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超/文
近年来,促进数字内容消费,频繁见诸各种拉抬消费的新政策之中。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游戏所代表的互联网平台架构产品,在拉动经济增长、驱动数字内容产业向好发展之外,也以其独有的互联互通、沉浸交互特性,重构人际交往,同时也为越来越多的网民提供数字技能学习、创造实现个人价值的新机遇。
承载温情的数字桥梁
“好羡慕这样的家庭氛围,如果自己的童年,父母也这样陪伴自己痛快地玩就好了。”类似这样的温情话语,时常能在视频创作者“罗西瓜”的评论区找到。
“罗西瓜”是网络视频社区颇具影响力的内容创作者。她围绕热门游戏《蛋仔派对》,创作了大量与儿子一起玩“真实真人版”《蛋仔派对》的视频,深受网友们的喜爱。不同于传统的画面和视频拼接的制作方式,“罗西瓜”将自己的客厅改造成了游戏里的场景,再借助沙发、椅子等最常见的家居物品,惟妙惟肖地模拟出《蛋仔派对》的闯关乐趣。
作为一款欢乐世界休闲竞技游戏,《蛋仔派对》自从上线以来就凭借零门槛的欢乐玩法,俘获了新新世代,架构起一座链接人际关系、加速感情升温的数字桥梁。
与“罗西瓜”利用《蛋仔派对》促进亲子关系类似,也有不少用户在体验过程中找到了共通的情感寄托。有一对姐弟打小关系要好,伴随着求学造成的物理阻隔,两人时常无法见面。但通过《蛋仔派对》这个虚拟平台,姐弟俩重新拾回了温情的陪伴。
电子游戏搭建的虚拟空间,能够快速通过沉浸交互式体验,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网络用语中,I人和E人分别代表现实中内向和外向的人。而《蛋仔派对》浓厚的“蛋搭子”文化——即不熟悉的用户结成好友一起游戏,恰好中和了不同人的个性差异,形成人际交往的重要纽带。
从创作中与世界交互
在数字网络的世界里,“摸不着”的距离,是酝酿感情的开始。艺术专业出身的“浦西可乐”对此深有体会,借助《蛋仔派对》的创作工具,挥洒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并通过游戏把艺术的美感传递给更多人,建立对艺术审美的情感。
利用数字工具,进行视频、漫画等创作,是网民热衷学习的数字技能之一。《蛋仔派对》的内容创作只需要一部手机即可参与,实操门槛极低,并围绕此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创作生态。“浦西可乐”正是被这个创作过程简单,但又能自在表达个人情绪的内容生态所吸引。他时常把自己对梦境、对现实风景的向往,用创作工具表现出来。
从舒展个人情绪到触碰社会价值,《蛋仔派对》社区涌现出了不少优质的数字地图内容,在帮助创作者提升数字技能、拥有“一技之长”的同时,也构建起了一个“个人与世界连接、个人情感与社会情感交互”的重要窗口。比如,反映核污水排海的《末辐海》地图,文物掠夺为主题的《逃出大英博物馆》地图……这些作品都涉及了对社会议题的探讨,折射出创作者在追求灵感“变现”过程中,为作品赋予厚重涵义的创作初心。
数字时代下的新机遇
据了解,《蛋仔派对》用户自制的UGC地图数量累计已突破1亿。仅用一年便建立起一个数量庞大的数字内容社区,得益于这些优质地图如毛细血管般的渗透力,同时也不能忽略自发扩散的网友。
主播“解忧游戏铺”的经历就非常典型。在转型成为全职的《蛋仔派对》游戏主播之前,他已经待业一段时间了,主要依靠剪辑游戏视频来获取收益。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留意到了《蛋仔派对》这款游戏,并尝试将自己的游玩过程剪辑成视频,上传到视频社区,成功地打开了一条通向新的就业坦途,慢慢地转型成为专职的游戏主播。
《蛋仔派对》包罗的数字场景下的“众生相”,勾画出数字经济腾飞的新面貌,更映射出人们对于情感、价值永恒不变的追求。在不远的未来,《蛋仔派对》或许会聚焦更加多元的发展方向,将用户与更丰富的场景连接起来,以期更好地“回应”专属于这个时代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