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的原生之境 野性的神奇动物

长三角首个国家公园,在这里!

2023-09-23

黑麂

勺鸡

中华鬣羚

白颈长尾雉

展翅白鹇

亚洲黑熊

南方红豆杉

花榈木

香果树

长柄双花木

记者 张钱

地球上堪称顶流的自然胜境,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国家公园”。

1872年,自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国家公园——美国黄石诞生以来,国家公园已经遍及全球。

最近好消息传来,长三角首个国家公园要来啦!

近日,在青海西宁举办的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上传出消息,继2021年公布的首批5个国家公园之外,我国将稳妥有序推进设立黄河口、钱江源—百山祖、卡拉麦里等新的国家公园。

其中,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就在我们浙江,相关创建工作正在有序推动中。

而对于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所在地——开化而言,未来国家公园的揭牌,也只是一个开始。

开化,距离杭州3小时车程,位于浙江西部。

这里森林蓄积量达到126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0.9%,被誉为中国最绿的县域之一,空气质量、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常年居浙江省前列。

钱江源要跻身国家公园,有哪些硬核实力呢?资源禀赋首当其冲。

在悠长的地质岁月里,板块碰撞,大地撕裂,高山、溪涧、峡谷……复杂的地形形成了一个生物秘境。

至今保存着全球稀有的大面积低海拔原生常绿阔叶林地带性植被,野生动物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是我国东部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其景观和生态系统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极为罕见,具有重要的全球保护价值。

最新科考结果表明,开化共有植物2244种、大型菌物449种、动物2427种。其中省级及以上野生珍稀濒危植物84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3种(黑麂、白颈长尾雉、中国穿山甲),国家Ⅱ级保护动物55种。

百山祖冷杉,全球唯一分布的三棵原生种也都在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冷杉自然繁衍困难,被列为全球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开化通过各种方式和技术,已培育出百山祖冷杉6000多株,并且实施了迁地保护,正逐步走出极度濒危状况。

最近,钱江源国家公园内首次拍到了三熊同框画面。

“三熊同框”,是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科研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时发现的珍贵影像。而这样的红外相机,在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的密度是每平方公里至少1-2个。

为更好开展物种栖息地和生态系统固定监测,开化在国家公园范围内打造了“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在钱江源,中国科学院建立了800多个亚热带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样地,浙江还与14家科研院校签订科研合作协议,与34家国内外院校开展合作。

但国家公园并不是“无人区”,那里还有祖祖辈辈在此生活的原住民。如何处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关系?

开化的答案是,这里用90%的县域面积来保护生态,用10%的县域面积集聚20万人的生产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开化在浙江首创地役权改革。钱江源国家公园面积约252平方公里,辖区2.3万公顷的林地面积中,集体林地占比达79.6%。2018年2月,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在国内率先启动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通过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和社区共管机制,实现林地统一监管。即在权属不变前提下,限定国家公园范围内集体林地的生产经营活动,村民从生态价值转化中获得红利。

两年前,开化县在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基础上,探索推行承包土地保护地役权改革。农田地役权改革,最重要的一条硬杠杠就是生产主体要履行“不得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义务。

今年4月,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启动新一轮农村承包土地地役权改革签约,试点面积从261亩扩至1200亩,每亩农田的补偿标准也从200元提到800元,且取消了保底收购条款,与粮油企业达成合作,生态米销路不愁。

山间苍郁,林下悠然,未来,一个诗意盎然的国家公园城市,可期。

国家公园里的自然遗产

部分列举

每个国家公园都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一边是极致的原生之境,一边是神奇的动物,钱江源国家公园蕴藏着怎样的奇景,来一探究竟。

1.黑麂 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国特有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濒危等级列为易危。

2.白颈长尾雉 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国特有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濒危等级列为近危。喜集群,常呈3-8只的小群活动。开化县具有“中国白颈长尾雉之乡”称号。

3.中华穿山甲 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列为极危物种。

4.白鹇 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栖息于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

5.勺鸡 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栖息于针阔混交林,密生灌丛的多岩坡地,山脚灌丛,开阔的多岩林地,松林及杜鹃林。

6.亚洲黑熊 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体毛黑亮而长,下颌白色,胸部有一块“V”字形白斑。

