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佳琦 通讯员 周新杰
“真是太了不起了!”
今年7月,教育部公布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上城区5所学校的项目入选,其中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这样的成绩,在全省基础教育领域遥遥领先,也让所有上城教育人在新学期伊始感到无比振奋。
这个奖项的含金量有多高?它是我国教育领域中唯一一项由国务院设立并由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国家级教学奖励,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齐名,每四年评选一次,代表着全国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
自2014年开展基础教育领域首次评奖以来,2022年是第三次评选,上城教育连续三年均有获奖,且获奖数量、级别稳步提升,至今已有11个奖项收入囊中,其中包括两个一等奖。还有更多课题项目已经蓄势待发,准备参加下一轮的评选。
上城教育何以拥有如此强劲的科研创新动力?在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项海刚看来,这是上城几代教育人接力奋进结出的硕果。“上城历来推崇研究型教育,早在80年代就提出了科研兴校的战略,是一个‘连教材都要去挑战’的城区”。
对于上城的老师来说,做研究是像呼吸一样自然的事情。正如项海刚对于优秀教师的期许:“老师不要只是做一个教书匠,而是要成为研究学生、研究教育规律的行家里手。”在这样浓厚的研究氛围中,大量的人才不断涌现,前沿的科研成果纷至沓来。
这些获奖项目的背后,是少则10年,多则30年的长期积淀和持续发展,是几代教育人从风华正茂到鬓角飞霜的教育实践。若仔细翻阅这些获奖课题所涉及的领域,你会发现,它们几乎涵盖了基础教育的各个切面——从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到特殊教育,从学科教学、家校德育到智慧教育变革……每一个切面都是对上城教育优质均衡的生动注脚。
这11个含金量十足的沉甸甸的奖项,不能只是“摆摆看看”,而是要推广、应用、再研究。“获奖只是为研究画上了一个分号,而不是句号,所有的研究都要持续深入,辐射区域内其他学校,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创生出更多新的成果,并最终惠及学生的发展。”项海刚说。
以科研创新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上城区以“创一流,争第一”的信心和决心,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全市第一、全省A等,社区教育指数全省第一,高质量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级评估,递交了一份建设美好教育引领区的优异答卷。
学校:杭州市杨绫子学校
成果名称:《“生涯自立”理念下培智学校劳动育人体系建构与实践创新》
所获奖项:2022年度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杭州市杨绫子学校是一所培智学校,专门接收特殊儿童。2014年,学校在上城区水亭址开出了一家名叫“智慧树”的小店,店员是从学校职高部毕业的孩子。
从2000年开始,杨绫子学校开始推动劳动教育改革,提出让特殊学生从只满足“生活自理”到“生涯自立”转型升级的新时代特殊教育理念。“智慧树”便是这样应运而生的实践平台,鼓励特殊学生在毕业后自食其力,从劳动中获得尊严和价值。
这棵特别的“智慧树”,多年来与杭州这座城市紧密相连,渐渐成为爱的代名词,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伸出温暖的帮扶之手,让这棵树枝繁叶茂,根系也更加发达。同时,杭州的很多企业也为特殊孩子开放了工作岗位,让这些孩子感受到作为城市一员的自豪感。
2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生涯自立”直接惠及学校近800名特殊学生,辐射上百所学校,近年来学校学生就业率从10%提升至60%,孤独症学生就业实现零突破,有百余位学生参与竞争性就业,和普通人一样竞争上岗。
俞林亚
(杭州市杨绫子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在我们的“智慧树”里,进出的家长、顾客都会对孩子们投来赞许的目光,他们看到原来特殊孩子也可以做得和普通孩子一样好。我想这就是我们成果的缩影,劳动育人让孩子们真正地成长为心里有理想、手里有技能、眼里有自信、生活有质量的新时代劳动者,他们真正实现自我、融入社会。
我想说:“不是每个特殊孩子都能就业,但是在我们为孩子们设定的阶梯式目标上,他们可以是自理能手、家庭帮手、学校标兵、社区助手、职场达人等,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凝聚家校社合力,为孩子们的成长优化平台,我们的全国培智劳动联盟将继续扩容,让更多的特殊孩子享受高质量教育,成为最好的自己。
学校:杭州市天长小学
成果名称:《一个模子不适合所有学生:小学差异教学的实践研究》《数学实验: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新探索》
所获奖项:2018年度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年度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一直以来,天长小学有着敢为人先的领跑气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天长小学就开始了“差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直面儿童的差异,形成了“天长没有差生,只有有差异的学生”的核心理念。
基于孩子个性化成长的需求,天长小学的周武老师曾提出过轰动全国的“第十名现象”:一个班里最有出息的学生,往往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前几名,而是班上处于中游的第十名左右的学生。这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讨论:到底什么样的孩子可能在未来发展得更好?
2017年学校90周年校庆时,96届校友钱锡青送给母校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幅插画。钱锡青是知名的插画家,他用这种方式感恩母校, “五年级时,语文老师要求我们每周写日记,我跑去跟老师说,我能不能以画画代替写日记?想不到语文老师同意了。”天长的“差异教学”让他在画画这条专业道路坚持下来。
楼朝辉
(杭州市天长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天长小学差异教育研究缘起于20世纪80年代。在30多年的探索实践中,天长一直思考如何为每个孩子提供不一样的教育路径,让不同的教育教学适合不一样的孩子,研究如何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活动经历以及如何评价他们的经历,以求促进每个孩子最大限度地发展。
数学实验缘起于2010年,天长小学四任数学组组长带着全体数学老师,一任接着一任干。围绕着“不在题目中学数学,而在动手实验中学数学”的理念,数学组研发了1-3年级的数学实验课程,编制了学习手册,设计制作了学习器具,开发了 120 节数学实验课,举办了八届数学实验课程活动。
一个模子不适合所有学生,我们的教育需要不断地发现学生、赋能学生、成就学生。(下转G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