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浦沿小学六(4)班 魏静妍
铺开一联素有“万年红”之称的正丹纸,平正地坐于书案,右手执一杆兼毫湖笔,运笔回环,敛笔拢毫。身心寄于其间,便全然忘记了世间的喧闹。
我自小便对书法有着难以言说的热爱,才及桌子高时,总爱看爷爷写字,踮着脚,一看就是一上午。时常缠着爷爷给我讲书法的故事,小小的心对那方正圆润的书法世界着了迷。
来到杭州后,凉风习习的江边,我看见徐老师挥着地书笔,在地上留下一串串张扬的字迹。随妈妈来到徐老师家,一幅幅散发着墨香的作品,再次激起了我内心向往的炽热。
有时,我在电视上看到书法家挥毫泼墨、铺纸蘸墨、顿笔、收笔,收放自如,笔画错落有致,逆如藏锋,行云流水。我似乎能感受到毫毛柔软的笔触,听得见墨汁渗入宣纸的声音。常常连母亲唤我,都未能入耳。
学习之余,我总会练上一两张字。享受着墨在纸上流动,阳光在书桌上留下不深不浅的足迹,宣纸被镀上一层金,笔尖与纸张摩擦,轻快而舒适,每一声每一响,都击在我的心上。忘却了时间的脚步,流连于书法的世界,仿佛置身于山野之间,唯有清风、暖阳,鸟鸣和笔尖墨汁流淌的声音,书写着我的书法梦。
爷爷总说:“春蚕不老,夕阳正红,习字,是我一生执着。”诚然,青衿之志,履践致远。书法的道路遥遥无期,路需一步一步走,字需一笔一画写,我也愿用一生握好一杆笔,写出一手好字,写出道不尽的岁月漫长。
指导老师赵彬:
小作者以“梦”为题,开篇点出自己幼时受爷爷影响对书法有了热爱。后受老师指导,在学习练习间对书法的兴趣越发浓厚。小作者文采斐然,将自己心中所爱融入笔墨挥毫间,嵌进字里行间,情感真挚,叫人动容。
307班的“小太阳”
杭州市钱塘实验小学三(7)班 赵悦安
“307班加油!”甜美的声音已经略有沙哑,可是却好像不知疲倦,始终在给同学们加油鼓劲,让每位参加运动会比赛的同学都充满力量。这个声音的主人个子高挑,有圆圆的大眼睛,一头长发披散,像热情勇敢的迪士尼公主——莫安娜。她叫邢钿钿,她的脸上总是充满了甜甜的笑容,像太阳一样温暖着307班的每一位同学。她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更是我们的大姐姐,她用热情和爱心点燃了我们的班集体,让我们从二年级的体育弱班,在三年级跃升到年级第三名。
在运动场上,她是我们最棒的啦啦队长。她全情投入,不停地为我们喊加油。她紧张地看着跑道上的同学,甚至在他们冲过终点线时激动得跳了起来。在接力比赛时,她握紧拳头不断地跺脚,当最后一位同学冲过时用力挥动手中的帽子,仿佛在摇动胜利的旗帜。有的时候,她跟着运动员从操场一头跑到另一头,长长的头发像海藻一样在风里飘舞,太阳把她的脸晒得通红,也不肯休息。“赵悦安,加油,我在终点等你”,她的鼓励,让首次参加400米比赛的我感到被注入无穷的力量。当体育老师宣布我们班得到年级第三名时,她欣喜若狂,蹦得比我们还高。
我们的小太阳充满热情,也充满温暖。在运动会中,她像姐姐一样呵护和照顾我们。她安慰没能取得好成绩的同学,给他们倒一杯水,组织他们坐下来休息。她帮受伤的同学检查伤口,还给刚结束比赛的同学扇扇风,用清凉抚慰大家的辛苦。
我们都喜欢她,她是我们大家的“小太阳”!
指导老师邢钿钿: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开头细腻的语言、外貌描写已经给读者勾勒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形象,接着通过运动会上的事例,以生动的动作描写,让一个热情、温暖的人物跃然纸上,很好地呼应了文章题目。全文结构清晰,情感真实饱满,娓娓道来,小作者的文笔也让人感受到了如太阳一般的温度。
镜子
杭州市长青小学二(3)班 赖一檬
镜子啊镜子,
你像平静的湖水。
你也是个模仿大师。
镜子啊镜子,
我笑,你也笑,
我哭,你也哭。
镜子啊镜子,
我伸左手,你伸右手,
我伸右手,你伸左手,
哈哈,这下你露馅了吧!
