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以上这十位老师,还有哪些老师获奖了? 扫一扫二维码,获取完整的获奖名单,看看有没有你家孩子的老师。
记者 张娜
这几天,杭城大面积降温,寒风凛凛。但有一项温暖的评选,时隔一年,再次如约而至。
拱墅区2022年“有温度的课堂”公布评选结果,新推出250名先进教师。这已经是第7年了。
“双减”落地一年多,拱墅的每一间课堂上,充满温度,保持高效,老师带着孩子们一步步践行着美好教育。
今年入选的这些优秀教师,有老师一句话让孩子的眼睛里有了光,有老师一句话让孩子止住了连续几日的啼哭;还有教龄30年的老教师,把有温度的课堂带到了阿克苏,让新疆孩子感受到艺术之美……不同的老师,在不同的课堂,和孩子们进行着双箭头的“爱的奔赴”。
拱墅区教育研究院院长沈旭东说:“今年教育界热词是共富,不单单是指教育资源配置上,扶持弱校,其实细化到每一所学校的课堂,老师们都在践行着共富。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考虑到每个孩子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给出有针对性的反馈,这在我来看,就是有温度。”
杭州市文晖中学黄林娟
每天一对一辅导 从班级中等到中考满分
出生在教师世家,文晖中学的数学老师黄林娟,走上讲台已有14年。
“我们家族里,从爷爷到我这一辈,有四五位老师。我从小耳濡目染,看他们怎么教育学生。”黄老师说,当时特别羡慕那种师生间的深厚感情,现在自己也感受到了。
她随手拿起手机,翻出条微信,是一位10年前带过的学生前几天发给她的,提醒她降温了,注意添衣,别感冒。
“看到心里就很暖。2014年,我生完孩子在坐月子,这个发消息的男生和同学一起,执意来家里看我。现在这两人,一个当了消防员,一个还在上大学。每年我们都要见上两三次面,谈了女朋友,还会带来给我看。”黄老师笑着说。
除了学生,还有很多家长也一直和她保持联系,这其中包括一位焦虑的小南妈妈。
“我儿子初一进校时,数学是弱项,120分的卷子考不到100分,对数学很抵触。”小南妈妈说,黄老师也关注到儿子的情况,每次试卷的错题,都逐一给他分析、总结,一年下来,儿子学数学的态度完全转变了,从厌学变成好学,对错题、难题刨根究底。有时假期在家,主动刷数学题。后来中考获得满分。
黄老师不单单对小南这样。每周她都会集中批改全班同学的错题集,一对一辅导。所以她没有午休时间,办公桌前总围着求知的孩子们。等到全班孩子过了一轮,新一周又开始了。
“有温度的‘数学’拒绝急功近利,我这么做,就是让孩子们获取自己的数学感悟,才能爱上数学。”黄老师说。
除了教数学,黄老师还是班主任,每天进校第一眼,总看向自己的班。“看到灯亮了,进去逛一圈,一天就心安地开始了。”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丁刃
什么是差生? 妈妈被二年级女儿“上了一课”
丁刃今年28岁,教龄5年,现在是卖鱼桥小学的一名班主任,带五年级。
在她看来,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让每个人都感觉舒服,才是有温度的课堂。而且,有温度的不止一节课,而是长年累月的坚守和点滴的陪伴。
丁老师在班里,对每个孩子都经常想方设法地表扬。比如有孩子写字好,她就夸孩子一笔一画的认真;有孩子想象力丰富,她就表扬作文让人读了还想读;还有孩子一看到垃圾桶满就去倒,被她夸赞有责任心……
“无关学业优秀与否,每人都有独特的优点。”丁老师的这句话,被很多孩子默默记住,还曾给一位妈妈“上了一课”。
大概两年前,朵朵读二年级,妈妈和她聊天偶然说到谁谁是差生。朵朵马上反驳:“妈妈,你不能只用学习成绩来衡量人,这不全面。比如我们班里有位同学,他学习成绩不好,但非常乐于助人,你难道就认定他是差生吗?”
