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种福堂(艾克)中医医院孙彩珍院长与50多位抗癌明星在中药材基地合影留念

恶性胸腺瘤康复者杨大伯
记者 张静
“许久不见,大家一起唱首歌吧!”随着音乐的响起,这辆从杭州发往金华磐安的大巴车顿时充满了歌声与欢笑。
大巴车上的乘客有点特殊,他们有着相似的遭遇:都曾与癌魔交战,也一度丧失过治疗信心,重整旗鼓后医患联手,赢下了抗癌攻坚战的最终胜利。
他们是杭州种福堂(艾克)中医医院的50多位新老抗癌明星,大多已康复超过5年以上。3月9日他们再次聚首,参与医院癌症康复俱乐部组织的“植此青绿、飞扬生命”的种植中药材活动,延续他们勇敢顽强的正能量。
肝癌康复18年,65岁沈大伯:
悲观哭泣解决不了问题
拿出勇气才有机会赢取胜利
相隔4年,抗癌明星们和他们的主治医生孙彩珍回到了磐安县方前镇陈岙村。磐安是中国中药材之乡,也是杭州种福堂(艾克)中医医院院长孙彩珍行医种子生根发芽的故乡。
“一起看看大家亲手栽下的紫薇树。”在孙彩珍的提议下,大伙来到了那片土地。4年前,抗癌明星们在路边种下了80多棵紫薇树,形成了一条“生命之路”。
“长高不少呀!帮我拍张照。”65岁的沈大伯笑着站到了紫薇树旁。紫薇树挺拔依旧,枝梢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在向赋予它们生命力的抗癌明星点头微笑。
沈大伯是萧山人,年轻时在一家羽绒服厂当技术员,闲暇时喜欢和同事朋友喝酒,啤酒、白酒轮流上,喝起来还没个度。
推杯换盏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殊不知,病魔也在靠近。
2005年,沈大伯安装设备时不小心从13米高处坠下,被紧急送往了医院。6根肋骨骨折,脾脏破裂,医生马上对他进行了手术。手术蛮顺利,可医生查房时却问他有没有肝炎史,因为术中发现了肝硬化。
听说自己得了这么重的病,沈大伯下决心戒酒,并定期复查。同年年底,刚复查完,医生就建议他再去做CT。
不安从沈大伯心中掠过,第二天他直奔杭州主城区的医院,他被确诊肝癌。一听是“癌”,沈大伯扭头就走,因为他打心眼里认定癌是“不治之症”,别人逃不过,他也逃不过。
医生追出来耐心劝导他:“你肝癌还在早期,别人十几厘米大的肿瘤都在治,别放弃。”
沈大伯心中燃起希望,第二天,在家人陪同下回医院接受治疗。可几次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沈大伯悲观至极,人也瘦了十多斤。
沈大伯再次陷入绝望。有天,他无意间在电视上看到艾克(种福堂)医院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报道,他打算试试。
找到孙院长已快中午12点,孙院长坚持先给沈大伯看诊再吃午饭。碰到这样有爱心的医生,沈大伯很感动,也对治疗有了信心。
定期服药并严格忌口,沈大伯跟着孙院长从金华来到杭州。
“孙院长到杭州了,我复诊更方便了。”随着指标的稳定,沈大伯从每3个月改为每半年复查。其余时间,他种种蔬菜,帮忙带带孙子,偶尔也打打麻将,生活很安逸。
到今年,沈大伯肝癌康复已是第18个年头,他依然遵循健康饮食,滴酒不沾,平时以蔬菜为主。
“感谢孙院长一直陪在身边,她不仅是我们的救命医生,更是我们的老朋友。”看着紫薇树,沈大伯很感慨,“肿瘤不是不治之症,悲观哭泣解决不了问题,拿出勇气才有机会赢得胜利。”
恶性胸腺瘤康复者,71岁杨大伯:
找对医生、喝对中药很重要
余生想帮更多癌症患者走向康复
赏完美景稍事休息,大家围坐在一起,吃上了方前镇出名的“九大碗”。大家以茶代酒互相问候。自新冠疫情以来,种福堂癌症康复俱乐部已经很久没这么热闹了。
面对此刻情景,71岁的杨大伯有感而发。
杨大伯来自嘉兴。2019年4月,身体向来不错的他总感觉有些喘不过气。“咳嗽几下有晕过去的感觉,几秒后又醒来。”杨大伯只当是哮喘,自行买药服用。两个月过去,咳嗽不见好转,反而喘得更厉害,他这才想到上医院。
医生检查后吃惊地发现,杨大伯的胸腔积液已达4厘米多,开始为他抽取积液。但积液长了抽,抽完又长,如此循环让他感到无比恐惧。他问医生自己到底得了什么病,如何才能治好。
