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外科等多学科团队为患者搭建“脑心通路”

宁波市第二医院将护工纳入统一公司化管理后组织首届技能大赛

胸外科团队开展肺癌根治术
通讯员 谢瑜硕 郑轲 记者 诸芸
宁波姚江畔,有一所兴办于1843年,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西医医院之一的百年名院——宁波市第二医院,始终砥砺前行,不断回应老百姓对健康的期盼。
回望2022年伊始,宁波市第二医院提出了三大关键词:“改善”“融合”“进位”。转眼一年过去,2022年初的“奋进关键词”已然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改善篇——
破解“停车难”
2022年开年的第一个改善项目就是“停车难问题”。大家到医院就医,最怕的就是开车排长队,特别是像宁波市第二医院这样地处老城区的医院,停车位特别紧张。医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来破解这个难题。通过全院腾车位、周边理线路、加快投入智慧停车系统等一系列举措,让大家告别“没进院门先排队”的困境。
医院还推出了定制医疗公交专线,开通方便老城区居民就医的“宁波二院健康巴士”,打通就医最后一公里。为了提供更加便利的就医环境,自助挂号功能等医院自助服务也延伸到了“健康巴士”上,这项措施一经推出,受到了老百姓好评。
住院不再“盲找”护工
“一人住院,全家忙乱。”相信很多人都有体会,宁波市第二医院作为宁波市卫健委创新特色“护系列”基层医疗辅助服务“优享照护”的首家试点医院,从第三方服务公司优选近300名经过实名审核、培训持证上岗的医疗护理员在平台上线,为患者提供在院期间的基础生活照护和专病照护等服务。患方可以手机登录“优享照护”通过线上预约下单,由陪护公司精准匹配,开创了住院不再“盲找”护工的新住院模式。小程序上线半个月,就有多达460多位患者体验了全新的网约护工服务,真正做到了便捷、精准和透明。
体检后免费就诊咨询
健康体检的目的是较早发现疾病或潜在问题,进行早期生活方式干预和专业治疗。但是仍有不少市民因为不重视、嫌麻烦,对体检报告中上上下下的箭头以及复查随访建议置之不理,这也使得健康体检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为老百姓的健康负责,宁波市第二医院开设了6个健康管理专科门诊,为老百姓提供体检后半年内的免费就诊服务,并且都由相应专科副主任医师以上的资深专家坐诊,目的就是不漏下一个健康隐患。
融合篇——
多学科协同、规范化流程
为疑难疾病患者提供高水平诊疗服务
在医学学科越分越细的今天,只有发挥多学科协同诊疗的优势,才能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近年来,宁波市二院一直致力于打造多学科联合诊疗平台,医护药技协同的医疗服务模式,提升了疑难疾病诊疗、院内感染控制等方面的水平。
与传统诊疗模式相比,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对疑难杂症患者来说更省时、高效。2019年,医院专门成立疑难疾病诊疗中心及MDT办公室。经过3年多的规范运作,如今医院的多学科联合诊疗例数不断攀升,去年已达500多例,为不少疑难病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诊疗方案。
58岁温商反复陷入昏迷
宁波二院多学科团队为他搭起“脑心通路”
58岁的温州人老李在非洲工地不幸被一根钢筋砸中脑袋导致了严重的颅脑外伤,当地多次手术后依然恢复不理想陷入了昏迷,家人只好带他回到中国,辗转多个医院治疗,但一直没有起色。
听说宁波二院有多学科联合治疗的模式,老李家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宁波市第二医院。医院神经外科脑脊液管理团队联合胆胰肠外科、影像科专家详细了解病情,仔细研究了老李在非洲及国内就诊的众多影像学资料后,最终发现老李一直昏迷的原因:脑室腹腔引流管在腹腔的出口段被组织局部包裹了,导致脑脊液无法顺畅排出。
经过手术,老李意识明显改善,但不到1个月老李病情再度恶化,又陷入昏迷,最终医院脑脊液管理团队把老李的脑脊液引流到体外后,开始一边抗感染一边治疗,老李逐步清醒。随后,多学科团队再次大胆尝试,借鉴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为老李搭建了“脑心通路”,将脑脊液引流至右心房,彻底解决了老李的问题。
肿瘤深埋腹中,碰一下就血压飙升
10位外科医生接力根治恶疾
宁波洪大伯在当地医院的一次检查中偶然发现了腹腔肿瘤。洪大伯来到了宁波市第二医院,接诊的胆胰肠外科李杨钧副主任医师邀请血管外科、泌尿外科、骨科、放射科等进行MDT诊疗,MDT团队进行全面评估,发现这个肿瘤长的位置很刁钻:拳头大的肿瘤深埋腹腔,周围多条血管包绕,无法明确肿瘤来源……种种疑难因素叠加使得手术治疗变得异常凶险。
多学科团队制订了多套手术方案,即便是可能性最小的副神经节瘤也做好充分应对,提前进行了9天的针对性血压控制和补液扩容。为了洪大伯这个疑难肿瘤,多学科团队配备了多达10位医生,最终手术一共耗时4个小时,有惊无险成功根治了腹腔内的恶疾!
进位篇——
医疗系统“国考”
连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
2022年下半年,2021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疗系统称之为“国考”)结果出炉。在全国1000多家综合类西医医院排名中,宁波市第二医院连续四年获得A+等级、进入全国百强,连续两年位列全国前70、全省前十、全市第一!
众所周知,“国考”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全国公立医院的一次全面“体检”,考核指标涵盖医院的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和满意度评价等四个维度。宁波市第二医院的“国考”成绩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这背后自然有着过硬的“法宝”。
四类手术全国排名连年提升
多项技术实现新的突破
在“国考”指标中,体现医疗水平的医疗质量和四类手术数量是含金量高的硬核指标。近年来,宁波市第二医院通过引进人才、开展新技术等方式,实现了专科技术的突破,难度最高的四类手术全国排名连续四年实现提升。比如2022年一季度,根据省DRGs平台数据,医院肺癌手术量排名首次进入全省前三!
在提升医院专科实力同时,医院还不断总结提炼,将诊疗规范推广到其他医院。为更精准地进行肺结节的分类和预警,2018年开始,医院就着力对国际肺结节 LU-RADS分类进行改良。目前,宁波市第二医院制定的肺结节影像分类标准,已作为新技术推广到省内50余家医疗机构,累计培训2800余人次,累计应用40余万例次。
提升软服务,医患满意度获满分
医患满意度是考验一家医院服务水平和能力非常重要的指标。拿住院患者满意度这项来说,就包含了住院医务人员回应、对亲友态度、饭菜满意度、住院医生沟通情况、药物使用的沟通情况等9个维度。
宁波市第二医院在日常工作中也很重视医患满意度这块工作,对患者满意度偏低的方面不断改进措施。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三年的“国考”中,医院的患者和员工满意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标准,获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