朵朵妈说,当时自己被女儿说得一愣,后来得知,这是丁老师说的,“我想如果不是丁老师平时就以身作则,女儿不可能坚定地说出这些话。”
在丁老师眼里,孩子像不同的烟火,每个孩子都值得去好好探索。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陆金赟
第一课涂黑整个画纸的男孩
一学期有了惊人变化
拱宸桥小学美术老师陆金赟,教龄4年。
“我爸妈都是小学老师,拱宸桥小学还是我的母校,能回到母校任教,实在太幸福啦!”陆老师的声音里,透出一股子喜悦。
作为美术老师,陆老师带过的孩子有很多,其中有位男生让她一直记忆犹新。
“当时进校我带五年级,开学第一节美术课,请大家画一幅多彩的画。但有个男生默默用一根黑色油画棒,把整张画纸都涂满了。下课后,我和他交流,发现他不太有安全感,平时表现也较弱。第二节课,我大大表扬了他按时交作业。”陆老师说,这其实是件很小的事,但那个男生听到了,立马坐正,整节课都很认真。
“这幅作品线条流畅!”“画面构图合理。”“用色真大胆。”…… 陆老师每节课都表扬他,发现这孩子的眼睛亮晶晶的,整个人像棵小树苗,不断拔节生长。
“到了最后一课,他独立创作了一幅手工剪纸作品。”陆老师说那一刻,当老师的满足感爆棚。
因为在母校任教,陆老师还和当时教她的班主任余文红老师,成了同事。
“余老师从小对我们班就是爱的教育,我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就像我妈这位老教师说的,好孩子不是骂出来的,都是鼓励出来的。我想,接下来教我的学弟学妹们,把这种爱的延续进行下去。”陆老师说。
杭州市湖墅学校张帝
我能听懂她的每一句“咿呀” 她把我的手握在掌心
湖墅学校的张帝老师,和陆金赟老师同一年迈入拱墅大家庭。她硕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
投身特殊教育,这不是一个常见的选择。张老师说大学课余常去儿童康复中心做志愿者。看到那些天真的特殊儿童,很想好好帮助他们,读研时就选了特殊教育。
刚进湖墅学校,张老师中途接了一个六年级的班。
“当时,我上课他们不听,下课也不理我,我都有些怀疑能不能做好。”张老师说,全班11个孩子,有自闭症、唐宝宝等特殊情况,其中有个最难管的小姑娘。
一年冬天,小姑娘坐进冰冷的水池。张老师赶紧把她拉出来,换上干净的衣服鞋袜。张老师关心她的冷暖和心情,了解她喜欢的食物,知道她怕高、怕黑……就这样在贴身陪伴下,改变慢慢发生。
“带了她一两年后,有次我外出培训回来,她一看到我,就冲过来抱我,还‘咿咿呀呀’地和我告状,说有同学推了她。那一刻我真是欣喜若狂,因为她对我的信任,我听懂了她每一句‘咿呀’背后的含义。”张老师说,“有次冬天做操,我说好冷,下一秒,她就把我的手拉住,握在手心里,那一刻的温暖,真是一辈子难忘。”
老师帮助孩子适应课堂,学会生活技能,孩子也给予老师信任和温暖。这真是一场爱的双向奔赴。
杭州市小河小学吴晓琳
课堂随学生状态、环境、文本而变
调节的每一度,都是对学生的关心
教龄13年的小河小学语文老师吴晓琳,曾仔细思考过,一节课堂的温度,多少才合适?