医生说他患的是恶性胸腺瘤,一颗7厘米,一颗2厘米,因为长在心肺之间,没法开刀,建议他再去省级大医院。
胸腔插着积液引流管的杨大伯,辗转了多地几家医院。医生都给出了同样的答案:没法开刀。
“没有治疗方案,等于宣布了结果……”杨大伯不敢再往下想。他一边做着最坏打算,一边却不甘心,开始找寻中医治疗。他跑了一个半月,胸腔积液还在增多,每天要放出半斤多,体重也从180斤掉到了130多斤。
这时,他听说村里有个80多岁的大爷肿瘤康复十多年了。打听到是杭州种福堂(艾克)中医医院开的药,2019年6月10日,杨大伯便找到了孙彩珍。
中药喝了8天,每天放出的胸腔积液和以前一样多,还有血水渗出,杨大伯赶紧咨询孙彩珍。孙彩珍说,血水是瘤里渗出来的,继续喝药会慢慢止住。果然,过了3天,杨大伯发现积液明显少了,这回3天只放了100毫升。第14天时,积液没再放出,他自己拔掉了引流管。同年11月检查,肿瘤也略微缩小。
身体的快速康复,杨大伯坚定了喝中药的信念。“找对中医师很重要,调整好心态,带瘤一样可以生存。”这两年,杨大伯跑遍了西湖景区的角角落落,体重也恢复到150斤。
肝细胞癌康复者,69岁彭阿姨:
5年过去了,我真的很幸运
次日,新老抗癌明星参观陈岙村祠堂后,便开始种植中药材。
“金丝地葫芦,抗肿瘤的;白及,止血生肌;这是白芍,开出来的花特别好看,护肝止痛的;玄参,清热凉血;还有浙贝母,清热化痰、解毒散结……”孙彩珍一一介绍着她最为熟悉的中药材。
学习了辨别中草药,抗癌明星们领上中药材开始锄地松土,享受劳作的快乐。
“我喜欢花,孙院长说白芍开花特别好看。” 69岁的彭阿姨种下白芍。
彭阿姨有癌症家族史,父亲患肝癌,母亲和妹妹患乳腺癌相继过世后,患有乙肝大三阳的她更注重身体。1996年,家中装修房子,她累倒了,连着3年都入院治疗,1999年还查出了轻度肝硬化。好在之后身体平稳,她只需定期检查肝功能和B超。
2017年11月,彭阿姨体检发现右肝有颗黄豆大小的模糊点,CA199超过正常值,她被建议复查磁共振。磁共振被排在15天后,报告一出,她立刻被收治入院,第三天便做了肝肿瘤切除,病理报告显示为肝细胞癌。切下的肿瘤已有核桃大小,也就是说,这短短的十几天,癌细胞在彭阿姨体内以指数级疯狂生长。
幸运的是肿瘤尚属早期,彭阿姨无需化疗,但腹腔尚存的淋巴结让她不安。为啥术中没有同步切除?“彩超无法定位不能手术。”而接下来几次检查,CA199又开始升高,彭阿姨很害怕。女婿说深圳有位治肿瘤的老中医,彭阿姨一听就笑了,“我们杭州就有好中医,为啥要跑那么远。”
原来,这些年彭阿姨一直留意和肝癌相关的新闻,她想到了杭州种福堂(艾克)中医医院的孙彩珍,2018年2月过完年就找了过去。
孙彩珍安慰她别太担心,腹腔淋巴结确实难治些,中药喝起来还是有希望控制的。彭阿姨很认真,每半个月复诊一次。CA199降到了40多,虽然偏高一点,但已稳定,而淋巴结也在逐年缩小。2021年1月体检,她惊喜地发现淋巴结不见了,之后两年亦是如此,连轻度肝硬化也变成了轻度纤维化。
“我真的很幸运,感谢孙院长。”彭阿姨脸上写满了感恩。
午饭过后,抗癌明星们游览了双岩景区。看着眼前一张张的笑脸,作为种植“生命林”活动的发起者,孙彩珍颇为感慨:“种下一棵生命树,开始一段新的生命。”
“以前经常有患者康复后写来感谢信,会从家里带来母鸡、鸡蛋或瓜果蔬菜表达感谢,甚至买来鞭炮在医院放,为了不打扰别人,又不打消康复患者的一片好心,种‘生命树’这种既环保又具有象征意义的形式就被提出来了。”孙彩珍说,种植“生命林”活动已经20多年了,今年我们种植中药材也是“生命林”活动的延续,目的是让肿瘤患者与疾病抗争的旅程多一些美好与期盼,也希望他们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树立战胜病魔的勇气!
如果你在抗癌路上遇到了困难,可以在每周二、四到杭州种福堂中医医院,或每周一、三、六到杭州艾克中医肿瘤门诊部找孙彩珍院长面诊。3月31日前,医院送出20个专家号,拨打电话可咨询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