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写作的狮子为小记者送上阅读写作盛宴 下周二,第五场开讲

杭州市临平区光华外国语学校 张哲、黄顺顺

2023-01-15

爱写作的狮子2023阅读写作公益课第五场安排在1月17日(周二)10:00-11:30,西湖小学谢存老师教你《和名家学写细节》,扫码即可报名参与。

扫码看回放

扫码看回放

(上接13版)

写活动作文可以多用动词

通过神态、动作来表现心理变化

一场活动,我们能用双眼捕捉到很多东西,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隐藏在内心的情绪,你能瞧见它吗?你能把它写出来、写精彩吗?

1月12日下午,名师公益课第三场,杭州市临平区光华外国语学校张哲、黄顺顺两位老师共同为小记者们指导如何写好活动作文,从看得见的“活动”到看不见的“心情”。

特别是很多同学参加了讲座之后或是小记者周末实践活动后,想要写一篇活动作文,不知道如何描写。这场讲座之后,大家可以现学现用了。

看得见的活动场景

可以多用动词描写

“同学们,我们既然要学写活动作文,那就先来一场游戏活动吧。”讲座一开场,张哲老师就邀请了几位小记者上台,来了一场“抓住小红点”的游戏,看谁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小红点,现场一下子活跃起来。

“活动作文可以抓住这四个场景写作技巧。”张老师告诉小记者,场面描写可以多用动词,“动作”描写系列化,还可以抓住“场面的波折”,例如:“刚抓住,小红点又跑了,铆足劲还是抓不住小红点。”“别人发现得总是比我快,跑不过别人……”这样两波一折的场景描写,会让读者阅读有现场感。

除了描写场景,生动的文章还需要突出人物表现,可以围绕参与抓红点的人或是现场的观众,通过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展现印象深刻的人。

参与活动时,心理感受的描写也很重要,学会“找感觉”。那么如何找感受呢?张老师说,可以试着用“我就不信抓不到你……”“调皮的小红点……”“抓不住,感到失望……”

有了亲身活动体验,活动文章自然就不那么难了。张老师带着同学们一步步回忆着小游戏的过程,并以“抓小红点的游戏开始了……”为开头,现场写作。几分钟,大家就完成了这个随堂练习。张老师很是欣喜,同学们已经可以现学现用了。

看不见的心情

可以通过神态、动作来表现

上半场,张哲老师带着小记者学会了活动场景描写。下半场,黄顺顺老师围绕“看不见的心情”,讲述心理描写如何更生动。

一开场,黄老师用一段乘坐过山车的视频,带着小记者感受了过山车的刺激感,现场不时发出尖叫声。

“坐完过山车,同学们现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黄老师的问题一出,大家都高举双手。有的说很刺激,有的说紧张,还有的说开心。随后,黄老师还带着小记者们玩起了表演。不少同学大胆上台,通过表情、动作展示生气、开心、哭泣等心情。

“所以,心情是看得见的。”黄老师说,心情可以写在脸上,可以藏在动作里,也可以藏在联想里。

黄老师分享,描写快乐,可以试着用:“我的眉毛忍不住飞舞起来,双手双脚兴奋地摆动着。”“我的快乐就像飞翔的鸟儿,飞到了公园。公园里美丽的水景仿佛一幅画,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水鸟翻飞,一切都那么美好,我似乎沉醉了。”描写难过,可以试着用:“我的眉头紧皱,脑袋耷拉着,双眼无神地望着远方直叹气。”“乌云密布的黑压压的天空,一阵阵狂风暴雨,看着眼前的天,我的心情也变得很沉重。”

最后,黄老师为小记者送出了写作锦囊。习作中,心理描写是万万不能缺席的。一段好的心理描写,更加能够为读者打开人物的心灵,使人物在读者面前吐露心扉,还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描写心情可以从神态、动作、身体变化、人物表现、内心联想这五个方面来写,这会给你的文章加分。

听到这里,小记者们齐刷刷地在本子上记录下这个写作技巧。“等下回去就可以把听讲座的感受写下来。”讲座结束后,不少同学表示要把学到的用起来,写一篇活动作文。

杭州市钱塘实验小学

冯琛莉

写作文有“套路”

在经典书籍的阅读中寻找写作的密码

周五上午,浙江省特级教师、省教坛新秀、钱塘实验小学副校长冯琛莉为大家带来第四场精彩的名师公益课。冯老师的讲座主题是:写作文有“套路”,带领孩子们在经典书籍的阅读中寻找写作的密码。

很多孩子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不少家长也烦恼:写作文到底有没有套路?昨天很多人冒着大雨来现场听课,还有更多的家长早早就守候在直播间,等着讲座开场。

其实想要写出一篇好文章并不难,冯老师总结了三个关键技巧——

夺人眼球的题目

什么样的作文才是一篇好作文?冯老师认为,好的作文就像让人看了一场电影,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有独特的叙事风格,关键是,还要有一个夺人眼球的题目。

《寻梦环游记》《千与千寻》《疯狂动物城》《大闹天宫》这些经典的动画电影,都拥有一个吸引人的片名。冯老师还带着现场的小记者一起读了绘本故事:《活了100万次的猫》,这个颇有些奇怪的书名,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兴趣。

“我们班里的学生写一件难忘的事,作文收上来之后,出现了四大尴尬标题。”冯老师把这四个标题发出来,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哈哈笑了出来——《一件难忘的事》《这件事真让我难忘》《让我难忘的一件事》《最难忘的一件事》。

这样的标题让人没有阅读的欲望,那围绕“一件难忘的事”,可以取怎样的标题?冯老师修改之后,原本寡淡的标题变成了《哇,120分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长”在屁股上的书包》,台下有小记者忍不住鼓起了掌。

一个出彩的标题从哪里来?冯老师建议,可以从内容中提取,可以造一个悬念,也可以写出个人独特的风格。总而言之,题目是文章内容的核心要素,好的标题能让人眼前一亮。

烙有名字的语言

何谓“烙有名字的语言”?冯老师节选了汪曾祺、沈石溪等作家的文章段落,小记者在大声朗读之后感受到了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每个作家都有他们独特的风格,你们也可以思考属于自己的文风。”

每个人的语言风格都是后天形成的,这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冯老师引用了莫言的一段话——“写作有点类似于书法,你模仿得多了,自己的风格也就慢慢确定了。更准确地说,是你得到了一种语感。得到一种语感对于文学创作非常重要。”

冯老师建议,大家在进行阅读选择时,可以看一个作家的系列书,或者一个主题多位作家的书,也可以在一段时期钻研一类书,或者同时读多个类型的书。读的书多了,会渐渐寻找到自己的语言风格。

一波三折的情节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波三折的情节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冯老师列举了四大名著中“一波三折”的例子:《西游记》的三打白骨精、《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红楼梦》的刘姥姥三进大观园、《水浒传》的三打祝家庄等。

“一波三折表现在:事情发展有变化,心理过程有波动。”冯老师给出了一个写故事的公式:目标—阻碍—努力—结果—意外—转弯—结局。有跌宕起伏的故事节奏,才能让文章读来津津有味。

现场,冯老师还让小记者们参与《西游记》新编,做一回大编剧,自己创作主角名字、独门秘籍、故事题目等,写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剧本。

“写作没有不可能,只要你愿意去写。”冯老师鼓励小记者们,在掌握写作文的“套路”之余,大量的阅读和主动的写作也非常重要,祝福大家在阅读中变得更美好,在写作中寻找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