发现原来两处中重度堵塞已经变为轻度,还有三处轻度堵塞的地方斑块几乎消失。
冠状动脉堵塞80%以下的病人
建议连续服用中药
叶氏中医心脏病传承人、叶秀珠的儿子梅煜川中医师介绍,中医治疗心血管病,除了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辨证施治,还要根据不同的季节进行调理,随证而变。
叶氏心脏病秘方,至今已有数百年的传承历史。这张心脏病秘方不是一张单方,而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经过40多年的研究和临床治疗,叶秀珠将祖传医术和现代医学理论结合起来,寻找心脏病治疗上的突破口,不断完善祖传秘方“保心药”。
这个方子是纯中草药方剂,由红花、太子参、丹参等中草药配伍加工而成,具有宽胸理气、活血化瘀、利尿消肿、清热解毒、固本培元的功效,主要用来对付冠心病(冠心病支架术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引起的心脏病、房颤、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传导阻滞、肺源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风心病等心脏疾病。
叶秀珠说,比如西医认为冠状动脉堵塞70%左右要装支架,但装支架是局部治疗,很可能今年这段血管不行,装一个,明年那段血管不行,再装一个。中医是“整体治疗”的思路,这段血管堵塞了,就通过“活血化瘀”的办法打通,恢复动脉原有的弹性和管腔面积,营养心肌。同时,其他没堵塞的血管,也要用药预防它堵塞。“我通过多年临床发现,冠状动脉堵塞80%以下的病人,连续服用中药,许多人的治疗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本周起,每周六、周日上午8:30-11:00,叶秀珠中医师坐诊杭州永萃堂中医门诊部。12月12日前,针对冠心病(冠心病支架术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引起的心脏病、房颤、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传导阻滞、肺源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风心病等心脏病患者送出30个义诊号。为保障就诊秩序,请提前电话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