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毅参加跨境电商会议
跨境电商,是当前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效应最强的一种外贸新业态,至今全国已经设立16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
杭州作为全国第一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在过去7年时间里,引导跨境电商企业以品牌化出海,培育了2085个跨境电商商标、30个浙江跨境电商出口知名品牌。
11月29日起,都市快报·橙柿互动联合杭州综试区共同推出杭州品牌跨境出海系列报道,窥探杭州企业是如何在海外做大做强中国品牌的。
一把杭州螺丝刀的澳洲品牌路
记者 王青 通讯员 梁霖 陈华
11月27日,00后宁波小伙蒋昕桦靠着“拧螺丝”获得2022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重型车辆技术项目金牌,实现了中国该项目金牌零的突破。
在杭州,也有一个小伙,靠着“卖螺丝刀”在澳洲创立两个品牌,一年卖出7000万美金。
“SEDY、HORUSDY是我创办的两个品牌,SEDY早一些,在澳洲做了十几年了,HORUSDY是一个升级品牌,价格更贵、品质更好。”这个青年叫张毅,如今已是四十不惑。
初试:在澳洲开五金店
1990年,张毅父母开了一家叫圣德义德的代工工厂,专门生产螺丝刀手柄上使用的塑胶。到2000年,张毅高中毕业,这个技术简单、利润很薄的小工厂濒临倒闭,张毅放弃继续读书,接手了工厂。
“当时年纪轻,很多事情不懂,但我有一个念头,要生产自己的东西,不要受制于人。”初出茅庐的张毅还不懂“品牌”的概念,只想着不要做塑胶,而是要生产一把完整的螺丝刀。
很快,螺丝刀生产出来了。张毅开始学着别人找外国客户,为海外品牌做代工。到2006年,工厂已经有3500万元销售额,但“受制于人”的感受还是挥之不去,“做贴牌,时间流程全是别人说了算,哪怕我知道不对,也无可奈何”。
一个想法开始在张毅脑海萌芽——做自己的品牌。
因为一直做澳洲市场,2008年,借着送妹妹读书的契机,张毅带着螺丝刀来到客户聚集的墨尔本。“当时网络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就想着到当地看看,一来了解客户市场,二来想找机会把自己的品牌做起来”。
张毅注册了品牌SEDY,以一两美元的价格在当地卖螺丝刀、锤子、喷壶等手工工具。“一开始走的是传统的线下品牌推广路线,希望品牌能进到商超里卖。”在当地华裔华商的帮助下,SEDY顺利进入了一些当地超市。
为了展示品牌价值,他租了一个店面,开出一家2000平方米的仓储物流超市。很快,SEDY在本地站稳脚跟,每年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之后,张毅又注册了升级版品牌HORUSDY,产品的设计更好、价格也更高些。
到现在,张毅延续这种传统的品牌推广方式,已经入驻澳洲600多家商超。
进阶:上线eBay、亚马逊
虽然通过线下推广赚钱了,但张毅明白,品牌其实远远没有做起来。
2013年,距离我国在杭州成立第一个跨境电商综试区还有两年,等不住的张毅在香港注册了跨境电商品牌,并在澳洲的eBay上线产品。
张毅感叹:“成立跨境电商综试区对中国企业绝对是福音,2015年之后,企业做跨境注册商标、开店都容易太多了。”
跨境电商一上线,前期线下店积累的名气一下子体现出来:产品上线后,一天便能卖2万美元。第二年,张毅又建立了公司自主的网络销售平台——独立站,一个月就上架近100种新品,以多样化的商品来留住消费者。不断迭代后,独立站上现在仍然有4000种商品。
近两年,张毅打造的两大品牌销售额已趋于稳定——每年保持在7000万美元左右。其中,5000万美元来自eBay、亚马逊等平台,1000万美元来自独立站,1000万美元来自线下店。
跨境电商+海外仓
花400万美元打广告
虽然品牌有了一定认可度,但张毅说,HORUSDY、SEDY都还是小品牌,他要用“跨境电商+海外仓”的模式,为品牌打开更大的市场。
第一步是建海外仓库。建海外仓库的目的是大量备货,以确保发货速度的“本地化”,让“消费者今天下单,明天就能收到货”。至今,张毅已经在澳洲拥有一万平方米的海外仓。
考虑到生产周期、物流周期,一般来说,在售产品需要准备70-90天的货量,才能做到客户下单后产品秒发。为了提速,张毅还联合国内300多家供货企业作为品牌生产商。
第二步,就是多打广告。“户外广告、网红测评、互联网平台上的推广,这些都是提高知名度不可缺少的手段,每年投在广告上的费用大概有400万美元。”张毅觉得,品牌化是一个重资产的运作方式,需要积累到一定体量后才能做成。而在出海初期,卖家更应该注重产品要有统一商标,以及专利保护,为商品挖出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