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长青小学学生作品特辑

2023-05-14

《雷峰夕照》 杭州天地实验小学五(2)班 董奕涵

本版主持 钱慧

第一丛栀子花

杭州市长青小学五(4)班 何钰歆

噗——噗——

春天的声音传来,小小的、洁白的栀子花是她小小的随从,玲珑极了,散发着阵阵诱人的香气。

这丛栀子花不太引人注目。它像风一样来,我担心它还会像风一样走。它是那么的小巧玲珑——就像是从宫廷仕女图里走出来的那样,头戴栀子花与柳条编成的花环,脚踏春风,捻发含笑,好一个清新脱俗的姑娘!

噗——噗——

潮湿的天忽冷忽热,花瓣上,凝着水珠,房顶上挂下来一只小小的蜘蛛。往常我会“杀虫灭口”,可今天,栀子花小精灵选择在这里休憩,所以我想,小蜘蛛大概和我一样也是来看栀子花的吧!

噗——噗——

乡下的清晨就像是一汪清泉,我泡在里面,栀子花儿也泡在里面,久了,就有一种酥软感。看着花开,吹着清风,总让我觉得这小小的栀子花就是一个小小的世界。

噗——噗——

一丛又一丛栀子花开了。

我希望每一天都能看见它们,就像朋友一样说话。

噗——噗——

是我们在对话吗?

指导老师王琪:

“噗——噗——”在文中出现了五次,是栀子花走来的声音、开放的声音、泡在清晨这汪清泉里的声音,是小蜘蛛赶来看它的声音,是栀子花和“我”对话的声音……你在这篇习作里,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栀子花满心的爱,无论它是随从、小精灵,还是“脚踏春风,捻发含笑”的姑娘。

四季的风

杭州市长青小学五(8)班 何璟恒

一缕清风扫过人间,它是万物的信使,为大地送来惊喜。

春日

万物还在沉睡,一缕春风用轻柔的呼唤,唤醒了大地。它又用轻柔的双臂打开了人们的心扉,让春意洒进你的心田。

我也还在熟睡,虽然没能迎接春风的到来,我却依稀地在梦里看见春风拂地,扶起了地上的小草,穿过了路边的杨柳,轻轻地整理了路人的衬衣。

炎夏

炎热的夏天,人们汗流浃背。凉爽的风在关键时刻抵达,为大地送去了一阵阵清凉,给每个生灵以生命的快乐,让世界平复了焦躁的内心。

而我,透过窗户。看到风正在给大地送清凉。也许,它会飞到欧洲去降温,也许推着云去美洲下雨。当然最喜欢的就是,和云一起互动,来一场及时雨。

金秋

秋天的风,是一位粉刷匠,给大地涂上了金黄色,给叶子抹上了红色,给果园送上了五颜六色。风带着秋天的信,送到每一片森林,一片片叶子在风中落下来,带去了秋天的热情。

趣冬

风带着冰冷吹过大地,大人们都紧扣衣服,瑟瑟发抖。但孩子却喊着:“冬天来了,去玩雪吧!”风在空中,带着笑意看看孩子们玩耍。风的笑声传入孩子们的耳朵,他们玩得更起劲了,欢声笑语在冬日里回荡。

风是四季的忠实伴侣,轻柔、清凉、丰硕、欢乐,一生无私。

我站在窗前,风的一张张照片,在我脑海里回放。远方徐徐飘来风的身影,谢谢你慷慨的奉献!

指导老师王琪:

小作者着眼于风和四季的密切联系,写了四季的风的各自特点、各自作用。整篇作文充满想象力,语言轻快活泼,小标题简练,中心句“风是四季的忠实伴侣,轻柔、清凉、丰硕、欢乐,一生无私。”概括到位,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一个孩子对于大自然的感恩。

柳絮

杭州市长青小学五(4)班 李菡

又是一年三月天,又是一年柳絮飞扬。今年的柳絮与往年一样,风一吹,白雾弥漫。

与莲和荷相比,同样秀气的柳絮少了份端庄持重与安静沉稳,多了份活泼可爱与俏皮张扬。柳絮来时不是静悄悄的,她坐上风,呼的一声飞翔至天涯海角。

这个季节出门,迎面扑来的就是一场“柳絮风”。柳絮像个顽皮的孩子,外表可爱实则淘气得很。她会趴在你的肩头,攀上你的头发,粘着你往前走。不过走了没几步,她便觉得无趣,溜下你的身体,去找同伴了。

风来,柳起。风是柳絮的好闺蜜,会带着柳絮到处玩。树梢,溪边,桥上,楼顶,风与柳絮这对闺蜜的友谊万古长存。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成名作“未若柳絮因风起”不正是在描写这对闺蜜吗?想当年,谢道韫大概也是看过这对闺蜜起舞玩耍才有感而发。

