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牧野之战,左侧为商军阵营,右侧为周军阵营。 图据央视新闻

未破译文字

扫码看 动起来的 甲骨文
近日,一条“甲骨文动画还原3000年前战争场面”的视频吸引了许多网友关注。
画面中的甲骨文字动了起来,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商周两军对垒的画面,网友纷纷表示太震撼了,“好像看见了闻太师霸气回朝”。
这个动画的作者是“博物汉字”项目团队,他们主要由爱好国风文化的90后组成,其中一位成员黄女士介绍,最近网上关于商代的故事讨论很多,他们就想用甲骨文进行呈现,讲解历史故事的同时,还能进行科普,动画展现了商周时期最重要的一场战争。
商周两方的阵营各有特点,商军阵营象乘而战,有大象部队,图中以“人”字骑在甲骨文的“象”字上呈现。
“周军有四匹马拉的战车,灵活性和攻击性更强一些”,图中微调了甲骨文的“马”字,并组合了甲骨文的“车”字。以一人驾着四匹“马”拉的战车呈现。
画面中还有士兵的形象,参考了没有破译的甲骨文字形,团队将其左手的武器调整为甲骨文的“盾”字,“像一个‘大’字,一手拿着盾牌,一手拿着武器攻击。”
黄女士解释说,选取的这些甲骨文汉字,主要是象形字和会意字,将里面的笔画拆开,形成对应的几个部分,它们之间有语意动作上的联系,就能表达这个字本身的含义,只进行了“不影响字的本义情况下的微调”。
创作时,他们先根据史料记载找出古人行军打仗会用的装备,再将相应的甲骨文列出来进行组合,“结合史料、诗词把想象中的战争场面,通过甲骨文字形呈现出来。”
“博物汉字”以往的作品里,能看到许多有关甲骨文的创意,如甲骨文版《西游记》中,孙悟空对应甲骨文的“猴”,代表唐僧的“夫”字骑在“马”字上,猪八戒、沙和尚则分别对应“豕”“何”。
黄女士介绍,他们从一年前开始研究甲骨文字体,最开始尝试用图文的形式,解释一些常用字的甲骨文写法,然而这种静态的形式,无法生动展示甲骨文的含义,也没有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那么,能不能让文字动起来呢?
团队尝试了第一个动图“爽”字。在甲骨文里,“爽”像人腋下有火,表示光亮,动图里仿佛一个人提了两盏灯。
这种形式得到不少网友的肯定,此后,他们陆续发布动图和表情包。“美”字像一个人戴着羊角状的头饰,原指食物甘美,动图用走路姿态展示了“美”;“妆”字,像女子在床边梳妆打扮。
甲骨文表情包则增加了想象力和趣味性,在字体设计上,他们基本是临摹甲骨文拓片,但比拓片的字形更清晰。黄女士说,“团队刚开始尝试过做矢量图形,后来发现,还是原汁原味的甲骨文更好看。”
为了实现动画效果,团队先根据甲骨文字形手绘文字,再用AE软件做动画,一个表情包视频一般要做一周,“包括找字、做功课、设计图案、分镜,然后再制作成动画,其实最难的是寻找大众好理解的文字,要不断去找灵感”。
甲骨文作为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即使跨越3000多年,我们依然能从“博物汉字”项目团队的甲骨文科普视频中感受到甲骨文的魅力以及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博大精深。
黄女士也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更多人主动关注甚至了解甲骨文,感受汉字的魅力。
“未来我们也想尝试更多有趣的设计,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古人造字的智慧。”
网友热议
网友纷纷点赞,认为让甲骨文动起来,“好有趣好可爱”。
梦中梦:这些甲骨文也太可爱了吧!
玊无:莫名的亲切,好喜欢。
青予:让甲骨文动了起来,让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字史活了起来!
旺仔:孩子现在刚在学习认字阶段,可以结合,让他们感受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夜落花台雨份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仿佛是用珠宝雕琢而成的文明符号,散发出宁静与安详的气息。
Xinger:好棒,这样显示给孩子,还觉得有趣至极呢。
小火炉:很可爱,建议出个甲骨文表情包。
lily~静丽:如果语文老师都能用这种方式讲汉字,就不用担心小朋友们记不住了。
王明峰:“爽”明明就是一个人,一手拎着一个猎物,大摇大摆地走回来了。
海燕:一个“人”一手执盾,一手握矛,那不就是战斗的“战”?
青菜:一直以来都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个人认为从甲骨文演变到现在的简体,小篆是最好看的字体,篆体和诗经真的是绝配,我现在的手机和电脑输入法字体就是用的篆体。
简约:关注甲骨文很久,经常猜字,能感受到远古时候人们是怎么通过文字表达感情互相交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