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 孩子们收获别样的成长

锦绣育才教育集团师生毅行25里 未来科技城海创小学为孩子建了一个昆虫园

2023-09-02

记者 张娜 张宇璐 林佳琦 赵月华 郭婧

昨天是杭州市中小学生正式开学的日子。开学第一天,大家是如何度过的?

有的学校一整天不上课,带同学们开启了一场新学期毅行之旅;有的学校童趣十足,用一个昆虫园迎接学生回归;还有的学校举办了一场厨艺大赛,检查大家暑期的劳动成果。

开学第一天,同学们都获得了别样的成长。

锦绣育才教育集团

开学第一天师生毅行25里 10多年的坚持!

昨天是新学期第一天,但有一大批中小学生不上课,他们斗志昂扬,在运河边走路。这是锦绣育才教育集团的传统活动——毅行。

每个新学期的第一天,育才集团都用毅行的方式来开启,杭州片区上万名同学和老师一起参与,已经成为运河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下午1点开始,走到5点半。25里路,育才中学、锦绣中学、育才大城北中学几千名同学,都坚持到了最后。

育才大城北中学初二班主任黄老师发了条消息到家长群,为同学们点赞:“大家都很棒,这么长的路程,没有同学抱怨,都坚持了下来。坚毅!大家今天早点休息。”

永固巷走到西湖文化广场再返回

直线距离25里

参与毅行的,包括小学生到中学生。即使是小学一年级新生进校,也会在开学走上5里,到了初二、初三就是25里。年年如此。

育才大城北中学走的路线是永固巷出发,经过登云路、和睦路(河道)、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京杭大运河运道、西湖文化广场,这里是中点和补给站,同学们稍作休整后,又顺着京杭大运河运道、赵伍路,走回永固巷,全程直线距离约25里。

“走在运河边,直线距离25里,其实实际走的只会更多。”黄老师说。

前半段,大家都是精神抖擞,欢声笑语。到了后半程,很多人走不动了,还有人脚上已经磨出血泡,但是同学们几人一组,搀扶在一起,互相鼓励,都在坚持。

“我们回程走到北大桥时,有位妈妈打来电话,说下班正好经过这里,想要捎上女儿直接回家。其实这名同学已经很累,但她拒绝了,最后跟着大部队一起回到学校。”黄老师说,这让人很感动,毅行要培养的就是这种坚毅的品质。

微型“长征路”

磨炼意志,培养坚毅品质

今年,毅行做了特别的设计,加入了“长征”的元素,每个站点都有名字,比如富义仓是“遵义站”,会在这个站点,给同学们普及相关党史知识,到了西湖文化广场的“泸定桥站”,大家一起唱红歌。

初三的余老师说,每次毅行,孩子们之间的感情会加深,老师对于孩子的了解,也会更深入。“今天有位女生一直跟在我旁边,其他同学到了后半段可能有些体力跟不上,她却牢牢跟住了,很厉害。”

队伍走到了大兜路附近,有在直播的年轻人,把镜头都对准了同学们,觉得很新奇。不过,育才集团年年“走大运”的传统,运河边一些爷爷、奶奶都已经熟知了。

一位大伯看到这么多同学,有些疑惑:“这是哪里的伢儿,怎么不上学?”旁边的奶奶回答他:“育才的,育才伢儿,每年开学都走的。”

确实,还有市民因为年年看到育才学生毅行,知道了什么是“育才小平头”(男生剪平头短发)。

育才大城北中学的校长张静芬说:“开学毅行是育才的传统,新学期让同学们在毅行中体验艰辛,同时也能培养大家的团队意识及合作精神,到了最后,同学们都是三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的。新初一的同学们走过这一趟,班级凝聚力都会直线上升。关键是,通过毅行,磨炼出同学们坚毅的品质,这对于以后的学习乃至人生,都有益处。”

开学毅行已开展十几年

育才集团开学毅行,已经开展十几年。

锦绣育才教育集团的总负责人说:“这是我们学校信仰教育系列中的新长征活动。信仰教育的题目这么大,我们中小学学生年龄这么小,怎么对接?所以我们在实践和摸索中,找到一些支点,开发出一整套课程,推出新基地、新红剧、新长征等一系列活动。”

正是因为有这些设计,毅行才不会成为一次简单的远足。这次新长征活动,就是让孩子们从小到大,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近到远,从身边的榜样学起;从浅到深,从最浅显的道理讲起,让有信仰的人,有毅力,有本领,有担当。

