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娜 张宇璐 陆颖 林佳琦
前两天,2023年浙江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在宁波落幕。在这项可以称为班主任技能“天花板”的比拼中,杭州的班主任老师表现非常优秀,获得9个综合一等奖、1个综合特等奖!获奖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位居全省榜首。
在包括育人故事、带班育人方略、主题班会在内的三个单项奖的评比过程中,杭州的老师在9个单项一等奖中,获得5个。
结果发布后,不少学校晒出喜报,老师们也纷纷转发。
高中组综合特等奖
杭州第二中学钱江学校 王亦茹
综合一等奖
萧山汇宇小学 来冰莹
杭州市紫金港小学 蔡文辉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 陈荧
杭州中学 尤奕
杭州市长阳中学 安妮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 马佳尔
杭州西子实验学校 江颖
萧山区第十高级中学 杜泽红
杭州市余杭第一中学 李瑶
这次大赛分小学组、初中组、普通高中组3个组别,选手们参加了育人故事、带班育人方略、主题班会和情景模拟4个模块的角逐,最终产生综合特等奖3名、一等奖19名、二等奖31名、三等奖48名,并设置若干单项奖。
记者联系上获得唯一高中组综合特等奖的王亦茹老师,以及获得综合一等奖的其中几位班主任,听听他们在班主任工作中,是如何拨动学生的心弦的。
杭州第二中学钱江学校王亦茹
做班主任最重要是陪伴和倾听
杭州第二中学钱江学校的王亦茹老师,出生于1992年,这次获得高中组的综合特等奖。
一位班主任获得全省唯一的综合类特等奖,含金量可谓非常之高。令人吃惊的是,去年这个大赛的唯一特等奖,也是杭二中钱江学校获得,获奖的是刘全欣老师。
“我们学校连续两年获奖,在备赛的过程中,刘老师给了我很多指导。”王老师的声音笑盈盈的。
王老师是温州人,教龄10年。“我读高中时,班主任耐心、细致、负责任的态度,对我影响很大。所以我早做规划,进入浙江师范大学读书。”王老师说。
高中的班主任工作难不难做?
她想想说,“好做,也不好做”。高中生其实很简单,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和沟通,效果就会很好。高中生都有不错的理解力,老师说的东西,如果大家认可,执行起来就会很快。另一方面,同学们都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沟通方法不合适,容易适得其反。
王老师在班里构建了几个成长共同体,4-6人一组,发挥同伴作用,每周有个反馈,收效不错。
“我做班主任体会最大的是两个词,陪伴和倾听。有句话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每天花很多时间在班里,陪着同学们,希望让大家知道,任何重要的时间节点,班主任都在。和孩子们共同面对生活、学业上的压力,做好倾听者的角色。有次一名同学情绪不佳,和我聊到晚上11点。这之后,她就很信任我了。”王老师说。
杭州市紫金港小学蔡文辉
希望为学生带去积极向上的力量
“从长发到短发,从学校磨到研究院,从区研究院磨到市教科所的夜夜夜夜。400多天披荆斩棘,有幸被照亮,是馈赠,是托举,更是成长……”
省赛结束当晚,杭州市紫金港小学的蔡文辉老师在朋友圈发了一段长长的话,以2023年浙江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综合奖小学组一等奖、“带班育人方略”单项评比小学组一等奖等优秀成绩,为长达400多天的备赛过程画下了句点。
如果要说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蔡老师认为,可能是自己长久以来对教育心理学的探索。
在学校里,除了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身份,蔡老师还兼任了学校心理健康站站长、学校融合教育教研组组长,外加区“和谐心”导师团成员、区家庭教育指导力高级研修班成员。
蔡老师说:“我是2013年毕业的,刚工作当班主任那两年,我也是摸爬滚打过来的,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状况,我一度陷入了迷茫。2015年,当时学校的心理健康站站长推荐我一个叫做‘焦点解决’的技术,这个技术可以让我们更多地聚焦于如何用正向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过分纠缠发生的原因。这些年,我自己自费到校外专门学习这个心理学知识,也在教学中不断实践着,效果很不错。”
德育探索和班主任工作相辅相成,这也让蔡老师所带的班级文化正向阳光,师生关系也非常亲密。
“工作10年,我只带了两个班。第一个班级是完整带完6年的,全校老师都知道那是我的‘初恋班’,我的婚纱照也有他们的参与。去年我终于在杭州安了家,邀请当时正值初三的学生有空来我家做客。那天我家2米长的桌子坐得满满当当,我先生下厨,大家像家人、朋友一样吃饭聊天,直到11点半他们才恋恋不舍地被家长接回家。”说到这里,蔡老师依旧感觉很幸福。
“我的父母都是小学老师,而我的生日就是9月10日教师节当天。对我来说,这份工作也像是一份传承。”
杭州中学尤奕
学生把她当成知心姐姐
尤奕老师是杭州中学初三(10)班的班主任,今年是她当班主任的第6年。
参加浙江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并拿到综合奖初中组一等奖后,尤老师发了一条长长的朋友圈——“深切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深知班主任实务还有太多需要学习之处,但何其有幸,能一路同行!”
作为语文教师,她常用细腻真诚的文字与学生进行交流。带第一届学生时,她会在日历纸的背面写上给孩子们的话,偷偷夹进听写本里,给某个特别需要安慰或鼓励的学生;初二的儿童节,尤老师给孩子们写了一封长长的信,祝贺他们的成长;第一届学生毕业时,尤老师在朋友圈的告别长文,引发大批学生与家长的感慨与留言。
到了这一届学生,尤老师与他们的文字互动更频繁了,学生们乐于在家校联系本上写下自己的情绪、感悟,有的甚至写了满满两大页,尤老师也会认真地一一回复。尤老师认为,语言文字在班级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喜欢用文字的形式跟他们交流,他们也会把我当作知心姐姐,乐于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尤老师说,老师与学生,就像船与波纹,用真诚与智慧在学生的心河留下涟漪,成长过后,积累之下,这些羁绊才越发珍贵。
萧山汇宇小学来冰莹
蹲下来,倾听孩子的诉求
来冰莹就职于萧山汇宇小学。她说,初当班主任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她会以写日记的形式进行总结和思考。平日里,还会经常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或者回家查阅相关资料,寻找适切的育人方法。
“做班主任过程中有很多酸甜苦辣,但最后都变成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来冰莹老师有些感慨,“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有多元的个性,需要尊重孩子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不同,要求班主任每一天都要以崭新的视角,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和关照。”
班主任要有同理心和同情心,很多孩子犯错误不是故意的,特别是低段孩子,有时候不清晰对与错的边界,或者没有掌握遇事的正确处理方法。这个时候作为班主任,要以蹲下来的姿态,倾听孩子的诉求,沉下心来,耐心地帮助孩子们去认识事情,理清脉络,找到重点,想出方法,让孩子们自主地学会应对那些“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