指导老师俞亚元:
有一招提高写作技巧的方法叫“心灵物语”,即提高心灵的敏感度。比如多和“不是人的物体”对话。本首小诗中,小作者和镜子对话,巧妙地运用了两个比喻。文末又道出“镜子模仿师”露馅,读来令人发笑。生活中,大家一定要多和花草树木、桌子、椅子等对话,这样内心的话也会多起来,人也会敏感起来。
香甜的桃酥
杭州市笕桥小学三(2)班 龚梓瑶
今天,我要跟着小狮子老师做桃酥啦!想着用自己劳动做出来的桃酥一定很香甜。
我们来到做桃酥的地点,是一所职业学校里面,保安叔叔开门让我们去接待室等一下。等了一会,做桃酥的老师过来把我们带到四楼做桃酥教室。首先,老师给我们小狮子们分成了几个小组,随行家长也可以加入哦。只见每个桌子上都摆放了几盘做桃酥的原材料,分别是:猪油、糖粉、面粉、小苏打和泡打粉,教室前面的小姐姐是这次桃酥制作的教导老师,她叫我们过去看一下做桃酥的步骤并耐心地给我们讲解,老师做桃酥的熟练程度让我们很是佩服。
终于轮到我们小组开始啦!我们这个小组是我和外婆以及一个穿短袖的小男孩和小男孩的妈妈。做桃酥第一步是要拿打蛋器把猪油打成丝滑状。但我拿着打蛋器发现不管怎样都比不上老师的速度,没办法只能慢慢打,足足5分钟,我才把猪油打成丝滑状,丝滑的猪油就像巧克力一样漂亮极了;第二步,把糖粉放进猪油里面,用打蛋器接着打,直到糖粉完全融入猪油里面,这一步外婆说让她来,只见外婆拿着打蛋器“一顿疯狂输出”,两分钟不到就圆满完成;第三步,把蛋液倒进里面,就相对于美容一下,这一步我们很轻松就完成了;最后一步就是放面粉了,面粉里先放小苏打和泡打粉,然后分2-3次把面粉放进打好的猪油里面,用揉面棍搅拌均匀,用手均匀拿出约15g的面粉球放在烤盘里面,用大拇指按压一下,撒上芝麻粒,桃酥制作就大功告成了,放进烤箱烤10分钟,拿出来放凉就可以吃了,真是酥脆可口,美味香甜!
这次用劳动做出来的桃酥我很满意!下次有机会我还要再做一次这个香甜的桃酥!
指导老师徐霞:
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果实”就是香甜!小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细致观察老师做桃酥的经过,详尽地记录了做桃酥的三个过程,可见其用心程度。文章语言朴实中带着精细,动作描写连贯生动。实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一篇难得的佳作!
我的《三字经》之旅
杭州市小河小学三(1)班 陈臻
小时候,妈妈经常在故事机里播放《三字经》给我听,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它是朗朗上口、耳熟能详的歌谣。在我慢慢长大的过程中,爸爸时常和我说,《三字经》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文化简史。上有天文,下有地理,博古通今,包含了古人在各个领域的思想精髓,更是儿童国学启蒙的第一书。如果有时间,他也想好好深入地读一读。
究竟是什么样的书有这么大的魔力,连爸爸都想去读它呢?渐渐地,对于三字经的好奇就像一粒种子,在我心里慢慢生根,发芽。今年暑假,我便迫不及待地开启了我的《三字经》阅读之旅……
这次拜读《三字经》,我并不是像以前那样有口无心地朗读。而是认真精读了每一字每一句,对不理解意思的字词,我通过百度和字典进行查找理解,并认真做好记录。慢慢地,我突然感觉好像打开了一扇时光之门,眼前出现的是一幅幅历史的画面、一个个铭心的典故……让我最记忆犹新的是一个孟子的小故事:小时候的孟子,跟我一样也会偷懒不学习,他的妈妈就当着他的面割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语重心长地说:“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再也接不回来,就像你不认真读书,不努力,不会温故而知新,那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孟子听后,非常羞愧,那时候一块布就是他家主要收入了,从此他再也不偷懒了。
这个典故也让我知道了不仅要体谅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更要专心认真地学习。还有许多典故都让我受益匪浅,孔融让梨、黄香温席让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苏秦刺股、孙敬悬发让我明白了学习一定要努力刻苦;“幼不学,老何为”,提醒我学习是从小就要认真做的事情;“父子恩,夫妇从”教育我家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孔子向年幼的项橐学习,又让我与课本中三人行必有我师联想在了一起,还有铁杵成针、孙康映雪等,都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力量。要说这《三字经》里的典故和道理,恐怕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呢!
《三字经》就像一个五光十色的万花筒,越转越好看;像一杯甘甜的西湖龙井,越品越香。遨游在《三字经》里,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惊喜和收获,真不愧是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啊!
指导老师滕丽芬:
文中小作者从小时候听故事机里的《三字经》,到精读《三字经》这本书里的每一字、每一句、每一个故事,犹如收获良友,惊喜连连,让读者深刻体会到小作者喜阅读、爱阅读的精神。本文内容叙述生动,中心明确,堪为佳作。
本版主持 骆忆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