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游记

2023-02-25

杭州信达外国语学校五(4)班 张歆妍

春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从杭州出发去绍兴游玩。一路上我听妈妈说,绍兴有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绍兴的镜湖水如月、若耶溪花似雪。爸爸还告诉我,绍兴名人辈出,有“卧薪尝胆、复国兴邦”的越王勾践,有“三过家门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有“文坛巨匠”鲁迅。最令我期待的是鲁迅的“三味书屋”。

一进景区,便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爸爸妈妈先带我去寻找“三味书屋”。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这便是“三味书屋”了。别看屋中陈列的只有几张简简单单的木桌椅,这可是闻名已久的鲁迅先生幼时读的私塾。正中央是老先生坐的桌椅,四周临窗是为学童而设的,左边最里面靠墙拉着红线的,是鲁迅先生读书时坐的。我仿佛看到了幼时的鲁迅先生拿着书本在如饥似渴地读书,仿佛看到他正拿着刻刀在一笔一画地刻着“早”字,神情是那么专注;仿佛看到先生捋着胡须微笑着对我频频点头……

出了三味书屋,沿着青石板路再向前走,我们步入鲁迅纪念馆。纪念馆的建筑与河水纵横交错,内外空间互相渗透,是一座古朴而神圣、充满灵气又独具绍兴水乡风情的现代展馆。馆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一尊大型青铜坐像。坐在花丛中的鲁迅表情自然、仪态端庄,严肃又不缺乏亲切,眉毛之间似藏着无限的深思。展馆的陈列厅内,讲述着鲁迅坎坷的人生……看着这一张张珍贵的照片,聆听着一个个的典故,我的心中又不禁翻起一阵阵涟漪,为鲁迅的一生感慨。

指导老师张萍:

小作者从生活中选材,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在绍兴游玩的过程,突出了鲁迅的优秀品质。抓住特征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情景交融,语言优美,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获得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感悟。

火红的印记

杭州市大关小学五(2)班 李梓童

我的祖籍在临安,在每个临安人心中,每逢过年过节,除了亮闪闪的灯笼红、红艳艳的福字红,更少不了那一抹独特的“红”——因为它是临安人心中深烙的印记。

夜幕沉落,寒雾循着亮光前行,它肆意吞噬着、包裹着,只悄悄地留下一团寒冷的黑。布帐外,寒气悄然而至;布帐内,家人们围坐在火盆边上有说有笑。哗!寒气掀开帐子,我循声望去,它发出一声绝望的嘶吼便化为虚无,消失在“红”的上方……我静静地坐着,静静地看着,静静地感受着……

火光欢悦地跳动着,把家人们的脸衬得忽明忽暗,我好奇地凑近火盆,想看看它的“真身”,不料它猛得蹿高,差一点烧焦了我的发丝。紧接着一股热浪铺天盖地地直奔面门,我顺势往后一倒,火光忽地一暗,好像诡计成功似的嘶嘶叫嚣着。

我看得入了神,它们如同一群活泼的小精灵,在火盆与木柴之间蹦跳嬉戏:躲进空心的木柴,把木头焖得滴答出水;跳进木灰,把白灰激得四处飞舞;爬上木块,把棕黑的木块烧得全身通红……这一帧帧画面甚是有趣!

我情不自禁地闭上眼睛,那火盆里烤番薯的香气直直地钻入我的鼻子,透着一股独有的香甜;火盆中的柴火,噼噼啪啪,呲呲作响,仿佛应和着远处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好不热闹!

一杯热茶,一把瓜子,几句寒暄,还有一个温暖的火盆,欢声笑语一瞬间充斥了整个空间,望着这火盆中熊熊燃烧的火焰,这一抹“红”突然显得如此可爱、温暖!我的双眼湿润了,此时此刻,一人一景一世界,全部化为那难忘的一抹火红的印记……

指导老师胡哲:

文章取材新颖,构思奇妙,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乡间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读起来令人爱不释手。结尾令人饱含期待与热情,言已尽,意犹未了!

游鲁迅故里

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总校)二(5)班 陈瑞诗

春节期间,妈妈带我回了老家绍兴,绍兴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就是鲁迅。

年廿九,她带我去了一趟鲁迅故里。

假期的鲁迅故里人山人海。

在鲁迅故里,我了解到很多关于鲁迅的故事和生平。

鲁迅的原名叫周树人,鲁迅纪念馆里陈列的,就是他生平的一切。在鲁迅纪念馆门口,我看到了藤野先生的雕像,他的老师。

鲁迅小时候最喜欢玩的地方是百草园,在百草园里,我仿佛感受到了鲁迅以前的快乐,里面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据说,鲁迅以前去学堂,路过这里,都会玩耍。

在三味书屋,我看见了许多课桌椅。鲁迅的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意思是早起,让我想到一句诗“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从小,我们就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游完了鲁迅故里,我心里很感动。鲁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要成为一个勤奋好学、爱思考的学生。

指导老师诸葛杭艳:

小作者回老家的寻访鲁迅之旅,用质朴的语言记叙自己的所见,表达自己的所感。“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以自身的感受联想鲁迅先生曾经的快乐时光;感受“早”的精神,从而给自己定下今后的努力目标。