我不认为柳絮是柳树的附庸,冬有雪花春有絮。冬天刚刚结束,柳絮就接过雪花的担子,学着雪花的样子在空中飞扬。因此柳絮是春的使者,是雪花的接班人。

偶尔会望见一大团柳絮抱成球,滚滚而来。她们是在头碰头脚碰脚地在分享快乐呀!柳絮因风飞翔,我因柳絮痴迷。

指导老师王琪:

文笔已经非常老到了,第2段把柳絮与莲和荷相比较,“端庄持重”“安静沉稳”“活泼可爱”“俏皮张扬”这组词是多么准确到位;第4段“东晋才女谢道韫”出场,立马给作者增添了一抹“博览群书”的光;第5段“附庸”一词,表达了作者独特的见解,思考力很不一般。

愿望的种子

杭州市长青小学五(6)班 何延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镜子里的我拿着话筒,不断模拟着晚会上的主持,时而看看手卡,时而微笑着抬起头跟观众们眼神交流。可是一个突然降临的电话打破了一切。

当妈妈脸色凝重地告诉我学农活动临时取消了,我下意识地愣了一下,心里随之咯噔了一声。空气仿佛定住了,我感到了心中空荡荡的,好像少了点什么。我愣在那里许久,一直不断反问着:“真的取消了吗?真的不能去了吗?”回想起半个月前老师告诉我们要去学农研学,早就等不及了,兴奋得每天关注着那几天的天气,早早地准备起行李了。

晚上,我躺在床上,脑子里不停想着学农的事,我仿佛看到自己坐在去营地的车上,刚到目的地,还没换上迷彩服,我却从梦中醒了过来,“唉!”我深深叹了口气,迷迷糊糊又睡了过去。朦胧睡梦中,我梦到自己正站在晚会的舞台上,但不知怎么了,眼前一片模糊,再仔细看时,主持人的面孔竟然从我变成了其他人,我再一次被惊醒,十分难过。

没能参加学农活动很遗憾,但这件事也在我心中悄悄种下愿望的种子,等到有机会,定要圆梦!

指导老师史丹青:

一次未能成行的学农之旅,让小作者魂牵梦萦,字里行间既有无奈不甘,又暗含希冀与期盼。文笔流畅自然,尤其是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和被惊醒的梦境刻画,真情实感令读者感同身受,与小作者共情,为其错过机会而惋惜。结尾处巧妙升华,拨开云雾见月明,展露些许豁达之感,让人不觉眼前一亮。

“两面派”小硕

杭州市长青小学六(6)班 骆凡诚

老师在,静若处子,老师走,动若脱兔。可想而知,这是一位集安静和活泼于一体的同学。

一次,在经过一堂长长的语文课后,彭老师终于拎着小袋子走出了教室,随着“嗒嗒嗒……”声渐渐远去,整个教室便成为小硕的主场。

只见小硕将屁股移开座位半蹲着,使劲伸长脑袋看向窗外,他的目光向下瞥着,仿佛拥有了无限的穿透力。在感知老师已经走远后,长舒了一口气,捶了捶自己的胸脯,嘴角咧开坏笑着,大声发出了“哈哈——”便开始了他的表演。

小硕走到座位一边,撸起了右手的袖子,小臂向内夹紧,可不,今天竟秀起了肌肉!而被他吸引的同学倒还不少。正当大家都以为他要动真格的时候,小硕忽然故弄玄虚,又把胳膊给放下了。他用左手托住下巴,神秘地“咳咳”了两声,脸侧向一旁,像是在眺望远方。大家越是想看小硕的肌肉,他就越不展示;大家越是心急,他就越是不停地卖弄关子。他这一波动作成功地吸引了大部分同学,全班立刻静下来,目光都聚焦到了小硕一个人身上。

小硕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重新撸起了袖子。这一切都在预料之内,可奇怪的是,他忽然像变了个人似的,用最快的速度冲回座位,端端正正地坐了下来。大家正纳闷着,这时,郑老师的吼声响了起来:“全部都回座位,什么东西这么好看啊!表扬小硕,一直坐在座位上,你们要看就好好看看他去!”

同学们一个个目瞪口呆,刚想说什么,瞟了一眼小硕,便又使劲咽了回去。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都只是相视无语地望着。

此时的小硕,在位子上坐得比谁都端正,双手平摆在桌面上,脸上没有一点笑容,注视着老师,仿佛和前面秀肌肉的小硕完全不是同一个人。

俗话说得好,一个男孩,两个手臂,三张嘴巴,四派脸面。会说有本事,在哪都能变脸更有本事。

指导老师彭音:

小作者观察细致,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使得小硕“善变”的形象跃然纸上。故事中郑老师的忽然出现,使得情节出现波折,引人发笑。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呼应,体现了小作者的幽默。如果将题目改为《“变脸”小硕》是不是会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