7.猕猴 别称猴子、猢狲、恒河猴等,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栖息于山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也见于竹林及疏林裸岩处。

8.藏酋猴 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在高山密林中,主要活动场所为阔叶林以及悬崖峭壁等处,尤喜在山间峡谷的溪流附近活动和觅食。

9.中华鬣羚 别称野山羊、苏门羚,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它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头像羊不是羊、尾像驴不是驴,因此又被称为“四不像”。

10.豹猫 别称山狸、野猫,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豹猫是体型较小的食肉类,略比家猫大。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郊野灌丛和林缘村寨附近。分布的海拔高度可从低海拔海岸带一直到海拔3000米高山林区。

1.南方红豆杉 原生种为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乔木,高达30米,树皮根皮可提取抗癌药物紫杉醇。为我国特有树种。

2.香果树 原生种为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木材赤褐色,纹理通直,质软,耐腐,适宜建筑、车舟、茶箱、家具、雕刻等用材。

3.花榈木 野生种为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木材致密质重,纹理美丽,可作为轴承及细木家具用材。

4.长柄双花木 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秋季变红,花型花色美艳,是较好的秋冬季节观赏树种。

国家公园里的文化遗产

部分列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香火草龙

与海宁观潮、西湖赏月并称为我国中秋节的标志。舞龙是衢州的传统民俗文化,在开化的苏庄、杨林、马金等18个乡镇均有中秋节舞香火草龙的习俗。其中,又以苏庄镇的香火草龙名气最大,传说其始于朱元璋征战时期,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贡纸制作技艺

开化纸被誉为中国传统手工纸皇冠上的明珠,细腻洁白、薄中见韧。前段时间,复旦大学官微发布了2023年新版本科录取通知书,首次采用开化纸为书写载体。

开化纸属于皮纸,主要原料是灌木植物瑞香科的荛花,其纤维可防虫,让纸张千年不坏。开化县开化纸传统技艺研究中心主任黄宏健说,开化纸在古代还制作过交子、银票,在明清时期是最名贵的典籍用纸。

根雕

根宫佛国由著名根雕艺术家、工艺美术大师徐谷青花巨资从世界各地收集树根,经过几十年的精心打造,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为世界瞩目的根雕世界。

如今的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总占地3.03平方公里,已拥有中国根雕佛国、中国根雕博物馆、中国根雕历史人物博物馆等20多个景点。集佛、儒、道,民间神话传说,历史风云人物等大型根雕作品,经过吉尼斯认证的达6000多件。

龙顶茶制作技艺

钱江源头水,开化龙顶茶,在1985年被评为全国名茶。也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

开化龙顶制作工艺的独特之处,要求茶叶外形和内汁俱佳,外形紧直挺秀,色泽翠绿;内汁馥郁持久,鲜醇爽口,回味甘甜。

霞山古村落营建技艺

经调查,作为唐宋古道的霞山,共有明、清(包括民国初年)的古建筑127幢,分为民居、祠堂、商店、钟楼,主要集中在霞山、霞田和石柱村。

霞山高跷竹马

传统“灯日”正月廿二,村民都要举行迎板灯、高跷竹马等活动。

传统榨油技艺

开化县是衢州市命名的“油茶之县”,省级油茶保护示范基地。目前仍有木榨手工榨油的油坊28家。

满山唱

为排解寂寞,消除劳累,自编自唱山歌,“满山唱”由此得名,并口口相传,代代传承,延续至今已一千多年。

目连戏

在长期的演出中,吸收了当地的民间小曲、三角戏和道士音乐,加上受徽腔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词格不同,调式丰富,曲式多样,旋律激亢、优美,唱腔古朴、文雅,具有独特风格的“开化高腔”,亦称“八平高腔”而被载入《中国戏曲集成》。

唐头古佛节

凡遇旱涝灾祲,均来此焚香祈祀,以求风调雨顺,消灾赐福。

马金扛灯

是宫廷彩灯的一种,始于唐代,盛于宋元。每年正月都制作扛灯巡村游至田间,一为纪念先祖,二为来年庄稼免受天灾,有个好收成。

保苗节

每年六月十三村民将三角旗插在田畈,沿山巡游驱赶野兽,以祈风调雨顺,庄稼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