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邵婷
德国总理朔尔茨刚走,听说法国总统马克龙也要来访华。
近日,当被问及朔尔茨此次访华之行时,法国外交部长科隆纳表示,马克龙总统也将在几周或几个月之内访问中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就此回应说:“我目前没有可以发布的消息。”
继德国之后,法国为何急于访问中国?朔尔茨的“试水”能为中欧关系打开新局面吗?
“一起去中国”
法国方面近来已经不是第一次公开表达希望访华的愿望。
朔尔茨访华前,德国政府内部消息人士称,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向朔尔茨提议“一起去中国”,称这样可以向中国展现“欧盟团结”,但朔尔茨拒绝了这个提议。
可见,马克龙有访华的意愿,这次没和朔尔茨一同来,下次肯定会挑时间专门来。要做出这一决定并不容易。
欧盟两大经济体,德、法两国领导人相继表达访华意愿至少能传递一个明确信号:脱钩不是目标,和中国保持甚至加强经贸往来仍有必要。
访华,法国想聊点啥?
在最近举办的上海进博会上,共有来自各个行业的近80家法国展商参展。其中,法国企业参展最多是农业食品类展区。
法国是欧盟第一大农产品生产国,中国则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食品进口国。近年来,法中之间在农业食品领域的贸易流动不断增加。
2021年,法国对华出口农产品和农食产品贸易额超过63亿欧元,在欧盟国家中位列第一。
法国驻华大使罗梁认为,除了航空、农业、食品、消费品等传统领域的合作之外,法中两国在新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都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以此次上海进博会为例,罗梁表示,法方将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组织研讨会,汇聚法国和中国相关企业的共同力量,推动双方一道寻找解决方案。
美国拱火、欧洲埋单?
中法关系、中欧关系,要跳出欧洲来看。
今年上半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相继到访欧盟,并向欧盟介绍过度依赖中国产生的“危险性”,暗示如果经济过于靠近中国到那时脱钩过程将会很艰难,以此来劝说他们早日摆脱中方的供应链。
而事实是,欧洲常要为美国的“拱火”埋单。
俄乌冲突刚爆发时,美国拉着欧洲对俄进行制裁。俄罗斯很强硬,要求欧洲用卢布支付天然气。欧洲一下子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而躲在暗处煽风点火的美国则赚得盆满钵满。
美国能源公司只需要花6000万美元就可以将一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装满,而欧洲的收购价已飙升到2.75亿美元,除去运输等成本,每艘船可以赚超过1.5亿美元。
连马克龙都忍不住指责美国在出售天然气上搞“双标”。
不得不说,美国是懂趁火打劫的。
不过,许多欧洲国家已经回过劲儿来了。就像马克龙说的,“(美国这样做)这可不是友谊的真正意义。”
当前形势下,中欧关系关乎全球格局稳定和亚欧大陆繁荣。欧洲要意识到,中国经济稳定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对欧洲国家是机遇,不是威胁。
中国和欧洲需要更多对话、更多面对面的交流。中欧双方应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合作,共同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要想摆脱依赖,欧洲还得要走自己的路。
综合环球网、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