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成绩单,改为素质报告单 每个毕业生22页!

杭州行知小学改革学生评价体系改出新高度

2022-11-16

记者 郭婧

从2页,到12页,再到22页,杭州市行知小学每个学期末发给学生的综合素养报告手册,正在变得越来越厚。

学校最近正在升级改版中的报告手册,大胆地尝试取消原有的期末成绩单,将各学科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分别纳入到手册的六大生活力中,而且将通过文字、照片、定性评价等方式全面、真实地评价儿童的素养成长过程。

这意味着,行知小学的学生们在毕业时,拥有12本综合素养报告手册,相当于是孩子六年全学科且全景式的成长记录册。

全景记录孩子的成长

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从一张2页的“素质报告单”到一本12页的综合素养报告手册,行知小学此前已经实行了五年,最近正在制作中的22页升级版是在此基础上的提升与提炼。

六年级的女生余音,刚好已经拿到了五年的儿童生活力综合素养报告手册。

手册中的艺术生活力报告这一页,需要学生和家长一起精选三幅画和两张照片。余音妈妈说,这个环节往往最费时间,但却是她和女儿最喜欢的环节之一。

按照手册的设置,每个学生只能在一个学期的美术课上完成的作品中精选三幅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以及两张自己练习才艺的照片,张贴留存在手册中。

“我会和她一起花半个多小时翻看手机里的照片,让她看看自己一学期来有哪些成长,和她一起去回忆。”但最终哪两张照片入选,还是要听女儿的。

她记得一年级时,女儿坚持要选一张自己跪着练习下腰的照片,“照片拍得很一般,也看不清她的脸,但这张照片的背后是她的坚持,非常值得纪念。” 余音妈妈说,现在每次重新翻开以前的手册,看到这张照片都会回想起当天下很大的雪,女儿刚刚发烧后初愈,“我跟她说要不还是在家休息,别去上舞蹈课了,是她坚持要去,我还挺感动的,就拍了这样一张照片来记录”。

她现在觉得在手册中,收录这样的瞬间,是对孩子一种正向的肯定与激励,也是希望孩子能一直保持这份“不落下任何一节课”的初心。

“当时只是贴照片,感觉以后还可以写点文字。”余音妈妈说,图文并茂,今后也能更好地唤起自己的回忆。

楼叶通校长说,这种全景式的记录,不只是一个瞬间的回忆,更能从时间纵轴来记录一个孩子的成长印记,“虽然每个学期只有三两张照片,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孩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进步,美术作品越来越精美了,才艺越来越精进了。”

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期末反思

与老师三方共同助力成长

行知小学过去五年使用的2.0版本手册共12页,内含礼仪生活力报告、健康生活力报告、人文生活力报告、科学生活力报告、艺术生活力报告、实践生活力报告,以及另附有一本学生期末综合评价报告单。

与别的学校在期末考结束后的休业式上,学生收到期末综合评价报告单不同,行知小学通常会提前一两周,将综合素养报告手册发到学生手中,除了让学生们精选照片“张贴”起来外,还要让学生和家长先进行自评,并填写自我反思评价。

“每次学期末,孩子带回这本报告手册时,就会提醒到我,时间过得好快啊,一学期又快过完了。我呢,除了会带着孩子一起选照片,还会让她自己针对六大生活力的各个方面一一对照,做个总结。比如这学期在哪些方面进步了?又有哪些不足?什么地方又需要改进?给孩子一个自我审视的机会。”余音妈妈说。

余音的班主任吴丽丽老师已经从教23年:“以前家长拿到的成绩单,大多只能了解期末成绩的情况,现在家长可以了解到孩子阅读了多少本书,体育达标达到什么程度……各科的表现都会有。”吴老师说,现在的手册还会让任课老师、家长和孩子都参与到评价中来,也会让学生对学校进行评价,这让老师、学生和家长三方一起共同助力学生成长。

每学期都有劳动生活的小目标

公益服务时间大多在3至5小时

今年,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中小学(1-9年级)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

