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余夕雯 摄影 记者 陈中秋
有“古道”和“今道”
从武林广场出发,驱车往西北方向,沿杭长(宜)高速大约50公里,就到了径山地界。
入口处的石碑上刻着“径山古道”,是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条道有“古道”和“今道”两个说法,“古道”从古化城寺算起至径山寺,长5公里;“今道”起点是径山镇的洞桥自然村,终点同样是径山寺,长约2公里。
上山前,有一处公益拐杖放置处,可以免费借用登山杖。这是一个民间公益组织摆的,有感于他们曾在一次爬山途中,“上下山两小时,途中双腿发软,实在艰难,只能捡周围树枝作为拐杖使用”。顿时想像这山路,一定是蜿蜒又崎岖。
做好了心理准备,循古道上山。
石头路旁边的黄泥沟有什么用?
选在秋天时节来爬山,再合适不过了,一路上绿荫密布,道旁遍布植物,左手竹林婆娑,右手径山茶田。
这条路还是“杭州十大最美森林古道”之一,负氧离子含量相当高,走在山林间,四周古朴幽静,微风拂面,是真正的静心之旅,要不是脚下不规整的石头路让你必须时不时要低头注意,看风景的眼睛根本停不下来。
石头路旁边,还有一条黄泥沟,做什么用?运竹子。
说到这条石头路,的确是不大好走,要用什么词来形容它呢?崎岖、坎坷其实都算不上,杭州话里有一个词语倒很精准贴切——棘(jí)鬣(liè)搁落,形容高低不平、不舒服。
据考证,最早的径山古道就是自然山体石路,斜坡形,实在陡的地方,才铺设台阶。2007年开始,余杭区对古道作了修复,为延续古道自然野趣,修旧如旧,大部分地方仍保留了原本传统的地面铺装。
所以,平底运动鞋走这条古道是我们的建议。
吴越王和宋孝宗都在这里走过
前面说,走这条古道,你的眼睛是很忙的,既有看不完的风景,还要牢牢盯着脚下,丝毫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这里的风景,除了繁盛植被,还有人文历史足迹,径山历来深受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的青睐。
从入口一直到山顶,沿途会经过七座亭子,祖心亭、进善亭、半山亭、洗心亭、望江亭、御碑亭、道渊亭。
旧时一里一亭,亭与亭之间,处处有景观。
比如,进善亭与半山亭中途的“钱王弹岩”。说的是,当年吴越王钱镠(liú)上径山,走到这里,发现一块巨石挡道,他就拿出随身带的弹弓,用石子弹向岩石,只听一声巨响,一半岩石碎落。现在岩石上还能看到一个个洞,据《径山志》记载,这就是当时留下的弹洞。
这当然是一个传说。岩石上的这些洞,现在成了百姓祈福洞,很多老余杭人印象里都有过往弹洞内扔石头的记忆,认为投石进洞,就可以心想事成。
再往上,会遇到两处南宋摩崖石刻,一处是“佛圣水”,一处是“圣寿无疆”,都与南宋孝宗皇帝有关。宋孝宗与径山渊源深厚,“径山兴圣万寿禅寺”的寺额就是他亲笔御书的。
“佛圣水”也有一个传说。相传,1166年,宋孝宗陪着显仁皇后(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赵构的母亲)登径山,时逢大伏天,干渴难行,忽然岩石里就涌出一股泉水,解其乏。于是,孝宗将它赐名“佛圣水”。那一年,他在沿途还写了“圣寿无疆”四个大字。
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