“37℃是人的体温,18℃是人在室内感觉最舒适的温度,而最适合学生的课堂温度,我觉得是在不断变化的,随学生状态、课堂文本、环境变化而变,这调节的每一度,便是对学生的关心,便是对爱和幸福的传递。”吴老师说。
在她的语文课堂上,同学们可能会接触美术、表演,甚至还有科学、数学等。
比如习作课上玩游戏,人手一根香蕉,让孩子们在合作、观察、畅说中,完成了一篇有趣的文章;口语交际课,孩子们玩起《贴鼻子》的游戏,有了表演,大家把各种连接词说得清楚明白;她的课堂中还有辩论,还有表演……
吴老师结合语文教学,开发了不少项目化学习课堂,比如《智慧管理员,班级共管理》课程,组织学生设计班级图书角,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制定班级图书公约,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使学生人人热爱班级,这节课还被选进了浙江省的资源库。
对于每个孩子,吴老师都在关注。
“我的课上,常让孩子们小组合作,我希望每人都能参与。但有的孩子内向,不常举手,我就给每人编了号,大家按照顺序轮着说。说得不好没关系,但人人有机会。”吴老师说,这样做能培养表达能力,也是锻炼胆量,说出来,大家的思维才有交流和碰撞,才会有收获。
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蓝林富
托运了50多斤书画工具 辅导多个孩子获全市一等奖
胜蓝实验小学的美术老师蓝林富,还把拱墅教育的有温度,带去了几千公里外的新疆阿克苏。
2020年2月,教龄30年的蓝老师,积极报名,成为杭州市第十批援疆教师,来到阿克苏第六小学教美术。
“大家看我带着大包小包,其实最宝贵的是一箱50多斤的书画工具。”蓝老师说,听之前去过的老师说,不少新疆孩子没用过毛笔,更别提水墨画了。他就特意采购了一大批宣纸、40多支毛笔等,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带去新疆。
第一节全市公开课,蓝老师上的是《泼墨山水》,先饱蘸一笔浓墨,侧锋画完,笔尖再蘸水,从近到远,反复几次,就画出一幅山水画了。“孩子们第一次拿毛笔画,很投入,展现的效果也很好。”蓝老师说。
在课后,蓝老师成立了“小浪花”书画社,20多个零基础的孩子来参加。一学期下来,办起了小型书画展,全校来参观。其中有个男生李嘉皓特别喜欢画画,有天课后拿了一幅牡丹锦鸡图,说想画。
“这幅画很难,但我看到他求知的眼神,鼓励他说一学期就能学会。”蓝老师说,除社团课的一个半小时外,自己还经常辅导他。先教他画花瓣,再临摹锦鸡,到了学期末,男生拿着完成的作品去参赛,夺得了阿克苏市的第一名。“他爸爸和我说,从没想过儿子能画得这么好。”
除了这个男生,还有女生张若窈的书法作品获得一等奖。短短一年多,在蓝老师的辅导下,就有多人获奖。
2021年7月,蓝老师结束了一年半的支教,回到杭州,继续自己的诗意教学。
杭州市风华中学周晔
每教一届初一
就要准备二十几副扑克牌
风华中学的数学老师周晔,走上讲台20年,上届她所教的班级,中考数学满分有12人。她说:“真正的园丁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照顾到每一个孩子,帮大家燃起热情,这才是温暖。”
受到当老师的父母影响,周老师上了浙江师范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
“有温度,最先一步就是让孩子喜欢上你,之后才能喜欢你的课。”周老师快人快语,说自己凭借幽默感,“俘获”了不少孩子的心。
她善于把生活和数学相结合,每带一届新生,都要准备二十几幅扑克牌。
“初一学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我请同学们算24点。这和小学不一样,可以加上乘方、开方、负数等,同学们看我拿出牌的那一刻,就嗨起来了。”周老师说,这场“算24点”甚至玩起了淘汰赛。
一到课间,同学们就两两坐定,甩出4张牌,就是一道题。“有次遇到一题,3、3、7、7,一名同学想了一晚上,第二天求助我。告诉他需要用上分数时,小伙子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周老师说,孩子们对有理数的运算,吃得就很透了。
有位毕业生说:“周老师是我的偶像,上课只用几个简单工具,就能把课讲得绘声绘色,让学习数学的气氛达到最高点,在她这里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在周老师的课堂上,不断通过小组讨论、个人赛、团体赛、学习互助小分队等形式,帮助每一个孩子燃起学数学的热情。再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制订不同方案,课上关注,课后跟踪,温暖每一个学生。
杭州市刀茅巷小学叶玮玮
声音像三月的风,课堂像六月的雨 一年四季陪伴孩子们
刀茅巷小学的语文老师叶玮玮,教龄17年。很多家长说起她,都会用上“如沐春风”“温柔坚定”等字眼,确实,正如她自己对“有温度的课堂”的理解:虽然没有波澜壮阔,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几年前她带一年级,遇到一个分离焦虑较严重的男生,刚开学那段时间,每天都要哭一哭。
为了照顾孩子情绪,叶老师请妈妈把他送到教室门口。有次他大哭抱着妈妈,就是不肯松手。叶老师对他说:“你抱着我,把我当成你的妈妈吧!”听到这句话,男生透过泪眼看着她,慢慢止住了哭。
从那以后,这个男生上学再没哭过。“现在他已经读五年级,每年教师节都来看我,还会自己做手工,或写小卡片送我,说我好喜欢你。”叶老师说。
叶老师还带过一名一年级女生,开学三天到校,都被她问:你是谁?
