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来稿

2022-12-25

本版主持 骆忆川

探秘野生动物世界

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三(4)班 应陶然

周末,我和爸爸一起参加了爱写作的狮子组织的前往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探秘国宝的活动。

一进大门,我就看到了一群美丽的丹顶鹤。大家想知道它为什么叫“丹顶鹤”吗?因为这种鹤的头顶是红色的,因此得名“丹顶鹤”。

走着走着,我们停下了脚步,原来是爱美的孔雀出场了。孔雀的头上长着两根蓝色的羽毛,又长又尖的嘴如同刀子一样,锋利极了。它的眼睛像两颗黑珍珠,圆溜溜的,脖子上的羽毛是由深到浅的蓝色。它的彩色尾巴上有许多像眼睛、钱币一样的美丽图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真漂亮啊。

接着,我们来到了小熊猫馆。在这里,我看到了小熊猫小米、球球、杭杭和胖胖。它们可厉害了,小米会鼓掌,球球会走钢丝,杭杭会吊铁环,胖胖会荡秋千,我看得饶有兴致。

终于,我们来到了重头戏大熊猫馆。大熊猫是国宝,主要以竹子为食,每天要睡10个小时,一般生活在四川。有时候,饲养员也会给大熊猫投喂一些苹果、胡萝卜、特制的窝窝头等食物。我们进去的时候,大熊猫正在睡大觉呢!我只看到它一只前掌扒在竹子做的台阶上,脑袋靠在竹子边,摆出一副游泳的姿势,呼呼大睡,可爱极了。

看完大熊猫,我还去喂了鹦鹉。这里的鹦鹉种类繁多,有蓝黄金刚、红绿金刚、葵花鹦鹉、灰鹦鹉等。我用手高举盘子,等着鹦鹉来吃盘子里的食物。可等鹦鹉飞来的时候,我害怕它过来咬我,心里一慌,把盘子一扔。鹦鹉飞走了,盘子掉地上了,食物撒了一地……

最后,我跟爸爸一路乘坐着森林小火车参观,沿途看到了斑马在悠闲地散步;东北虎纵身一跳,吃到了饲养员吊来的肉;非洲象卷起长鼻子,叫了一声,仿佛在和我们打招呼;火烈鸟在水塘边欢快地嬉戏。

一天的野生动物世界探秘之旅很快就结束了。我看到了许多可爱的动物,还学到了关于国宝大熊猫的知识,过得快乐又有趣。

指导老师张佳丹:

文章生动有趣,取材来源于日常生活,切入点小,文笔流畅细腻。有详有略地带我们一起领略了野生动物世界的风景。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实感。

山色之秋

杭州市行知小学四(7)班 任奕婳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是喜悦的季节,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搭上了从灵隐到天竺的快线,去北高峰寻找“秋”派来的使者。

刚走进山林,我们就闻到淡淡清香,原来是银桂,哈,它就是秋派来的第一位“使者”。瞧,它们正在微风帮助下把自己的香气送向远方。

告别第一位“使者”,我们又踏上了登山之旅,第二位“使者”又会是谁呢?一定是它——红枫!咦,说是红枫,怎么不红呢,让我的火眼金睛好好瞧瞧。嗯,扫描完毕,原来红枫使者还没有全部“到齐”,只有最顶上,走得最快的使者到达了营地。好啦,时间不早了,我们要继续赶路了,再见,红枫使者!

最后一位使者神秘出场!一阵凉风吹过,它不仅扫干了我们的汗水,也扫掉了我们的疲倦。原来最后一位使者就是秋风!它既低调又勤劳,真是独特的使者啊!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是喜悦的季节,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你想不想一起去寻秋呢?

指导老师程海:

小作者对北高峰秋天景物的描写生动细致,抓住植物色彩、香味等特点,用了拟人手法,令人感受到秋天的美和生机。此外,小作者还别开生面地提到了秋天的使者,指出秋天特征并表达喜爱之情。全文语言活泼,充满童趣,读来倍感亲切。

攀树

杭州大成实验学校三(3)班 卢翀宇

在“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秋天,我跟着爱写作的狮子一起去九溪参加魔法自然课堂——攀树活动。

在出发之前,我心里很激动。脑海里想着“攀树”是和爸爸说的那样手脚并用爬到树上掏鸟蛋吗?还是有梯子或者绳子辅助那样爬树呢?我从来没有攀过树,越想越兴奋,越想越期待。

终于到达目的地了,看到三棵大树垂着五根绳子,我更加好奇攀树活动了。活动开始了,首先教练给我们分了组,我分到了第五组,接着教练让我们做了准备活动,然后就是教我们攀树要领,我听得特别仔细,生怕漏了哪个环节,待会攀树失败。最后就是抽攀树的顺序,按顺序穿戴装备。我抽到了小组最后一个,这太考验我跃跃欲试的心了。

我们小组第一位攀树的是个二年级女生。她身躯小小的,但十分灵活,腿一蹬手一攀,不一会就快到顶了。看得我心痒痒,迫不及待想穿上装备试一试。第二位攀树的是一位四年级的哥哥,不过哥哥穿戴了很久才开始攀,他手脚并用,可是3分钟过去了,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哥哥一条腿还在地上,压根没有往上攀……

