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部《封神》你看了吗?觉得怎么样?推荐大家去看吗?欢迎来橙柿互动App橙友圈#文艺show#话题聊聊。
记者 邢鹤涛
这个暑期档,《封神》(《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充满话题。
上映前,因为宣传物料,曾有一波负面消息,比如妲己的选角,雷震子的造型,很多人都表示“烂片预定”。还有一些有趣的话题,比如终极海报“堆人头”,有人以此来确定“烂片”,实际上这种操作非常普遍。上映后,口碑逐渐反转,目前豆瓣7.7分,很多观众表示迫不及待想看第二部。
正面的评价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电影本身,认为它拍出了东方神话史诗;另一种是它对于中国电影工业的意义,就像之前很多人对《流浪地球》的“死忠”支持。
也有负面评价,比如剧情魔改,尤其是“弑父”主题。比如服化道,被认为和当时的时代不符。
我看到一个充满矛盾的评论,说这部电影“震撼又老旧,廉价又用心,别扭又有趣”,这也代表一种观感。
每个人对电影的理解不一样,加上“封神”这个家喻户晓的IP,大家的评价都很正常,未必夸的便是“水军”,骂的便是“黑子”。
在我看来,《封神》的“剧情魔改”是必然的。
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叙事结构都非常松散,像《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就是重复打怪模式,其中的人物,又往往单独成篇,再融入主线,比如《水浒传》中的武松、林冲。
有观众看了《封神》后,说哪吒、杨戬浪费了,应该为他们单独出电影。这个说得倒不错,“封神”“西游”的结构确实适合走漫威电影的模式,实际上中国的电影人也这么做了,而且效果还不错。但乌尔善不是要做漫威,而是要做《指环王》,所以必须大作删改,清晰主线,剔除繁杂的枝节——《封神》三部曲很清楚,第一部是天下大乱,第二部是殷商征西岐,第三部是武王伐纣。
在主角上,乌尔善也没有按照传统的思路选姜子牙,而是以姬发的视角讲故事,这是典型的好莱坞模式。同时,电影走的也是这么多年流行的挖掘人性路子。电影《封神》里,对费翔饰演的殷寿(纣王),更多的是杀伐果断、野心膨胀的刻画,而不是一味地暴虐荒淫,甚至比干挖心还是自己的主意。妲己的动机也从魅惑乱主改为了报恩。这一切都算是符合当下人们理解的行为逻辑。
最大的主线改动,是质子的设定。这个设定很大胆,但不算离谱,它造成的结果就是,电影的视野变小了,但逻辑更清晰,也更容易制造冲突推动故事了。
其他的改动也大都如此。有趣的是,电影的改动其实非常大,但从观感上,却并没有颠覆故事的感觉,这也是乌尔善非常小心的地方,他要做的是符合现代电影的叙事逻辑,而不是要做什么突破。
其实,从乌尔善的前作《寻龙诀》就能看出来,他做的就是一个好莱坞模式的商业大片。感觉什么都有了,但也看不出惊艳的地方。尤其是特效,宏大感做足了,但都似曾相识,无非就是尽量做到本土化,也没做到想象力的颠覆效果,合理但不够“哇塞”。
无论如何,《封神》都还是值得一看的。电影市场也确实需要这类神话史诗类的电影。
说说你最喜欢《封神演义》里的哪个角色
送《封神》电影票
记者 宋赟
比这个夏天更火热的是今年的暑期档!
根据猫眼专业版提供的数据,截至昨日12:00,今年暑期档总票房已经达到了112.81亿元,也创下了中国影史暑期档最快破百亿纪录!
上周刚刚上映的《封神》(《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也后劲十足,截至昨天,已经连续5天登上日票房第一。
由乌尔善执导,费翔、李雪健、黄渤、于适、陈牧驰、此沙、武亚凡、夏雨、袁泉、王洛勇、侯雯元、黄曦彦、李昀锐、杨玏以及陈坤出演的《封神》上映之前,其实并不被看好。因为此前已有人惨败而归,同样以《封神演义》为题材、同样大制作、同样明星云集的《封神传奇》豆瓣评分仅3.0分,票房更是惨不忍睹。
然而,《封神》上映后,豆瓣评分7.7分,还引来了一大波“自来水”(指因为发自内心的喜爱和欣赏之情而去义务宣传某项活动的群体),自发为宣发支招。
因为导演乌尔善的名字听起来像“无23”,他还火速听从了期待第二、第三部的网友建议,认下了“U23”这个别名,并透露第二、第三部已经完成剪辑,但是还没有开始制作视效、配乐、声音等后期。
想参加今年暑期档这个“百亿大项目”吗?
参与方式:在橙友圈#文艺show#话题下,发帖说说你最喜欢《封神演义》里的哪个角色以及理由。我们将选出20个有趣的答案,每人送出一张《封神》的电子兑换券(兑换有效期至8月31日,可在猫眼各平台上通兑)。
发帖截止时间:7月31日12:00
《封神》幕后花絮
记者 宋赟
姬发的玉环用了真的黄玉
导演乌尔善在路演时还曾透露过,整部电影的关键道具——姬发的玉环是用真的黄玉制作而成,上面雕刻的凤鸟图案是西岐的标志,这是姬昌在8年前送给儿子的最重要的礼物,寄托了他对儿子的思念和希望他回家的愿望。
申公豹的飞头术拍了3天
据第一副导演、执行制片人孙晔透露,申公豹的飞头术是小说《封神演义》里非常著名的段落,为追求真实的视觉效果,剧组决定所有的表演全部由真人完成。虽然申公豹的飞头术只是一场戏,演员夏雨历经3个拍摄日、分层拍摄才完成,1天拍头部,1天拍脖子以下的身体,1天拍整个人全身!
“妲己”每天观察狐狸
年轻演员在拍摄前也都参加了为期半年的封神训练营培训。“姬发”的饰演者于适回忆起训练日常时,表示小伙伴们人均“卷王”,每天都玩命练,尽量做到最好。“妲己”的饰演者娜然更是被导演乌尔善要求,“观察狐狸,模仿它的动作细节和表情”,每天拍视频汇报作业。
费翔练了3个月击鼓
“鹿台·宴饮”场景中,商王殷寿敲击鼍(tuó)鼓、伯邑考吹篪(chí,一种竹管乐器),一曲合奏可以说令人看得酣畅淋漓。而为拍摄这段速度非常快、难度非常高的单人击鼓,殷寿的饰演者费翔从零开始练习了3个月之久。
伯邑考的箎是参考了曾侯乙墓葬中出土的篪打造而成,由青年笛箫演奏家王华用笛子吹奏降E小调模拟篪的音色,听起来比较古朴。
电影中还有诸多隐藏的美术细节,比如殷商和东南西北四大诸侯国的美学系统运用了中国传统的五行五色概念,还有龙德殿屏风上雕刻的“玄鸟生商”及十三代殷商帝王历史故事、女娲庙的壁画等,你发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