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赵月华 通讯员 刘雅君
秋风起,炒货上新正当时!
近日,余杭区仓前云溪小学的校园里飘来一阵阵炒瓜子的香味。
全校700多位学生,热火朝天地翻炒着近200斤葵花子,现场还不时发出“咔嚓咔嚓”嗑瓜子的声音。学校首届丰收节热热闹闹地开展起来了。
六口柴火大灶依次排开
200斤葵花子整装待“炒”
上学期,学校在报告厅楼顶开辟出一片向日葵,有200多平方米,如油画般的花海,为孩子们打造一个生动的“自然课堂”。暑假前,同学和老师一起把向日葵盘采摘下来,经过一个夏天的晾晒,收获了近200斤生瓜子。
丰收节现场,每个班级都领到了满满一盆生瓜子,孩子们开心地合不拢嘴,期待着人生第一次炒瓜子。
为了炒好这些葵花子,学校可是做足了准备。
食堂前的空地上,六口柴火大灶依次排开,灶台上摆放着一盆盆米白的粗盐,灶台旁整齐地放着柴火和引火用的刨花,随时等待孩子们开炒。
校长方洪良指着这几口柴火灶说,这是附近村民结婚办酒时做流水席用的大灶,为了给活动增添点乐趣,老师们挨家挨户借来的,“一个年级一口灶,每个班轮流上,也乘机让孩子们感受一下本土文化。”
“每一颗瓜子都是孩子们的宝贝。”他笑着说,这些葵花子从播种到养护再到采摘,甚至到最后的剥落,每一个环节都由孩子们自己完成。
炒瓜子自然成了大家最期待的事。开学第一天就有同学迫不及待地来打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吃到自己炒的瓜子。“终于要开炒了,我们总希望尽善尽美,把每一个小细节都考虑到,不让孩子们失望。”他说。
自己炒的瓜子最香,最好吃!
炒瓜子可是门技术活!
正式开炒前,方校长先给大家传授了“秘诀”——瓜子要炒得好吃,要先炒盐。“同学们,千万记得要先把盐炒热再放瓜子,还要不停地翻炒,不然很容易炒焦。”
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忙活起来了。
一二年级孩子个头还没灶台高,老师和家长志愿者联手帮他们点燃了灶火。当烟囱里冒出一股白烟,小家伙们兴奋地围在一起拍手叫好。
只见两个小男孩一左一右抬着盆,踮着脚,使劲力气把满满一盆生瓜子倒进锅里。刚一入锅,其他同学就拿起锅铲你一下,我一下,翻炒了起来。不一会,校园里充满着香喷喷的瓜子味。
五六年级的同学干起活来都很麻利。几个人高马大的小少年,不停翻炒的同时还不忘看下火候,生怕把瓜子炒糊了。
几分钟后,热腾腾的瓜子相继出锅啦。同学们纷纷围了过去,拿起竹匾有节奏地左右摇晃,把多余的盐筛掉。
“实在太香了!”还没开始分装,心急的同学索性把竹匾一放,一屁股坐了下来,第一时间嗑起了瓜子。还有的同学顾不得烫,抓起一把在手心里吹了吹,立刻递给身边的老师同学,和大家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第一次炒瓜子,虽然手艺有点生疏,有的还“不幸”炒焦了,但孩子们一个个都乐开了花,一边嗑瓜子一边说:“自己炒的瓜子,最香、最好吃!”
方校长说,现在很多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识,全校同学在种植向日葵的过程中,感受到春天播种的快乐,夏天劳作的艰辛,也享受了秋日丰收的喜悦,在活动中更是懂得了分享和感恩。“未来学校会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通过劳动实践开展更多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