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宋高宗赵构喜欢点外卖

不用一颗钉子,全部以宋式榫卯技术搭建 德寿宫最大的一件展陈品就是重华殿 首创全国“五个首次”

2022-11-15

记者 潘卓盈

从望江路德寿宫的大门进入,穿过第一道殿门“德寿”,豁然开朗,五开间的重华宫正殿巍然而立。

德寿宫最大的一件展陈品,不在玻璃护罩内,也不在地下库房中,而是位于中区遗址正上方,所有人走进宫内第一眼就能看到它,正是这座“复刻版”的“重华殿”。

今天的我们,可能很难想象,这样整座德寿宫的中区大殿,完全用柚木搭建而成。大概用了2600立方米木料,全部以宋代营造法式榫卯技术搭建,没有用到一颗钉子。

它是按照宋孝宗入住德寿宫时期居住行礼的核心建筑——重华殿的形象来复原的,完全采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榫卯技术拼装而成,原汁原味的宋式建筑。也就是说,完完全全按照地下的布局,对应着“生长”出来的。

南宋宰相周必大《思陵录》上记载:“正殿五间、朵殿两间,各深五丈。内心间阔二丈,次间各阔一丈八尺……”可以说,完全一致。

德寿重华,一眼千年。

步入重华殿,走过放了两张龙椅的御座区,时光仿佛倒流回800多年前,太上皇高宗正和养子孝宗,品茶听曲,在言笑晏晏间,共商国是。

国内面积最大的南宋土遗址 一砖一瓦背后皆是故事

德寿宫,这座占地17万平方米的宫殿,南宋曾经最重要的议事中心之一,除望仙桥、夹城巷等地名依稀还在提示着这里曾经拥有的“王气”外,已了无痕迹。

刷爆朋友圈“宫墙红”的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是依托德寿宫遗址原址,以遗址本体及出土文物的保护、研究、收藏和展示为主,同时展示南宋历史文化和文物遗产的遗址专题博物馆。

站在博物馆遗址保护展示区,我们可以回望过去,水池、方亭、假山石、进水渠、水闸等园林景观遗存,以及排水沟、水井、厕所等日常生活设施遗存,来想象南宋时王室生活的点滴风雅。

德寿宫中区与西区共露明展示遗址面积近4600平方米,全面涵盖了南宋早期、高宗早期、高宗晚期和孝宗时期四个时期叠压的遗迹,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大规模露明展示南宋时期土遗址。德寿宫整个遗址区,布设10个数字化“打卡点”,通过3D互动装置、动态长卷、数字投影、交互AR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多种方式,科技赋能展示不同时期的德寿宫遗迹和皇家宫殿建筑园林风貌。

走到慈福宫正殿下面的遗址区,面对800多年前的土遗址,伴随着数字化光影技术,移步换景间,时光仿佛在一呼一吸间诉说着遥远又如此真实的故事。

赵构喜欢“点外卖”

你知道吗?南宋也是有外卖的,太上皇赵构最喜欢的就是“点外卖”,站在遗址栈道、沟池之间,你似乎看到八角亭间,太上皇与孝宗双双回忆起了去年立冬酿下的梅花酒,于是便命人拿到亭中小酌。小酌无趣,太上皇又忆起当年汴京的种种美食,孝宗告诉他,有不少美食店铺已南渡到临安,太上皇大喜,便令内侍前去市井“泛索”(“泛索”一词出自《梦粱录》,意为叫外卖)。

一砖一瓦背后都有故事。也许,这就是“德寿宫”复原重现的意义,让我们无限憧憬的南宋风雅和追寻的宋韵精髓,终于有了实地的安放之处。

“杭州作为南宋都城,长久以来缺乏具有代表性、可供观瞻的宋韵文化空间。”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专家、研究员黄滋介绍,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建设的意义,“既是高宗、孝宗两任太上皇及其皇太后的居所,也是南宋文化和政治生活的物质载体。”

南宋,在战与和中延续了一个半世纪。无论是政治理念、思想文化、社会准则抑或是生活方式,宋代带来的影响,不仅深深根植在中国社会的肌体中,还汩汩流淌在每一个人的血液里。

原汁原味再现宋式宫廷建筑

创造了全省乃至全国的“五个首次”

今天,“重生”的德寿宫遗址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卓军在探营媒体见面会上,强调了数次项目建设难度之巨。

“这个项目从2020年初正式启动,年底正式开工,现在基本建成。这个项目建设时间不长,但难度非常大。可以说,文物保护、展示、博物馆建设和宋韵文化研究几乎所有能遇到的难题,全部集中在了这个项目里。”卓军透露,“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准确地说,这是南宋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这不是重建德寿宫,不是复制一个德寿宫出来,而是遗址保护和展示才是第一位的。”

德寿宫是我国南宋礼制规格最高的建筑之一,在我国古代建筑史、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800多年后,我们再见到的,是国内首次最大面积露明展示等级最高、复原研究最充分的南宋皇家建筑园林遗址。

德寿宫遗址保护与展示工作,最终创造了全省乃至全国的“五个首次”——首次原汁原味再现宋式宫廷建筑、首次大面积露明展示地下遗址、首次大规模数字化复原展示遗址、首次大面积开展南方地区潮湿土遗址保护、首次全面展示南宋历史文化与社会风貌。

21世纪以来,经过近20年先后四次的考古发掘,德寿宫遗址揭露面积近7000平方米,发现大型宫殿基址、砖砌道路、假山基础、排水设施等诸多遗迹,出土各时期文物6696件(组),登记的小件达3000余件(组),其中陶瓷器、砖瓦脊兽、动物骨骼及骨器、铜钱占多数,另有金银器、漆木器等。

南宋建筑美学之大成

光主殿正脊上的鸱吻,就修改了十几次

南宋王朝的开创者宋高宗赵构,和其父亲宋徽宗一样,有着极高的艺术天分。他酷爱书法,在杭州府学巷的杭州孔庙碑林,至今仍留存着当年他和吴皇后一起书写的“南宋太学石经”。

天下人称高宗之书法为“天纵其能,无不造化”,正是这样有着艺术审美意趣的主人,使德寿宫宋式美学到了登峰造极之境界。如果说高宗初期对皇宫的建筑要求是简约实用、力求朴实的话,那么到他退休入驻德寿宫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变得极为奢侈。

宋时还没有照相技术,如何原汁原味还原南宋建筑之美学呢?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专家、研究员黄滋,一辈子都在和古建筑打打交道,他介绍,“正是通过《思陵录》和《营造法式》等记载工程做法的宋代历史文献、《蓬莱仙馆图》和《瑞鹤图》等准确描绘建筑细节的宋代界画图像,以及保国寺和六和塔等省内代表性的宋代建筑实物进行综合研究和考证的基础上,复原宫殿昔日胜景,又能让人们真实触摸岁月留痕。”

比如,今天德寿宫主殿正脊上的鸱吻,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师们前前后后修改了十几个来回。德寿宫出土的鸱吻残件,大概只有完整鸱吻构件的十五分之一,那真正的鸱吻形象是怎么样的呢?每个朝代的鸱吻形象其实都不同,古建筑设计师最终选择从宋徽宗《瑞鹤图》中寻找灵感,以龙头、鱼尾来打造德寿宫专属的鸱吻。

本版摄影 记者 陈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