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加入“骨科-浙医在线病友会”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朋友有相关问题,欢迎加入“骨科-浙医在线病友会”,入群后,你可以和群友交流,我们也会不定期邀请医生入群答疑。 入群方式:扫码添加“浙医在线小助手八号”,备注“骨科”,小助手会邀你进群。
记者 张慧丽 通讯员 李文芳 马彦
起初感到腰部不适是在2013年,当时,祝小姐不过25岁。“很普通的腰部酸痛,休息一会就缓解,无非是有点累到了吧,换成谁都不会在意的。我这么年轻,哪里会有大问题呢?”
随着腰部不适而来的,还有偶尔的腿部症状——发麻、轻微疼痛。“最早是从大腿开始麻木,伴随着腰部的酸痛,休息一会,最长不超过一两天,症状都能缓解。”随着发作频率越来越高、症状越来越明显、持续时间越来越长,祝小姐意识到不对劲,到当地医院就诊。
“医生说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确实有点惊讶,不过我也有跷二郎腿、‘葛优瘫’之类不好的习惯。”针灸、热敷、牵引、理疗……所有的保守治疗方法都用上了,全都是治标不治本。
2019年5月,祝小姐的情况越发严重,从大腿到脚底,整条左腿完全麻木,一走路就疼痛加重,步行时间没法超过1分钟,几乎无法站立,要靠着轮椅移动。“晚上躺在床上睡觉,能明显感觉到左腿是凉的,右腿是热的,这种感觉又难受又诡异。”
整节椎间盘脱出 髓核完全游离 手术之外别无他法
有一天,小祝的妈妈无意间看到新闻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的马建军主任医师在科普腰椎知识,仔细听完,祝妈妈觉得这位医生讲得不错,看着也亲切,询问女儿要不要去挂号看看。就这样,小祝一家赶去浙大邵逸夫医院。
“拿到我的磁共振报告,马主任很干脆,告诉我像我这样的情况,除了做手术别无他法。”
马建军解释,脊椎由一节一节的骨头组成,每一节之间夹着一个椎间盘,可以想象成一个荷包蛋,蛋黄部分是髓核,蛋白那一圈是纤维环。祝女士最下面两个椎间盘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病变,尤其是腰椎L4/5那一节椎间盘不是突出那么简单,而是完全脱出,髓核部分已经完全从纤维环中脱离,掉进椎管,压迫神经,引起一系列症状,想要靠保守方法获得效果几乎不可能,而且同时合并椎体间的不稳,建议进行腰椎微创融合手术。
“没办法了呀,走路都走不了,才30岁出头,不做手术难道以后都坐轮椅?” 小祝当即决定手术。
手术很顺利。术后第4天,小祝下床尝试走路,“走路的时候腿不麻、大腿根部没有酸痛、腰部也没有紧绷抽筋的感觉,真是久违了,不夸张地说,是重生的感觉。”
术后三个月复查确定恢复良好,小祝重返职场。半年复查确定融合器和脊椎100%融合,马建军交待她之后就不需要再复查。
年纪轻轻
为何腰椎间盘突出如此严重?
竟是因为在出租房里
睡了四五年沙发
手术那年,小祝也才31岁。年纪轻轻,怎么腰椎间盘问题如此严重?
“以前外出打工的时候,我在出租房里睡过四五年沙发,睡觉的时候整个人都是陷下去的,这会不会有关系?”
听了小祝的话,马建军认为这是导致她腰椎问题的主因。“沙发太软,整个人陷进去,说明对脊柱的支撑力是不够的。躺在沙发上,整条脊柱变形,受到不恰当的应力或者局部应力过大,长此以往,就容易出现问题。”另外,在沙发上睡觉看似在休息,实际上椎间盘一直处在疲劳工作的状态。“清醒时肌肉发力,会对脊柱起到稳定与保护的作用,睡着后肌肉放松了,椎间盘反而承受了比白天更大的压力——不仅需要24小时‘打工’,晚上的工作还更加繁重,这样的状态持续四五年,谁都受不了。”
“我是在差不多睡沙发一年左右时出现的症状,原来那时候就有苗头了,根本没想到那方面去啊!”祝女士懊悔不已。
睡软床还是睡硬床?
硬木板上铺两层3-4cm厚的垫被
基本上这就是适合睡觉的软硬度
马建军说,很多人发现晚上睡得越久腰越痛,这很可能代表着床的软硬程度不合适。事实上,睡觉也有讲究,太硬的床不行,可能导致腰肌慢性劳损、脊柱曲度消失、侧弯等问题;太软的床也不行,会使得身体下陷,脊柱受力不均,造成两侧肌肉张力不对等等情况,导致腰酸背痛。
“床铺需要软硬适中,给身体提供足够支撑,并与身体曲线有限贴合,无论是仰卧位还是侧卧位,都要能让脊柱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简而言之,就是睡着舒服,不别扭,最好的方法是在挑选床垫时实际试睡感受一下,个人感受才是最准确的评价标准。”
“不同年龄的脊椎对床垫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要以为一张床垫可以睡一辈子。婴幼儿应选择中等偏软一些的床垫,而儿童、青少年则不宜睡过软的床垫,以免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韧带松弛,特别是骨质疏松患者,建议选择略微偏硬的床垫。”
在店里无法长时间试睡怎么办?马建军给出一个小妙招——在硬木板上铺上两层垫被,每一层厚3-4cm,躺上去感受一下,这基本就是适合大部人睡觉的软硬度。记住这个感觉,也许在挑选床垫或者布置床铺时会对你有所帮助。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患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