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2版)
发展的运河: 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杭州段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如今,登上水上巴士从武林门码头顺河而行,船在画中游,人在景中行,悠悠运河水见证着发展的沧桑巨变,运河的文化地标正逐步显现“规模优势”和“运河风格”——
去年10月,拱墅区“小河公园”成了网红打卡地,其前身是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建立的第一座油库——小河油库,是运河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和杭州的“老工业代表”。
2019年,油库全面关停,留下来的旧时遗存怎么办呢?小河公园建设的项目团队代表王刚说:“我们采用创新的艺术化设计手法对旧时遗存进行保护改造和利用,不仅能够让工业遗存见证城市的历史记忆,还能让它焕发出更大的生机和活力。”
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胡晓阳说:“大运河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货运,功能各异的仓储建筑承载着老一辈杭州人的‘工业记忆’,这个‘走红’的改造项目,为运河建筑的再造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样本。”
是“修旧如旧”,还是“另辟蹊径”?这座公园的成功改造,无疑是运河遗存与当代设计理念融合共生的一个缩影。
解读“人民的运河”,要站在时代的维度上,代入居民、市民的视角和需求,将公共空间、公共文化、公共艺术、公共体育等休闲游憩空间统筹考虑。
今年6月,转型后的大运河杭钢公园迎来首场万人盛会——杭州草莓音乐节,近万名音乐爱好者从全国四面八方相聚于此,潮流音乐与历史文化在这里融合共生。
杭州市商旅运河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沈杨根介绍,当前,杭州正以十大标志性项目为重要节点,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段规划建设。比如,大运河老城区段“水岸互动文旅融合”、小河公园等项目已建成亮相,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已基本建成,大运河杭钢公园公共空间、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已开工项目即将全面完工,京杭大运河博物院(暂名)计划2025年完工……
“利用好”的实现过程蕴含着一个辩证的思考:如何让文化具备创新的动能,如何让旅游反哺文化本身?凝练成八个字: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拱墅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姜国祥说,“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和利用,需要统筹融合——要保护好,更重要的是利用好,而融入当下生活才是最好的。”
文化本身的基因,就与人的创造密不可分。“我们要让大运河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成为当下百姓可观可感、符合经济民生的文化;让外地游客发现处处是美景;让当地百姓的生活也成为运河明珠幸福图景的一部分。”姜国祥说。
未来的运河: 焕发新的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社会、文化与生态的关系。对于这些
关系的系统解读、长期践行,是杭州推动运河相关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
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主任房友强说:“大运河杭州段是幸运的,因为杭州很早就从战略层面提出对大运河的保护。”
2003年,杭州成立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委员会,创新推出“综合保护”理念,以“保护第一、生态优先”为核心思路开展工作。
申遗是手段,保护遗产、造福人民是根本。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杭州设立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以更高标准和要求对大运河杭州段进行综合保护管理。
2017年,国内首个保护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法规《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出台。“它厘清了各个部门的职责,为下一步出台规划依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随后,《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文件相继出台,构建出了“条例+规划+标准+导则”的全方位、系统化法规体系,使得运河保护有章可循。
宏观层面有了方向,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杭州也有自己的路子。
“我们依托‘河长制’来保护运河水环境,联动协同,落实整改,形成闭环。”
在杭州城市发展和历史保护研究所所长华芳看来,运河是活态的文化遗产,如何最大程度地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重中之重。
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基础上,规划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这个非同一般的“公园”,涉及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八个省市。
也就在那一年,华芳和她的团队负责编写了杭州、宁波、绍兴三个城市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梳理不同地段、城区的大运河资源,明确差异化建设保护重点。
华芳说:“以前的大运河杭州段是被尘封的珍珠,随着人们保护历史文化观念的提升,运河逐渐拭去浮尘,开始散发璀璨光芒。未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不仅要有家国情怀,还要兼具人间烟火气,要打造成践行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一个重要站点。”
这个对未来的期许,正是“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的一以贯之。
如今,新建成的运河二通道,使繁忙如昔的“老运河”与科技赋能的“新运河”完成“使命交接”,既描摹出高质量水运复兴的图景;更助推世界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未来。从历史的舳舻千里、渔火延绵,流淌到如今的物阜民丰、水清岸绿,在“八八战略”的引领之下,这条绵延千年的黄金水道,必将流淌向更宽广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