而劳动教育早在五年前就已纳入了行知小学的综合素养报告手册,每个学期都给学生设置了明确的生活能力小目标和劳动教育课程。

比如一年级上的生活能力要求是“我能擦家里的桌子、我能帮老人敲敲背”等,二年级上的劳动教育设有拼鲁班锁、竹编果篮、泥巴自画像、编手链、几何城堡、面疙瘩和编小鸟等课程,五年级下还开设有非遗体验,如榫卯木槌、铁棒磨针、竹编杯垫等。

随着年级的增长,生活劳动技能的小目标也循序渐进,比如从四年级的“我能帮妈妈去买菜”升级到五年级的“能亲手为爸爸妈妈做一次爱的早餐”。

另外,在“劳动实践”板块中,学校还设置了公益活动内容,要求五年级的学生能和小伙伴一起组织一次义卖活动;六年级的学生能够结伴去公共场合捡垃圾或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等。

“一开始,我们就是简单地完成手册上的公益任务,后来我们也会结合社会热点,自己有计划有分工有总结地开展好公益服务活动,小队成员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越来越高。”行知二小六(1)班的张杨烁果说,学校的综合素养报告手册上每学期都要求记录参与公益服务的情况,他所在的小队经常沿着五常港河边的绿道,在周末或节假日开展巡河护河、清洁家园活动,拾捡绿化带里的垃圾,向行人发放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等宣传手册。

六(1)班班主任李洁老师说,刚开始,学生们的年龄比较小,公益活动的内容也比较单一,但慢慢地,她发现,学生们开始以小队的形式,自发地构想一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了,活动类型也丰富起来了,而且不再依赖家长,会分工合作,将活动组织起来。全班同学一个学期的公益服务时间,大部分在3至5小时,个别特别热心公益的孩子能达到10小时以上,“学生们都已经将公益作为一项日常了”。

升级版的报告手册,在实践生活力报告中,又新增了劳动素养发展板块,添加了劳动掠影的内容,也和艺术生活力报告一样,全景式记录学生的劳动素养提升。

取消单张期末成绩单

增设各学科素养能力画像

“这次升级,主要还是希望进一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杭州市行知小学校长楼叶通说,学校一直致力于打造儿童生活力,架构立体课程,实施多元学习,构建全面评价,为儿童适应未来生活奠基。

这里所说的生活力,并不只是简单指学生在生活上的实践能力,而是涵盖了我们一个人应该所要具备的全面素养——礼仪生活力、健康生活力、人文生活力、科学生活力、艺术生活力和实践生活力,也正是行知小学的综合素养报告手册所记录的六大板块,以此努力培植儿童向上生长的力量。

而且,在原有写实记录的基础上,学校尝试将原先的期末成绩单进行解构,将学科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均纳入到手册中,不同学科对应不同生活力板块。

比如,道德与法治作为礼仪生活力的组成部分进行考核记录,语文和英语学科则作为人文生活力的组成部分,分别来记录学生的阅读、表达、视听等各方面能力;数学、科学、信息等学科则纳入科学生活力中,还有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分别纳入健康生活力和艺术生活力。

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体现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的个体发展过程,而不是单一的关注期末成绩。

新版的手册中,还将请每个学生每学期给自己各学科的素养能力进行画像,比如语文素养能力分为识字能力、书面表达、阅读鉴赏、经典诵读、口语表达这五个维度进行画像。

“主要就是让学生能够自我诊断,更好地进行期末的自我反思,找到自己的专长与薄弱之处,明确接下来每个学科的学习成长方向。”参与手册升级设计的郑佳倩老师说,这一设计的另一个目的是可以让老师们根据学生分项自评的基础,给与每个学生针对性的反馈,提供更精准的学习方案,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成长动力,全面培植学生的素养生长。

“评价是导向,目的是让课堂变得立体起来,让儿童在课堂内外都发生学习。”楼叶通校长说,希望通过生活力的打造,让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带着生活力的气质,走向高一级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