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金晶 通讯员 辛暄
20多天前的一个夜晚,8点半左右,16岁的冬冬跟同学一起出去骑山地自行车。1个多小时后,他突然倒地,不省人事。随行同学立即呼叫120,并在接线员指导下,做起了胸外心脏按压。
晚上10点05分,冬冬被送到浙中医大二院(浙江省新华医院)急诊医学科时,面如死灰,四肢紫绀,心跳呼吸停止,瞳孔已散大。浙江省新华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周冰之迅速带领医护人员进行抢救。
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注射肾上腺素、建立高级人工气道、给予呼吸支持……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医学常识告诉所有人,心脏骤停超过6分钟,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死亡。
“可是,他才16岁,正是生命中最美的时光。”在场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心中都在默默念叨。
“不要放弃!继续抢救!”周冰之坚定地对团队人员喊道。在抢救床上,10名急诊医护人员继续轮番为冬冬进行胸外按压。
时间到了晚上10点30分,死神正在一步步逼近少年!时间刻不容缓,常规手段用尽后,接下来怎么办?有着30年一线急救经验的周冰之再次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马上上ECMO(人工心肺支持)!”周冰之嘱咐助手立即做好上ECMO的各项准备。这项技术能避免器官缺氧坏死,被誉为“终极救命神器”。
23点12分,奇迹终于出现!冬冬在接受电除颤和药物除颤后,心脏室颤-室速持续终于转为窦性心律,他停跳了的心脏发出了微弱的咚咚声,面色也从死灰逐渐变得红润。
一点一滴,少年正在回来
23天后,好消息让人振奋
ECMO成功上机只是稳住生命体征的第一步,此时的冬冬仍处于深昏迷。长达60分钟的心脏停摆对大脑的损伤程度究竟如何,能不能醒过来,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随后的23天里,急诊值班医生昼夜坚守在床边,为冬冬进行亚低温脑保护和心脏、肝脏、肺脏等多脏器功能保护。同时,以心血管内科为主导的多学科MDT团队对冬冬开展进一步医治。
在ECMO支持下的第3天,冬冬手指微微动了一下,床旁心超EF值(射血分数)从最低20%逐渐恢复到53%。经过综合评估,急诊ECMO团队决定撤除ECMO下机的支持。
接下来,好消息从EICU一个接一个传出……
入院第4天,冬冬神志基本恢复;
入院第5天,冬冬终于撤除呼吸支持,实现自主呼吸。
情况稳定后,冬冬被转入心血管内科,经过一段时间的心肺功能康复治疗,脑复苏成功。
目前冬冬的认知、语言及运动功能恢复较好,有较好的日常交流能力,四肢肌力均达5级,心肺功能进一步恢复后,能下地行走。
心肌梗死呈现年轻化趋势
人人都应掌握的“救命技能”
记者了解到,冬冬是省新华医院收治的猝死患者中年龄最小的,让人困惑的是,冬冬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风险因素,也没有心血管疾病的家族遗传史,但血管造影却提示,冬冬心脏的前降支近端有70%的狭窄,还伴有斑块破裂,在剧烈运动下很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但这种病一般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怎么会落到16岁的冬冬身上呢?
省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胡鹏飞表示,这可能和他血管先天变异有一定关系。
胡鹏飞提醒,近年来猝死越来越年轻化,更多人因为后天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给心脏带来不小压力。“一旦出现心悸、胸痛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
周冰之提醒,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救治讲究“黄金四分钟”原则,如发现身边有人突发心脏骤停,及时拨打120,在120指导下及时进行有效胸外心脏按压。
欢迎加入“心脏与血管-浙医在线病友会”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有心脏与血管相关困扰,欢迎加入“心脏与血管-浙医在线病友会”,我们会不定期邀请专家进群交流、答疑。
如何入群?扫码添加浙医在线小助手六号(微信名:kbzyzx06)为好友,备注“心血管”,小助手会邀你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