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感受无障碍,去乡村看水环保实践,来社区体验优雅变老

“最益杭州”网络公益分享会第四季温暖收官

我们把杭州有意思的公益项目走了一遍,你最喜欢哪一个?

2023-06-15

社工伙伴共同探讨怎么帮助“一老一小” 罗安妮 摄

花开岭慈善基地“寻子展示馆”一角 丁适于 摄

分享会带领观众体验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无障碍设施 王锦 摄

扫一扫 关注“快公益”

记者 王锦

互联网公益项目,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有了技术的加成和辅助,残障人士也可以独立完成一次无障碍就医;通过“慈善信托”的创新运作,传统的自然保护项目能给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可能性;引入社工机构,社区的老人、孩子遇到问题时,都能获得专业的支持……第四季“最益杭州”网络公益分享会,我们在最接地气的互联网公益项目实践地,体验杭州这座“互联网之城”的温暖,探访“善城”杭州的创新力量。

2019年,杭州市委网信办联合西湖汇网络公益联盟、都市快报推出“最益杭州”网络公益分享会。4年40场分享会,观众或跟随镜头或亲临现场,共同见证了杭州这座城市的善与暖,也见证了网络公益的触角不断延伸,去到需要被关注的领域、地区和群体,让他们获得实惠,有所收获。未来,杭州将继续探索网络公益发展新路径,引导更多网络社会组织、互联网企业、社会民众参与,让公益正能量促进网络空间更清朗,让网络公益更好地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载体,为杭州市奋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注入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

回顾第四季“最益杭州”网络公益分享会的历程,我们上山进村,关注乡村儿童发展、环境保护、无障碍建设、社会组织赋能等话题,来看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话题吧?

跟着需要支持的人群

感受一座城市的温度

杭州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如何?第四季第4期“最益杭州”网络公益分享会,我们跟着嘉宾,乘坐轮椅,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体验了一把无障碍诊疗的流程。坐轮椅可以直接到80厘米高的低位服务台咨询挂号,这里同时设有盲文标识和手语实时翻译系统,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挂号之后,就诊者的信息在系统里会被标注一个绿色的星号,接下来的就诊将会一路绿灯,“人不用跑,电脑数据跑起来”。医院的一楼设有全科诊室,专区服务,专人送药。在人来人往的医院,从就诊到取药,不到15分钟就完成了。无障碍电梯旁有专为盲人设计的楼层平面图。无障碍洗手间几经改造,随着镜头,跟着嘉宾乘坐轮椅的高度推开装有定制横向把手的门,“有爱无碍”的环境一下子就有了实感。

当孤独症的孩子长大了,他们能不能找到工作,能不能在社区里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第8期分享会,我们走进拱墅区北星社区的“明星工坊·身心障碍者社区日间服务中心”,这里的10多名学员持续在周边超市、水果店等日常生活场所开展适应性社区参与活动,和社区的居民慢慢建立联系,形成了友善的社区氛围。我们在这个温馨的空间里看到居民们送来的礼物和友好互动的定格,也看到学员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样子。嘉宾和在线观看的网友们都被这样的场景感染,友善社区的雏形一点点在镜头里展现。

杭州有1.4万多名持证社工,每个社区约有10名社工平均服务1500-3000户居民。第6期公益分享正值“世界社工日”,一线社工们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分享了如何用专业方法服务“一老一小”,与青少年分享成长,陪伴长者优雅变老。

“最益杭州”网络公益分享会,从解决社会问题出发,找到那些具有实践性、引领性的公益案例剖析与分享,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感受到项目的真正意义。

从网络公益的“杭州样本”里

看到未来的更多可能性

四年来,“最益杭州”网络公益分享会的目的始终未变,就是为了广泛动员网信企业、社会组织和广大网民了解网络公益事业,投身网络公益实践,加强杭州市网络文明建设,推动网络公益事业的发展,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网络氛围。因为有了互联网和创新方式的助力,同样类型的项目,有了独特的“杭州样本”。

第9期分享会来到热门的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这个深山里的小村大胆尝试中国首个水基金信托——善水基金1号,用金融工具撬动乡村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又引入更多公益力量、创新团队,推动在青山村中开启社区帮扶、教育公平、环保治理等实践。自然环境变好了,青年回到乡村创业,新居民和老村民的冲突如何化解?我们在村中看到了废弃礼堂改造成的艺术图书馆、破旧小学变成的“自然学校”,村民议事厅还有一套专门化解冲突的议事规则。从“一滴水”到一个村庄,公益就是这样,调动更多的方法、更多跨界合作的力量,投入到自然保护中来。如今,这里已然有了集生态旅行、传统保护和青年文化为一体的未来社区雏形。

第5期“乡村儿童阅读脱困,杭州有方法”的主题分享,我们从“2022年度杭州最具影响力网络公益”获奖项目之一的“网易小蜗牛读书馆”说起,从“一本书、一节课、一个线上空间”去实地感受互联网企业如何运用技术优势开展乡村儿童阅读需求调查,有效推动乡村儿童阅读。同时,看到在此基础上,志愿者、老师、公益组织、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力量,如何在乡村为改变城乡儿童不平衡的阅读现状而设计公益项目,让乡村儿童从有书读,转向读好书、好读书。

第3期分享会关注的是“寻子父母”。随着“黄金一小时”机制建立和人脸识别、家族基因追溯、DNA比对以及社交平台等更多技术的应用,找孩子以后会越来越容易。而陈年旧案中的寻子父母还在苦苦坚持。2022年6月,杭州富阳区花开岭“寻子展示馆”正式开馆,成功找回儿子的孙海洋任名誉馆长。馆内除了展示寻子信息,二层是免费开放给途经杭州的寻子父母们入住的空间。同年10月,孙海洋在寻子展示馆内开启直播活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寻子父母。未来,公益力量会在这里为一直在坚持的“寻子父母”提供更多支持。

关注公益生态建设

希望杭州的互联网公益更多元、更专业

10场分享会,34位嘉宾,第四季“最益杭州”网络公益分享会记录着杭州互联网公益的发展轨迹,也努力推动着公益生态的建设。

第1期分享会恰逢2022年9月的互联网筹款“狂欢”之后,我们邀请杭州的公益组织坐下来,分享自己在“狂欢”背后的冷静思考。深度参与其中的公募基金会、公益机构、公益人们分享了自己更理性的选择和未来的规划方向——与其“争抢蛋糕”,不如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

第2期“赋能与自强: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分享中,嘉宾呼吁政府与社会组织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目前,浙江已出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推进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的意见等政策。通过公益创投、购买服务、项目接洽等方式,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提供支持。未来,还需要在落实社会组织同等享受小微企业税收、社会保险等各项优惠政策,完善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加大推动。

第7期分享会,关注“美育正在改变什么”,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基金会从给钱、给物、教技能,到推动行业联盟汇聚力量,去点亮儿童内心的火种,唤醒内心的激情,让乡村儿童发现美就在身边,不只有大城市才是未来的方向。

第10期分享会以“让社区生活更美好,社区基金会的杭州多元发展”为主题。无论是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还是由居民自发创立,社区基金会在杭州的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杭州第一家社区基金会——“石桥社区发展基金会”和首家民间自发成立的社区基金会——“良渚文化村社区基金会”作为代表,给出了社区基金会多元发展的鲜活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