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环、感知雷达、水箱监测器……

热心读者纷纷为独居老人的安全支招

直通车分析各种遇险报警科技产品的利弊 看看哪种是老人最能接受的守护方式

2022-12-14

记者 陈彬

85岁独居的王奶奶上个月在家里摔得不能动,保姆敲门没人应,最后是社区和子女找来开锁师傅,才把门打开的。在最近的回访探望中,有点抗拒新事物的王奶奶最后同意试一试记者给她推荐的报警智能手环(相关报道详见都市快报11月25日01版和12月13日03版)。

报道引发热议,独居老人在家中遇险,如何快速报警?热心读者们纷纷推荐了一些老人遇险报警的科技产品。

家庭报警求救器

产品特征:在老人家中安装一些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杖、智能门磁、心率探测仪、煤气探测器等。

如何操作:一旦老人出现突发疾病、意外摔倒等情况,抑或是家中厨房忘关火、煤气泄漏,平台终端全天候在线的安全管家,会在线上通知老人监护人以及社区工作人员,便于他们第一时间响应。

费用:上城区清波街道针对孤寡老人和特困老人,由政府和企业承担全部费用,其他有经济条件的老人只需支付网络费用,大概是100元一年,设备购置和维护费用由政府和企业承担。

利弊:需要由街道或者社区补贴,集中安装,老人自己难以单独安装。

智能手环与水箱监测器

产品特征:翠苑一区给辖区孤寡老人、6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免费发放了智能手环,还为辖区残疾人、孤寡老人、8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免费安装水箱监测设备。

如何操作:老人按手环上的“SOS”按钮,可以向物业值班人员发送定位信息报警。水箱监测器装在坐便器水箱中,如果水箱水位24小时没有变化,“民呼我为”一体化智治平台的大屏就会出现预警提示。

费用:手环的价格为300元,水箱监测器的价格为600元。

利弊:两者的使用要搭建一个信息后台,需要社区和物业配合,老人自己难以独自安装。

毫米波人体存在感知雷达

产品特征:目前在售的有两款,一款是跌倒报警雷达监测,一款则是呼吸心跳监测器。

如何操作:购买之后粘贴在天花板上,通过雷达感应老人动作,一旦感应到有老人跌倒或者呼吸心跳异常,会给手机App推送相应信息。

费用:每个150元到600元之间。

利弊:安装方便,不需要信息后台,用手机App就可以接收报警,子女可以帮忙安装。缺点是一个雷达无法覆盖到整个家庭,除了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容易摔倒的地方也需要安装,成本比较高。

手机都不一定会带在身边 佩戴式的报警器,先要解决如何让老人每天“戴”的问题

科技产品可以做到实时传递报警信息,但产品做得再好,如果老人不愿用,也不能发挥作用。各种报警科技产品中,哪种是老人愿意使用的?不愿意使用的原因是什么?

李奶奶 80岁 “我年纪大了,手机都不一定会带在身边,什么手环、报警器,我也不高兴佩戴。如果说装在天花板上,没有声音也不占位置,摔倒了还能报警,那我觉得蛮好的,这样我要是真的摔跤了,它自动报警给我儿子,不用我去按,很方便。”

李奶奶说,对于她这样不熟悉电子产品也没有把电子产品随身携带的习惯的人,毫米波雷达是个不错的选择。

倪大伯 70多岁 倪大伯的老母亲曾经有一次就摔倒在家中,好不容易才挪动身躯到电话旁,给他打了电话。“如果有电子报警器,我妈妈就可以直接联系我了!”

倪大伯觉得智能手环是个不错的选择。“首先老人有戴手表的习惯,戴手环不会觉得不舒服,每天早上起来可以戴,晚上睡前拿下即可;其次如果是戴在脖子上会难受,塞在口袋里也怕丢怕忘;最后我认为,报警器不能安装在墙上,一定要在身边,如果老人摔倒了,够不到墙上的报警器,那又有什么用呢?”

沈大伯 70多岁 沈大伯在橙柿互动橙友圈的“我的建议”论坛留言:建议6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政府应该要逐步发放“老人摔倒报警呼叫”的随身携带装置。并且联网110系统,由110分接老人居住地的社区“网格化”中心,社区派员解救。

沈大伯说,这样的报警器,还是变成手环手表,戴在手腕上比较好,但不管怎么样,一定要和属地社区以及公安联网。

沈大伯希望,民政局可以牵头规划,逐步给杭州老人们装上这类产品。

海女士 60多岁 海女士的母亲今年94岁了,海女士也和母亲聊起过居家报警的一些科技产品。

“我母亲说什么都不愿意,坚持认为自己不会摔跤,觉得科技产品装在家里或者戴在手上怪怪的。”

海女士母亲最能接受的是智能手环,但是老人未必每天会记得戴上,佩戴式的报警器首先要解决如何让老人每天“戴”的问题。

不少橙友在“我的建议”论坛留言给独居老人支招——

网友“郦葉”:淘宝上SOS拉绳可以在房间内多装几个,还有挂胸前的报警按钮、离床监测床带、红外线跌倒感应、热成像仪……如果允许,感应摄像头和感应门磁也可以有。

橙友“152××××7121”:爸妈87岁和84岁了,平时他们俩独居,我们两姐妹住在3公里范围内,他们喜欢单独居住,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我也在考虑万一他们“走”了一个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子女肯定要更关心关注老人,做到每天有电话,尽量和姐姐轮流每天能看望一次。另外,我想社区/物业能一起承担起来,当然可以出一笔照看费。另外也推广一下老年人互助,比如每幢楼现在基本有楼长,一般也是年轻一些的老年人,如果哪位老人身体不适联系楼长,可以尽快得到帮助。还有就是房门钥匙,可以放一把在自己信任的邻居这里,并告知社区/物业。还有,社区成立养老互助志愿者队伍,把联系方式张贴在小区楼道里,通过志愿者服务进行互助。

家家有老,人人会老,对独居老人的安全问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欢迎大家登录橙柿互动橙友圈的“我的建议”论坛,聊聊这个话题。具体参与方式,可见本版左侧说明。

四手联弹

留言方式:

1.下载橙柿互动App;

2.在橙柿互动首页橙友圈—直通车—“吐槽求助”或“我的建议”论坛发帖,好的意见建议,橙柿直通车会递交给相关部门评估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