清新的香气勾住了我们的脚

杭州市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三(2)班 时静晗

有人喜欢万物复苏的春天,有人喜欢层林尽染的秋天,有人喜欢银装素裹的冬天,但我喜欢荷韵悠扬的夏天,尤其是夏天的西湖。

西湖的人气非常高,高照的烈日也挡不住游人赏湖的热情。无论什么时候去,那儿总是人山人海,都快把西湖装满了。有的在划船,有的乘船观赏风景,有的在湖边散步……无数条船穿过湖面,漂向远方。

西湖十景,涵盖了四季,夏天便是要看荷花。上小学的第一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去了位于曲院风荷附近的“崇文书院”旧址。西湖的湖水清澈,在金光闪闪的日光照耀下,湛蓝又透明的湖水变得碧绿碧绿的,好似一块绿宝石。在清澈的湖水之上,是碧绿的荷叶,大片的荷叶密密层层,从岸的这头一直铺到天边。亭亭玉立的荷花,出水很高,在微风中,宛若穿着粉色衣裙的仙女在起舞。清新的香气勾住了我们的脚。

我爱夏日的西湖!我爱它如画的风景,爱它人山人海的人气,更爱它满湖的荷香!

指导老师黄未:

小作者的文字饱含了对夏日西湖的喜爱,满湖的荷叶荷花让她情有独钟。“一万个读者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一万个游客眼里有一万个西湖,让我们一起跟随小作者的脚步,去发现西湖的美吧。

“占领”厨房

杭州市育才登云小学四(1)班 赵继敏

如果不是因为春节,我都不知道爷爷有一手好厨艺!

才刚到小年呢,平时不显山露水的爷爷像是变了个人,开始大显身手,做出各种新花样:元宝状的饺子、宝塔状的枣糕、铜钱似的藕盒、炸鲤鱼、素肉丸……每样都特别好吃!奶奶说,爷爷做的都是山东老家过年时吃的美食,爸爸小时候可喜欢了!

除夕前,爸爸的朋友送来一条又大又重的猪腿,说是农村养的土猪。爸爸见了这大家伙,犯难了,“菜场的肉摊都收了,这‘二师兄’的腿今天是处理不了了!”

爸爸话音刚落,主角爷爷就登场了,斗志昂扬地说:“我来!”

说着,爷爷接过猪腿,放到砧板上。我和弟弟站在厨房门口,好奇地张望着,看爷爷怎么对付这庞然大物。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拿来两把刀,一把厚重的,一把锋利的。

正等着爷爷手起刀落呢,他又把刀放到了一旁,从下到上,一寸一寸地捏起了猪腿。我疑惑地问奶奶:“爷爷到底会不会砍呀?他是不是在吹牛?”奶奶笑了笑说:“当然会了,你爸小时候啊,你爷爷在过年时整头猪都杀过。现在是在找骨头缝,不能硬砍啊。”

果然,爷爷找准了位置后,交替着用两把刀,这儿砍几下,那儿割几下,有条不紊地把猪腿分成了好几个部分。“这块做红烧大蹄髈,这块可以做黄豆焖猪蹄……”爷爷连做什么菜都想好了。

我和弟弟不约而同地为爷爷竖起大拇指:“赞!”

奶奶告诉我,为了帮忙照顾我和弟弟,爷爷从山东老家来杭州定居,却感觉做什么都不擅长。帮忙帮不到位,心里干着急。春节,爷爷的厨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看到我和弟弟这也爱吃那也爱吃,平时沉默寡言的爷爷像是变了一个人,整天乐呵呵的。爷爷“占领”了厨房,“找”回了自己。

除夕夜,爷爷整出了满满当当一大桌的年夜饭。我们全家大饱口福。这一刻,窗外已是红彤彤一片,热闹喜庆,我们全家团团围坐着,暖意融融,每一个人的脸上,都闪闪发光。

指导老师李玲:

别样的春节,浓浓的年味。小作者文笔流畅,心思细腻,写出了爷爷的情绪变化,厨艺背后,是满满的爱。

半块饼干

杭州市文一街小学(文一校区)三(2)班 周沫

我有两只小老鼠,它们拥有像绳子一样的长尾巴,像红宝石一样的眼睛,跑起来非常灵活。

有一次,我的弟弟把一块饼干咬了一半就不吃了。我为了不浪费,把剩下的半块饼干扔进了鼠笼。

正巧,两只小老鼠正饿着呢,一看饼干从天而降,它们飞快地跑到二楼,那奔跑的速度就像一只发现猎物的豹子。两只小鼠各站一边,你争我抢,像拔河比赛一样。

它们挤碰着将饼干抬到了一楼。一只小鼠想把饼干占为己有,于是试图把饼干拉进小房子里,可是小房子的门洞太小,饼干只有一半进了小房子。小鼠们一个在小房子外面,一个在小房子里面,开始啃咬靠近自己的一边。

啃了一会儿,它们决定继续抢。抢着抢着,一只小鼠差点从露台上掉下去。抢着抢着,饼干突然滑动了一下,飞到了楼底下。最后,妈妈把饼干分成了两半,小鼠们一只一半,满意地吃了起来。

一块饼干……啊,不……半块饼干,从半块变成了半块的半块。

指导老师潘蓉蓉:

小文以八九岁孩童的视角,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两只小老鼠争抢半块饼干的生动画面,语言清新自然,童真童趣。结尾紧扣文题,耐人寻味。

本版主持 钱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