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去世

2023-10-15

《现代诗100首》

《忠贞之夜》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

记者 潘卓盈

当地时间10月13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在马萨诸塞州家中去世,享年80岁。

1943年,露易丝·格丽克出生于纽约长岛。1968年,她的处女诗集《头生子》出版,此后迅速成为美国当代文坛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多年来,格丽克共出版过十四部单行本诗集、两部随笔集和一部小说,曾获得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各类奖项,还成为2003-2004年度美国桂冠诗人。

2020年,格丽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出的授奖词是,“她精准的诗意语言所营造的朴素之美,令个体的存在获得了普遍性”。

她的诗歌

像刀子一样扎人

露易丝·格丽克生活在一个文艺气息浓厚的家庭。她曾在一次采访时回忆,小时候奶奶经常随身携带一本诗集,自己在四五岁的时候就读过威廉·布莱克的诗《黑人小男孩》,还有莎士比亚戏剧《辛白林》里的选段。从幼年时起,格丽克的父母就鼓励她写作,甚至会把她写的诗打印出来进行点评。在随笔《诗歌教育》中,格丽克说童年时代的她,自认为是威廉·布莱克、叶芝、济慈和艾略特的传人。

露易丝·格丽克的诗歌像刀子一样扎人,爱与丧失是其作品的重要主题,这和她的人生经历有关。格丽克出生前七天,她的姐姐不幸夭折。在随笔《死亡和缺席》中,她谈到这位未谋面的姐姐,她说:“我没有经历她的死亡,我经历的是她的缺席。”

高中时代的格丽克进行了长期严格的节食,最终导致她患上了厌食症,不得不退学接受心理分析治疗,持续七年才治愈。对于这段经历,格丽克说:“患上厌食症对我来说是一段重要的经历,饥饿感帮助我控制了贪欲,对于获得一个独立的自我,是大有帮助的。”

1980年她在佛蒙特州的小屋遭遇了一场大火,被焚烧殆尽。1985年,她又一次遭遇了死亡的打击——她的父亲去世了。格丽克曾经有过两段婚姻。1967年她和年轻的医学院学生小查尔斯·赫兹结婚并生有一子,但没多久两人就离婚了。1977年再婚,这次的结婚对象约翰·德拉诺也是一名作家,依然以离婚告终。

格丽克生前最后的一些诗似乎已经预示她做好了离去的准备,诗集《忠贞之夜》中,她写道:“你明白,我正进入死亡的国度。”

你读过她写的《榆树》吗?

露易丝·格丽克的诗歌第一次以简体中文的形式被中国读者阅读,是三联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现代诗100首(蓝卷)》,收录了她的诗歌《榆树》(周瓒译注)。

《现代诗100首》的主编是杭州知名诗人、数学家,浙江大学教授蔡天新。“《现代诗100首》上世纪90年代就在编了。1993年,露易丝·格丽克凭借诗集《野鸢尾》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我就注意到了她。1998年夏天,我在访美期间,就想到给她写信,得到授权把她的诗歌收录在正在编的《现代诗100首》中。”蔡天新回忆,“当时她在威廉姆斯女子学院任教,我记不清她是不是马上就回信了。但她在信中回复非常爽快,而且没有收一分钱版权费。”《现代诗100首》市场反响非常好,蔡天新说,“最近几年,杭州市教育局每年都向中学生推荐,已经是杭外、杭二中等中学的语文必读书。”

2016年,世纪文景引进了露易丝·格丽克的两本诗集《月光的合金》和《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获得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她的这两本简体中文诗集开始广为人知。2022年,世纪文景又出版了她的诗集《忠贞之夜》,受到更多读者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