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创” “古镇+田园” “一桥+一墩”

临平区大运河管委会(指挥部)一周岁啦

2022-10-31

记者 王夏琴

通讯员 张建

家住塘栖镇西河村的王大伯,这段时间一有空就回去家附近的运河边走走,因为沿着运河蜿蜒,一条平坦时尚生态的绿道已经蛮有样子。

“以后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散散步走走路,很惬意,而且听说一路还有几个大公园要建,这样我们乡下一点也不比城里差啦。”

王大伯所说的这条绿道,就是临平大运河郊野绿道,从崇贤绕城高速与拱墅区交接开始,一直到运河二通道边界,共涉及崇贤、塘栖、东湖、运河四个镇街。

这条长达29公里的绿道,就是去年10月30日挂牌成立的临平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管委会、大运河科创城建设管委会的一大建设重点。

“文化+科创”

这是临平大运河科创城 让文化成为生产力

知道“临平大运河”吗?不少人估计乍一听到这个词会有些不解。

2021年4月,杭州行政区划调整,临平新区成立。

同年10月30日,临平区挂牌成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暨大运河科创城建设指挥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大运河科创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以公园建设为契机,打造大运河科创城,承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科创要素,补齐科技和创新领域短板。

大运河科创城范围为塘栖镇、崇贤街道,近100平方公里。“这块区域具备运河文化和科技创新的双重基础,我们重点聚焦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文化+科创双赋能,让文化变成生产力。”大运河科创城建设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塘栖镇是江南运河名镇,自然不缺运河文化,临平还有产业空间优势基础。“在历史发展中,塘栖和崇贤都是当时较早繁荣工业产业的区域,丝织业、金属加工业、码头业繁荣。”大运河科创城建设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工业起步早但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科创城可以在这些产业基础上‘腾笼换鸟’,对存量空间进行有机更新。”

也就是说,大运河给临平留下了产业基础,也留出了产业空间。这片区域,西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东南承接城东未来智造区,具备很大的地理位置优势。

在时代机遇下,大运河(临平段)被赋予了全新的功能与期望。她的未来将如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核心区块城市设计及概念设计方案》便是解答:以“科创文旅融合链,打造古镇产城旅融合实践模型”为核心区发展定位,以“江南运河名镇 科创文旅水乡”为总体发展定位,规划形成“一轴一廊五岛五心”的空间布局,并充分挖掘和提炼地域特色,瞄准数智科创产业,聚焦沉浸文旅场景与科创未来场景融合,打造古镇产城旅融合实践模型,呈现出链接千年的“运河盛世”。

“古镇+田园”

这是一条很“郊野”的29公里生态廊道 郊野段年底前基本成型,亚运前精彩亮相

一边是成片的枇杷林水稻田,一边是排成队的货船在运河上来来往往……

初具雏形的西河村段郊野绿道可谓“景色清幽、意趣闲适”:一条绿的草坪、红的透水混凝土漫步道组成的绿道,两侧绿色,嫩绿、青绿、墨绿相互交织,清幽之意扑面而来,花草树木、绿色草坪形成了错落有致、烂漫野趣的滨河景观。

去年10月,临平区全面启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建设,总整治面积约257万平方米,涉及塘栖、运河、东湖、崇贤四个镇街,建设内容包括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硬件”,也包括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研究挖掘、生态环境保护等“软件”。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全长29公里,其中郊野段分崇贤塘栖段、东湖运河段两个项目实施。

崇贤塘栖段施工负责人孙怀谷介绍,大家最关注的绿道建设已完成50%。“这3公里绿道很受欢迎,附近村民早晚散步、休憩,形成了很好的使用效果。”在他看来,大运河绿道定位郊野,保留了运河边上原有的状态,比如那些几十年的大树、林道,对保护区范围内最小干预,挖掘大运河历史融入绿道建设,并通过设计手法用艺术创作空间的表达,重塑大运河生态与历史风貌。

自南向北,沿运河还将分别形成水岸崇园、四维春晓、三家河渡、运河藕遇、古亭官漾、鸭兰星火等六大景观。通过绿道,将串起宁静的水乡和千年的运河文化,也将串起悦动的节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双桥村体验稻作文化,在新宇村体验荷塘文化,在姚家埭村体验枇杷采摘,在三家村体验水生作物文化,在五杭村体验鱼羊美食,不同的农文旅线路串珠成链,促进农文旅融合,助力共同富裕。”孙怀谷说。

据悉另一边东湖运河段绿道已完成80%,整条郊野段绿道计划今年12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亚运前精彩亮相。

“一桥+一墩”

这是科创城的产业发展聚焦 18个重大项目签约,590余家新企业注册登记

一边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图”变成“施工图”的奋战,另一边是大运河科创城创新生态的积极培育——把好项目“引进来、落下地”。

科创城产业这一块,目前重点聚焦“一桥一墩”。“一桥”是崇贤的陆家桥,“一墩”是塘栖的张家墩。

“布局上,崇贤板块和塘栖板块不一样。塘栖有深厚文化底蕴,崇贤相对来说更紧缺一些。所以塘栖板块更倾向于一些以数字化文化和文化数字化的‘新两化融合’为核心,构建涵盖数字影视、数字文创、数字娱乐联创园。而崇贤板块重点聚焦科创,往专精特新的方向走。”临平大运河科创城建设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基于这样的思路,目前,大运河科创城已累计完成清大文产、六和桥等18个重大产业、人才项目签约,590余家新企业注册登记,完成临平区有效投资额31.5亿元。

大云合(杭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是第一家入驻的企业。今年3月22日,它与大运河科创城建设管理委员会签订入驻运河塘栖古镇,共建大运河数字IP融合运营平台——京杭云合,并在水北街168号创办了云合小院共享体验空间。

“这是一个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IP融合运营中心。它将文化创意与数字科技融合,通过打造数字IP形象的新故事、新图景、新篇章展开与大运河塘栖古镇互为孪生的栖游数字世界。”“云合小院”联合创始人施洁莹说。

随着《临平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核心区)城市设计及概念设计方案》的出炉,在不久的未来,数字文娱联创园、生态孵化园、新智能总部集群、数智商业中心等也将在大运河畔拔地而起,而“一轴一廊五岛五心”总体空间布局,则将打造出古镇产城旅融合实践模型,推动大运河(临平段)打造一个全新的科创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