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人的“土媳妇群”,这两天忙坏了

2023-02-10

杨涛和老公、女儿

可可和婆婆、女儿

小源妹夫开往灾区的车上装满中国人的爱心物资

唐粤漫发的朋友圈

记者 董齐

2月6日土耳其发生大地震以来,一群嫁给土耳其老公的中国媳妇们正努力参与救灾,在一个有382人的“土媳妇群”里,有人募集捐款,有人采购物资运往灾区,有人主动申请去抗灾一线……

6年前,金华兰溪姑娘杨可可在杭州和大龙走进婚姻殿堂,大龙来自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负责某个国际服装品牌在中国区域的销售。刚结婚那会儿,可可想了解土耳其当地一些情况,除了问婆家人,更多要自己探索。

2018年,在某个群里聊天时,一位湖南长沙女孩对可可说,自己也嫁到了土耳其,她们有一个中国媳妇群,群里很多人已经在土耳其生活了一二十年,对当地非常了解。

“这个群每天都很热闹,有上百条聊天记录,群友也很热心,我提的问题她们都会及时解答。”

平时的生活交流群

变成了捐助救灾群

可可说,群里的中国媳妇,大多生活在伊斯坦布尔、安卡拉及周边城市,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经商、律师、导游、房产、教育……平时群里女人们聊得最多的话题是,哪家幼儿园、小学、初中好,哪里的中国超市蔬菜新鲜便宜,哪里的房产更保值,等等。

因为疫情,可可这3年多都呆在杭州,两地有5个小时时差,她在群里发言也蛮少。

“地震后群里都在讨论救灾的事,平时几乎不发言的人也出现了,都想为灾区出一分力。”

可可说,群友们除了自己捐钱捐物,还帮忙募集,有人直接去采购了冬装、奶粉、手电筒、暖宝宝等物资,通过当地捐助通道送往灾区,还有人问去现场支援需要女性吗,自己能吃苦、会开车、会英语、有过救援经历……

两天前,可可看到群里有人说,灾区急需母婴用品,而当地买不到。

“我自己做自媒体,有7万多粉丝,平时和母婴品牌打交道多,就赶紧联系商家。这两天,已经有5家婴童用品公司明确说会捐助,其中Ibaby捐了3113件货值100多万元的家居服和睡袋,papa捐了2035件物品,另外3家的捐赠清单估计明天就能出来,我还在抓紧和另外几个公司沟通,争取更多物资,下周一统一空运到土耳其。”

第一批奶粉尿布

已经送到灾区妈妈手里

可可在国内联系物资时,群里的江苏徐州姑娘杨涛正在迪拜,她把来自中国的捐款换成里拉,打给灾区的朋友,让他代买灾民急需物品。

昨天记者正和杨涛通话,她老公奥肯的手机响了,是婆婆打来的,一接通,奥肯就哭了。

“他最心爱的家乡几乎夷为平地,这几天情绪很差,和家人一通话就哭……”

8年前,在迪拜打工的杨涛和来自土耳其的奥肯结婚,夫妻俩多数时间都在迪拜,只有度假才回奥肯的家乡——卡赫拉曼马拉什,那里是土耳其的冰激凌之都,MADO冰激凌起源于此,如今连锁店遍布全球,而这次地震震中也是那里。

“我走过30多座土耳其城市,最喜欢卡赫拉曼马拉什,非常干净,人们非常朴实,城市绿化非常好,按照中国人的标准,非常适合养老,可是如今,一切都不存在了……”

杨涛说,地震当天凌晨5点半,睡意蒙眬的她看了眼手机,有个土耳其朋友的未接来电,以为对方不小心碰到,又看到其他朋友的来电,才意识到出事了,赶紧把老公叫起来。

奥肯给母亲打电话,没人接,打父亲手机,也没人接……直到16岁妹妹接通电话说全家平安,他才长长松了口气。

“老公家那一带的房子比较新,他爸妈和妹妹还有三个叔叔全家都安全跑出来了,可是其他很多地方成了废墟,几个远房亲戚到现在还联系不上。”

