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余夕雯 文/摄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国以更具开放姿态的国际交流合作架起了中外民心相通之桥。
11月24日,为期一周的“艺汇丝路”访华采风活动正式启动。
这两天,84位来自83个国家的艺术家已经先后走访参观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良渚博物院、富春江小三峡、安吉余村、南浔荻港村、西湖景区、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等景点。每到一站,艺术家们都会进行写生创作。
昨天,都市快报·橙柿互动记者跟随外国艺术家们一起来到绍兴,参观了兰亭景区和鲁迅故里。
兰亭景区位于绍兴城西南的兰渚山下,因王羲之的书法名作《兰亭集序》而名闻海内外。
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邀集41位文人雅士聚于兰亭畅谈欢饮,他们坐在溪流两旁,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作诗,这就是“曲水流觞”。最后,一共成诗37首,汇编成了《兰亭集》,王羲之挥毫泼墨为之作序,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1600多年后的今天,外国艺术家们也效仿中国古人——坐在溪水两边的蒲垫上,以茶代酒,一觞一咏,畅怀俱情。哈萨克斯坦、毛里求斯、科特迪瓦等国的艺术家,或吟诗,或歌唱,呈现了一幕当代艺术版“曲水流觞”。
艺术家们还在现场体验了写书法。科特迪瓦艺术学院雕塑系教授Moreau épouse Kouassi Mathilde熟练地拿起毛笔,笔尖蘸水后,在石台上写了一个“太”字。“太高兴,太好了,就是这个太对吧?”来自科特迪瓦的她,是一位中国通,她说自己有一个中文名字,叫“莫合”。
艺术家们在兰亭溪边的骋怀桥头采风写生,当天下午,又参观了鲁迅故居、三味书屋和鲁迅祖居。
在看到关于绍兴的年节场面——“祝福”仪式的场景时,毛里求斯的艺术家Marie Claudia Fabiola Lai Chin Kon有点兴奋,“我们家也有这样的仪式,会摆上鸡鸭鱼,还要跪拜祈福。”她说,自己的祖辈是广东梅州人,讲客家话,她还有一个中文名,叫王纯玉,“在毛里求斯,有很多人保持着过中国新年的传统。”
接下来几天,这些外国艺术家会根据采风得到的灵感,进行深度创作。这些作品将在12月初举办的“艺汇丝路”采风作品展上集中展示。
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杭州市人民政府承办,余杭区人民政府、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