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余夕雯
10月28日,“向达·芬奇提案——上海科技艺术大展暨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将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启幕。随后的16天展期内(10月29日至11月13日),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将驱动全新的开放界面,通过艺术创作、学术论坛和展演项目汇聚一个时代的创造性能量,邀请“达·芬奇”来到21世纪,共同思考当今艺术与科技背后的人类时代命题。
整个展览包含五大展演单元与两大国际学术论坛。
五个展演单元分别为“透视或世界观:山水作为方法论”实验艺术单元、“程序员与小提琴”开放媒体单元、“我歌唱带电的肉体:灵魂在哪里?”媒介展演单元、“天人之境v3.0”国际艺术邀请单元以及“安吉亚里”绘画单元。其中的“程序员与小提琴”单元,A Coder and Violin,是达·芬奇名字中所含字母重新排列组合而成的概念。
以达·芬奇为象征代表的“新文艺复兴人”一直是中国美院开放媒体系2010年成立以来的育人目标。这个展演内容囊括来自8个国家的艺术家40人,全是程序员与艺术家合为一体的代表,包括意大利的保罗·齐利欧(林兹电子艺术大奖金奖)、古巴的伊凡·阿博瑞(今年流明金奖)、韩国的 Protoroom 等。
展览作品横跨人工智能(AI)艺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艺术、生成艺术、生态艺术、科幻艺术、影像艺术与绘画艺术等创作类型,涵盖大型绘画、空间影像装置、跨媒介巨构、现场行为表演、游戏互动系统及实时编程电影等多种媒介形式,由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丹麦、荷兰、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古巴、德国、俄罗斯等十三国艺术家携手联袂呈现。
两大国际学术论坛分别为展览主论坛“Panel 21:新六艺——21世纪的文艺复兴人”以及第八届网络社会年会“‘反文化’?重置技术的一切(不)可能性”。
此外,“艺能松(AIathon):艺术/人工智能黑客松”与现场演出“‘声纳媒体艺术节’20周年”将以更多元的形式跨越时间与空间发送讯号,召集达·芬奇的世界观伙伴们展开对话、思辨和共建。作为中国美术学院九十五周年校庆“到源头饮水,与伟大同行”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