婆婆告诉杨涛,震后他们还没看到救援队,也没收到过物资,食物也是冒着风险跑回家拿的。

“2月8日我们委托朋友把老公全家人转移出来,直到9日上午他们才吃上热饭,吃饭时想着城市就这么毁了,全家人又哭了……”

杨涛把地震情况发在朋友圈,8日就收到国内朋友发来的捐款,随后捐款的人越来越多,都委托她交给当地灾民。和老公商量后,两人决定让当地朋友直接去买救灾物资。

“我们一个朋友在当地有4家咖啡馆,塌了3家,剩下的1家成了义务赈灾点,他们做了很多饭,免费发给周围的人。”

杨涛说,中国朋友捐的钱,一部分买了奶粉尿布,送到了灾区妈妈们的手里,剩下的钱,朋友还在努力寻找能做汤的材料——汤在土耳其人家的餐桌上很重要。

“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我会努力把每一分钱尽快用到灾民身上。”杨涛说,地震以来她还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心想为老公的家乡多做点事情。

妹夫拉着几车物资送去灾区

“中国人的爱心已经装满了”

“妹夫2月8日出发去阿达纳救援,几辆车塞满了中国人捐助的物资。”昨天小源对记者说。

她是湖南常德人,和土耳其老公是上海某大学同学,5年前结婚后夫妻俩居住伊斯坦布尔,那里离震区1200多公里。

2月6日上午8点,小源和老公一起床,发现凌晨4点多开始,手机上有十几个未接来电,几乎都是远在中国的爸妈打的,还有很多留言信息。赶紧打回去,爸妈长舒一口气,他们这才知道地震了。

小源说,几个月前伊斯坦布尔发生过一次小震,经历过1999年大地震的老公当时就从床上跳起来,后来他知道在震区教书的表妹,地震中从开裂的房屋里跑了出来。

随着信息越来越多,他们意识到这次地震的可怕,一看到政府公布的捐助账号,马上汇了款。

小源在朋友圈发了捐助信息,很快收到一笔笔捐款,20元,50元,100元,1000元……到9日中午,已经有50多人捐款。

“妹夫是工程师,有切割工具和工程车,8日他们就组建了私人救援队,从爱琴海出发前往阿达纳,现在应该到了。”小源说,她和老公原计划把钱捐给慈善机构,听到妹夫正前往灾区,索性委托他购买物资直接送去。

经过安卡拉时,小源的妹夫用捐款采购了水、食品和衣服等等,几辆车塞得满满的,还发来信息说暂时不要转钱了,“中国人的爱心已经装满车了。”

来自中国的捐款还在继续,昨天小源又收到5000多元,她说会尽快采购物资送到指定地点。

“媳妇群里有人要去抗灾前线,大使馆妇女联合会工作人员劝阻了,担心她们心理上受不了。”

小源说,个人力量虽小,但大家一起努力,一定会汇成大力量,帮助灾区走出困境。

每天一睁眼开始收善款

整理清单直到凌晨

住在伊斯坦布尔的还有来自广东汕尾的唐粤漫,她嫁到土耳其7年,是一名土耳其语老师。地震以来,她每天收集整理来自国内的捐款。

地震发生后,唐粤漫的老公穆汉明就收到了在中国的同学发来的捐款,此后捐款像雪片一样飞来。到2月9日,已经有235人捐款,总金额超过65万里拉(里拉是土耳其货币,约合人民币23.38万元)。捐款者多数在中国国内,也有在土耳其的华人。

唐粤漫说,这几天每天起床一睁眼,就开始收善款,每一笔钱她都详细记在清单上,一直忙到凌晨。没时间照顾两个小孩子(一个2岁、一个3岁多),她的公公婆婆专门赶到伊斯坦布尔帮忙。

到北京时间昨晚9点,善款中的37.8万里拉,唐粤漫已经分别捐给了当地红十字会、AFAD(土耳其灾害和应急管理局)和非政府组织慈善机构AHBAP,剩下的钱也准备分批捐出。

“捐出每一笔钱的回执单我都会发给大家,让大家清楚知道每一笔钱的去处。”

唐粤漫说,老公穆汉明也在对接来自中国的救援队,2月8日已经和第一批来自中国民间的救援队联系上,帮他们寻找住处、采购物资。“以后有国内来的救援队需要帮助,都可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