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周宇文觉墓的墓室

载物骆驼

墓志铭

镇墓兽

甲骑具装俑

持盾武士俑
橙柿互动记者 程潇龙
1400多年前的一天,一位16岁的开国皇帝被堂兄废黜杀害。他是开国皇帝中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他叫宇文觉。
一方墓志当场震惊所有人
9月19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静陵考古发掘成果,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引发全国关注。
橙柿互动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北周宇文觉墓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街道北贺村,北临机场高速公路。墓址所在地的洪渎原,是北朝至隋唐时期高等级墓葬的集中分布地。
2022年7月,在配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建设,对扩建区域进行考古发掘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洪渎原核心区域,发现北周开国皇帝孝闵帝宇文觉的静陵。
洪渎原是北朝至隋唐时期高等级墓葬的集中分布地,相比之下,静陵虽为帝陵,但规模甚至小于周边北周勋贵的墓葬。
这座北周帝陵隐藏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围沟中,没有封土,也没有石刻、陵园建筑。历史的烟尘在地面消弭了任何痕迹,这座帝陵一直隐藏地下未被世人发现。
与历史上的帝王陵相比,这座帝陵规模并不大,仅是一座中型墓葬,从帝王陵规制上来说甚至显得寒酸。
经进一步的考古发掘,里面有4个天井,是一座单墓室的土洞墓。虽然规模不大,但考古人员惊奇地发现:墓道很宽,墓园周围面积达上万平方米,墓室内甚至出土了陶俑等文物。考古队员推断:墓主应当是一位高等级贵族。
随后出土的一方墓志,当场震惊了所有人:“周故略阳公宇文觉墓二年十月壬申”。
15个朱砂描红的楷书证明,这座古墓葬正是北周开国皇帝孝闵帝宇文觉的静陵。
短暂的一生陷入残酷宫斗大戏
宇文觉(542—557),字陀罗尼,北方六镇之一的武川镇人,是创立了府兵制的西魏重臣宇文泰第三子,母亲是一位公主、北魏孝武帝元修的妹妹冯翊。
殁年仅16岁的宇文觉,短暂的一生既有传奇色彩,也是一部残酷宫斗大剧——
儿时的宇文觉天生异相,有相面先生惊叹:这孩子面相无限尊贵。相面先生又遗憾,“可惜阳寿太短”。(《周书·孝闵帝纪》记载:时有善相者史元华见帝,退谓所亲曰:此公子有至贵之相,但恨其寿不足以称之耳……)
宇文觉9岁时,父亲宇文泰去世,堂哥宇文护继承了权力。
然而,这位堂哥野心很大,令9岁的宇文觉备感恐惧。世事维艰,幼小的宇文觉便学会装疯卖傻,韬光养晦用以自保。
年岁渐长,他对佛教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日后倡导佛教打下了基础。
作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开国皇帝,史料记载:宇文觉是受禅登基的——公元557年,掌握西魏大权的堂兄宇文护阴谋进行禅代,逼西魏恭帝拓跋廓,把皇位禅让给宇文觉。拓跋廓被胁迫亲自临朝,将皇帝的印玺奉上。
旁有堂兄宇文护“虎视眈眈”,宇文觉保持谦逊低调力辞不受。公卿百官前去劝进,于是宇文觉同意即位,时年16岁。国号大周,史称北周。
他是一位有理想抱负的小皇帝
小皇帝很勤勉,年纪虽小但懂得怜悯体恤百姓,在位不足一年的时间里,他于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次减赋减刑,并派人救助遭受天灾的百姓,鼓励大臣举荐人才。
他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尊释迦牟尼为佛,立佛教为国教,大兴佛教。同时,他提倡儒家思想,以德治民,以缓和民生。这些改革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这个男孩一直有个梦想:使北周成为一个繁荣稳定的国家。
堂哥宇文护比宇文觉大了将近30岁,他跟随宇文泰多年,在各处的势力根深蒂固。
这就尴尬了,宇文觉虽名为帝王实则傀儡,军政大权都在堂哥手中。他16岁那年即位后,为了亲政,屡屡与堂哥宇文护发生冲突。
和“康熙擒鳌拜”如出一辙:这位小皇帝召集了一批武士在皇家花园讲习武艺,演练擒拿捆缚之术,希望利用堂哥朝见的机会,将其擒杀。
当年9月,小皇帝的谋划被人泄密,惶恐中临时组织宫女太监拿起兵器自卫。
但螳臂当车,幽禁一个月后,宇文觉最终被堂哥毒杀。
复仇大戏是在15年后——
建德元年(572年),同父异母的弟弟、北周第三位皇帝宇文邕,诛杀宇文护,为早殁的哥哥宇文觉修建静陵。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是一位充满改革精神的皇帝,在位时间总共9个月,被称“九月在位”。
短短9个月,他推动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改革。9个月时间很短,这位怀有梦想的小皇帝,给后世留下无尽遗憾和许多值得研究的话题。如果宇文觉能够多在位一段时间,是否能改变北周的命运?
令今天人们关注的是:这位有为的开国小皇帝,都留下了什么样的随葬品?
考古发现:静陵中出土随葬遗物有146件(组),大部分为制作精细的陶俑,以及玉璜、玛瑙珠和串饰等。这些陶俑都具有浓厚的军事特征,这与当时战争频繁的社会环境有关。而高等级墓葬一般会随葬甲骑具装俑、仪仗俑,都代表了墓主的身份地位。出土文物中还有镇墓俑:2件镇墓兽和1件武士俑。
武士俑头戴白色兜鍪、上绘盔纹,两侧有护耳、下至垂肩,身着白色筒袖铠,右手稍提至胯部、手握成拳。镇墓兽均为趴卧状,神态严肃、眼神坚定……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认为,北周宇文觉墓考古发现的意义重大,这是继北周武帝孝陵之后经过考古发掘的第二座北周帝陵。
首先,围沟的发现可进一步明确北周帝陵与北周高等级大墓一样具有地面结构。
其次,宇文觉以“略阳公”身份下葬,为北周开国时期政治斗争提供实物证据,补充了北朝史史料。
最后,静陵位置的确定,为北周其余三座帝陵分布提供了重要指示信息。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