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中完成“三舱三船”组合体

神舟十五号成功发射

2022-11-30

11月29日,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新华社发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时18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梦园广场举行。20时19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许学强下达命令,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

此次执行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为了此次出征太空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执着坚守和艰苦训练,昨晚他们带着党和人民的期望重托奔向“天宫”,踏上为期6个月的飞天圆梦之旅,将在太空见证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正式建成的圆梦时刻。

此次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两个航天员乘组

将首度太空“会师”

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四号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将在太空“会师”,“面对面”进行在轨交接,堪称本次任务的首要看点。在轨交接将是未来中国空间站运营期间主要的任务交接模式,相较地面交接更加高效可靠。

在空间站的神舟十四号乘组,迫不及待地穿上了精心设计的衣服,准备迎接队友。

“天上宫阙待君来”“老铁来了” “欢迎进驻中国太空家园”……

除了欢迎词,神十四航天员的卫衣上,还写着“我们还会回来的”。

神舟十五号乘组将承接新挑战

在轨交接后,中国空间站将进入长期有人驻留模式。

神舟十五号乘组作为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后到访的首个乘组,将开展空间站三舱状态长期驻留验证工作,对航天器运行维护的管理工作量会大幅增加。除日常维护照料空间站外,航天员将完成15个科学实验机柜解锁、安装与测试,开展涵盖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4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在轨期间,计划实施3到4次出舱活动,并将首次使用梦天实验舱的货物气闸舱转移物品,航天员的舱外活动范围也更为广泛,将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挑战。

空间站将实现

首次两艘载人飞船停靠

任务期间,两艘神舟载人飞船首次同时停靠空间站。

神舟十五号停靠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神舟十四号停靠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两艘飞船同时与空间站进行信息代传、通风换热、并网供电等。

乘组轮换期间,空间站将通过不同的对接总线代传两船遥测,确保两艘载人飞船信息传输的唯一性和正确性。

空间站系统将同时向两艘载人飞船通风热支持,送风量根据两船不同热环境进行合理分配,且可根据需求进行调节。同时,针对两船同时停靠的情况制定了协调匹配的紧急撤离策略,全力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

我国已具备开展

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实施条件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在28日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已经具备开展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实施的条件,中国人九天揽月的梦想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

月球是人类拓展和开发利用地外空间的理想基地和前哨站,月球探测也一直是当今世界载人航天发展的热点和焦点。

季启明表示,中国载人航天探索的脚步不会只停留在近地轨道,一定会飞得更稳、更远。按照我国政府批准的发展战略,我们已经完成了载人月球探测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深化论证。通过前一阶段的工作,突破了新一代载人飞船、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关键技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登月任务实施方案。这些工作为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已经具备开展工程实施的条件。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等

空间站组合体 将首次形成最大构型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后,中国空间站将以独特造型,即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以及两艘载人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组成“三舱三船”的组合体。这是中国空间站目前的最大构型,总质量近百吨,将向全世界展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卓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