开学第一餐

跟局长一起吃

昨天中午,杭州市丹枫实验小学的学生食堂里,多了两位特殊的客人:高新区(滨江)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来江飞和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史琼。他们实地查看了食堂环境、后厨卫生情况,并与师生共进午餐。

陪餐前,两位局长及工作人员戴上一次性头套及口罩,走进了学校后厨,从智能收货系统、副食品摆放区到食品留样柜,逐一进行查验。

每学期开学第一天,局机关干部进学校开展“开学第一餐”陪餐活动,已经是第三个学期。来江飞表示,想要通过这一行动,向社会传达一个信号:我们很关注孩子们在学校里的生活质量。

“吃饭是头等大事,每天在学校里能够吃上美味可口的饭菜,是很有幸福感的一件事,这也是美好教育的重要体现。”来江飞说,今年,滨江区教育局升级智慧食堂,建立了涵盖学前到中学阶段的“学生中餐这件事”数字化改革项目,协同多部门共同监督,实现学生用餐全流程管理。

未来科技城海创小学

为孩子建了一个昆虫园

蝴蝶、螳螂、甲壳虫……开学第一天,未来科技城海创小学同学们带着自己在暑假亲手捕捉的昆虫走进了校园。孩子们要把这些“小可爱”投放到学校新建成的“海创昆虫园”,让它们在新的家园安家落户。

最激动人心的投放环节,孩子们漫步在神奇的昆虫园,神情认真地观察着地形,想为自己的“新朋友”选择一个最优栖息地。“哇,我的蝴蝶飞走啦。”“你看,你看,螳螂停在叶子上啦。”……看着手里的小昆虫一下子跳跃到绿草丛中,同学们惊叹声连连,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校长章献明指着紧挨着昆虫园的教室说,学校的两间科学教室就设在一楼,到时候大家上科学课一开门就直通昆虫园,孩子们在课堂上随时可以观察生物的变化。“我们的小目标是将来在这里起码能看到300个种类的昆虫,都是海创的孩子们自己发现的。或许将来就有一位生物学家从这里诞生。”

杭州市澎雅小学

30分钟做一道亚洲美食

昨天上午,杭州市澎雅小学的食堂里特别热闹,五六年级的学生正在比拼厨艺,他们要在30分钟内制作出一道亚洲国家的特色美食。

各班派出的代表,10人是男生,仅2人是女生。最快完成的是一位男生,只用了20分钟,就出锅了一盘青椒炒牛肉。

参赛学生朱祎宁说,为了比赛,他提前在家练习过这道菜,“以前比较害怕炒肉会有油溅起来,现在感觉不害怕了,试了几次也找到了诀窍”。

这已经是学校的第二届厨神争霸赛了。上一届参赛的小厨神出任评委,负责试吃、投票。

校长王红燕亲自为票数最高的小厨神们颁发了金勺子,鼓励小朋友们继续在家庭中抄起刀铲、抡起锅瓢,谱写美味的乐章。

茅以升实验学校

开学很有“科学味道”

在杭州市茅以升实验学校的开学典礼上,科学家课堂、科普大篷车、科学家精神丛书漂流等系列活动打造出浓郁的科学家精神培育氛围。

科学家课堂邀请了中国优秀科普作家、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陈福民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中国“天问一号”探测火星》科普讲座。

浙江省科技馆将科普大篷车开进了校园,转动生花、温柔电击、伯努利星环……19个科普体验项目,成为校园里流动的“科技馆”,孩子们竞相尝试、研讨交流,这种行走式的沉浸体验,点燃了他们向往科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与信念。

拱墅区中小学

生命安全开学第一课

在华师大附校开讲

昨天,拱墅区中小学生《开学第一课》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开讲。

小学生第一课由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副教授洪芳老师执教,洪老师用三个真实、鲜活的案例,与学生们探讨了遇到困难时“怎样让父母支持自己”。30分钟的讨论,孩子们收获了许多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感到学有所得。

中学生第一课上,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韩似萍老师和大家探讨了如何为做“好”自己储能。韩老师用生动的事例、风趣的语言为同学们讲解了青春期少年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针对同学们常见的烦心事,提出很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经过这两堂别开生面的生命安全第一课,同学们很有感触,说学到了很多实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