终于轮到我了,我吸取了前两位同学的经验,穿好装备,扣上安全扣,呈“坐”的姿势,一条腿伸进绳子圈里蹬绳子,双手握紧绳子往上攀。一攀一蹬配合着,我离地面有点远了,我往下看,有点害怕,加上此刻我手也酸了,腿也痛了,我问教练这样算挑战成功了吗?教练说爬到顶才算挑战成功。我调整好动作,咬着牙,使出吃奶的劲继续往上攀,一步、两步、三步……终于我攀到了绳子的顶端,我挑战成功了。

如果来时的心情是激动、兴奋,那此刻攀到顶的心情就是更加激动、更加兴奋。因为这激动中有挑战成功的喜悦,这兴奋中有收获成长的快乐!

指导老师徐雯晴:

小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勇于尝试的孩子,将自己的攀树体验,通过细腻的文字表达出来,一个乐于尝试、急于攀树的孩童形象跃然纸上。“兴奋”二字贯穿全文,是整篇习作的文眼。攀树过程中的几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腻地刻画出了他攀树时的努力与坚持。

我的西溪之旅

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钱江新城实验小学

三(4)班 汤艺凌

放假了,我参加了爱写作的狮子组织的西溪湿地听芦节活动。虽然以前来过西溪,但这次是我第一次坐船近距离游览西溪湿地。

我和小伙伴们乘船而行,窗外的风景真美呀!水边的大树伸展枝条,绿色的叶子层层叠叠,真像一把把绿色的伞,倒映在水面使水也变成绿色,我好奇极了。导游姐姐告诉我们水底还有很多的水草,别看水是绿色的,但是往水瓶里灌点水,水却是清澈透明的呢。我们还看到岸上打着一排排木桩,木桩上有很多小孔,这些木桩是干什么用的呢?原来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而木桩里的很多小孔,也是小螃蟹喜欢待的地方,它们在洞里嬉戏玩耍,可开心了。

上了岸,我们走在桥上,突然,一个同学大叫:“水下是什么?”我探出身体往桥下看,一条条毛茸茸的“松鼠尾巴”出现在我眼前。导游姐姐告诉我们:“这其实是水草,因为长得太茂盛了,就长到水面上来了。”大自然真奇妙啊!看,一片片美丽的芦花展现在我们面前,白得像雪花,让我联想到了鹅毛大雪。

不知不觉,西溪之旅结束了,期待下次再来认识美丽的西溪。

指导老师周滢滢:

小作者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碧绿的大树、清澈的湖水、整齐的木桩……随着小作者的描绘,一幅美丽的西溪美景图在眼前徐徐展开。“毛茸茸”的水草,似白雪般的芦花,更是为文章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读来有趣生动。

一次紧张的 调查采访

杭州市翠苑第一小学

五(4)班 魏鸣珂

那天,我在运河广场参加爱写作的狮子的周末活动,进行了市民关于新闻获取的采访。带队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接着贴心地传授一些采访小诀窍,比如采访不要看着记录纸提问;如果采访对象不知如何回答,就可以举一些例子进行引导;还有采访对象可以先从看起来悠闲一点的人开始等。

经过短暂的培训,我们开始上岗采访了。为了壮胆,我和另一位小朋友进行了临时组队。我们一边商量一边四下张望,先选中了一位坐在花坛边看手机的女士。“您好,我是都市快报的小记者,我们正在做一个调查采访,能耽误您几分钟吗?”同伴惴惴不安地轻声问道。她爽快地说了声:“好!”眼睛却一直盯着手机完全没有抬头。我赶紧提出第一个问题,谁知她的回答是“不好意思,等一下”。我们顿时忐忑起来,要等到什么时候呢,她会不会不愿意回答,各种问题涌上心头。特别是等了好一会,也不见她有什么动静,仍然在专注地看她的手机。我的心里更是七上八下,一只手紧紧抓着裤缝,另一只拿着纸的手也冒出了汗,脚趾不停地抠着鞋子。这第一次采访不知能不能顺利完成,我是走还是留,她该不会是忘了吧,真是既紧张又尴尬,好希望时间能过得快一点再快一点。幸好她终于开口了,“刚才的问题是什么,你们再说一遍吧。”我一听顿时松了一口气,赶紧再次重复了一遍,接下来的采访就特别顺利。

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特别是这段“等待”的磨炼,我的胆子大了不少,即使仍然紧张,但也能跨出一步又一步,从路人到保安,从年轻人到老年人,我们小组共采访了5位年轻人,1位老年人。他们都喜欢用手机看一些国家大事、社会热点,阅读目的基本是为了休闲娱乐,但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很容易沉迷于手机,产生了很多“低头族”,这些都是用手机获取信息的弊端。

这次采访活动不仅让我战胜了面对陌生人的紧张,也让我对新闻采访有了一次前所未有的亲身体验,值得五星点赞!

指导老师张巍:

每个人的第一次都免不了紧张,小作者也不例外。你看“手紧紧地抓住裤缝”“手心也冒了汗”“脚趾不停地抠着鞋子”这一连串的动作,把当时的那种紧张表现得淋漓尽致,再配上心理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看来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