这是一名特殊儿童,不会上厕所,经常走错教室,喜欢抱着书包坐在座位上,很难深度参与课堂。
“有次我提问,她举手了,我立即喊她回答,之后全班为她鼓掌。”叶老师说,那之后只要她举手,一定会叫她。过段时间,她惊喜地发现,女孩慢慢融入集体了。
有位家长这么评价叶老师:“她的声音像三月的风,使人温暖;她的课堂像六月的雨,给人滋润;她的学识像九月的风景,叫人敬服。有叶老师陪伴的四季,是孩子们的幸福时光。”
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吕冬
辗转从美国发来的好友申请
背后有段暖心故事
教龄19年的吕冬老师,当初因为喜欢杭州、喜爱西湖,从东北来到杭州,现在在明珠实验学校教英语。
上个月,她收到一个从美国发来的好友申请。加上后发现,这是她去其他学校交流时带过一年的学生小芬。小芬初中毕业后,读了国际高中,现在波士顿爱默生学院读大一。
“吕老师,曾经的我非常自卑,是您让我慢慢自信起来,才有了今天的我。真的很感谢,初中遇到你。”
这让吕老师想起当时,正值新年,她给全班同学每人写了一封信,鼓励大家。“我肯定她的努力。这么简单的一封信,没想到给她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吕老师说,看到小芬不断努力,突破自我,她又感受到教育的魅力,就像春风化雨,点点滴滴。
当老师久了,会遇到不同的家庭,让吕老师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女生倩倩。
倩倩跟爸爸一起生活,开学前吕老师去家访,聊了几句后,爸爸却提出,让女儿出门买点水果。倩倩出门后,爸爸思量再三,说出请求:女儿长大了,进入青春期,作为爸爸有些事不好直接和女儿沟通,想请老师多关注女儿,和她讲讲生活方面的事。
“爸爸讲完,我就懂了,女孩子进入青春期,身体会发生变化,心理也是,如何保护自己、调节情绪,确实需要有个女性的角色来沟通。”吕老师说她当场就答应下来,之后,经常找倩倩聊天,包括生活、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现在,这个女生保送到重点高中,考上大学,目前在读研究生。
吕老师的课上,常会让同学们给家人写“爱的小诗”、用英语拍烧菜的vlog、唱英语歌等,让大家从课本中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生活的乐趣。“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学会什么,更应该是用爱的语言去告诉他们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谢舟洲
巧用花名册
记住全年级200多个学生名字
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音乐专业的谢舟洲老师,出身教师世家。爸爸、妈妈、外婆、舅舅都是老师,她进入景成实验学校教音乐,教龄已有10年。
和语文、数学老师不一样,音乐老师往往一教,就是一个年级。全年级200多个孩子的名字,就是谢老师遇到的第一大挑战。
“除了在音乐教室给孩子们排固定座位,我还想了个好办法,在每班的名册上,给孩子标注特色,比如音色亮、节奏好、会跳舞、爱笑等。有了这些特点,我很快就能把孩子们对上号。”谢老师说,记名字是挑战,但也有很多额外“福利”。比如每次值周站在校门口,她都特别自豪,走进来的大批孩子,都会和她打招呼,有时都回应不过来。
在谢老师的课堂上,她尽可能为每个孩子提供表现和展示的空间,让他们在学到音乐技能的同时,找到自己擅长的方向,对音乐保持热爱。
“我记得一个男生,平时不爱说话,我的合唱团招新,他却来报名了。布置回家作业,他音准不好,我给他发修改意见,往往要改上三轮,才能过关。后来,他的表现越来越好,现在已经是合唱团的主力了。”谢老师说。
现在浙江音乐学院读书的刘同学提起谢老师,赞不绝口,说:“谢老师既有温度又有风度,亦师亦友。她一周课不多,但常找我们谈心。每周谢老师的课,都是我和不少同学最期待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