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柿直通车深度追踪——

这两天萧山、滨江自来水为什么有咸味? 将会影响多久?

短期如何综合协调形成合力抗击咸潮? 千岛湖供水工程江南线何时建成惠及钱塘江南岸?

2022-10-30

记者 陆丹

“从昨天起,我们就发现喝的水味道有点怪怪的,我老公还专门找我确认,是不是有点咸?我一尝,真的是哎!”家住萧山区广悦公寓的业主陈女士说。小两口赶紧去超市扛了三大桶矿泉水回家,“路上还遇到了多位邻居,都是去买水的”。

“我们业主群里昨天也一直在说自来水咸这个事。”住在滨江区的汪先生也说,邻居们都有些担忧,这水能喝吗?

前天晚间,都市快报报道了这一情况:《今天萧山自来水有点咸?什么原因?何时能恢复?萧山供水公司回应橙柿互动》,在橙柿互动和都市快报官方微信下面,网友提供了很多自己的实际体验。

昨天,萧山环境集团官方微信公号发布消息称,自来水带有咸味是因为钱塘江出现咸潮,并请市民朋友放心,目前萧山区供水正常有序,除氯化物(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即盐)指标外,其他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萧山环境集团表示,口感“略咸”的自来水一般对健康无碍。目前动态监测,总体影响呈减弱趋势。据潮涌情况判断,预计10月30日左右将逐步恢复正常。

千岛湖供水工程

让杭州江北主城区摆脱咸潮

钱塘江南岸仍面对咸潮影响

什么是咸潮?

咸潮,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海水倒灌,造成河道水体变咸。一般发生在冬季或干旱季节,即每年10月至翌年3月之间出现于河海交汇处。

在我国,长江、钱塘江、珠江的河口地区,都存在咸潮上溯现象。

对位于钱塘江下游、自来水原水多年来取自钱塘江的杭州来说,咸潮曾经是个历史性“老大难”问题,老一辈的杭州人大都有过“吃咸水”的记忆。

不过,随着杭州配供水格局的不断扩大,尤其是2019年9月29日杭州千岛湖配水及九溪线供水工程通水运行后,杭州人逐步吃上了来自千岛湖的优质水。

到2020年6月29日,千岛湖供水工程城北线通水。至此,杭州江北的主城区范围(具体包括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钱塘区的下沙部分、余杭区的未来科技城板块)实现千岛湖原水全覆盖,这些区域从此彻底摆脱了咸潮影响。这也大大增强了杭州的城市供水保障能力。

具体来说,清泰水厂、祥符水厂、赤山埠水厂、南星水厂、九溪水厂、闲林水厂这6大水厂,承担着将千岛湖水输送到江北主城区千家万户的重要职责。

但对于江南岸的居民来说,因为目前自来水原水依然来自钱塘江,咸潮问题依然存在。

原省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调研员黄仕勇分析,接下来的两三个月里,钱塘江咸潮情况依旧会出现,且有一定规律。

“每个月会出现2个轮次,分别在每月农历初二和十八的前后3—4天左右。而天气情况将直接影响咸潮程度。”他说,若将影响期内的时间精确到小时,受日潮和夜潮影响,钱塘江闻家堰段一般早晨3-6点、下午3-6点这两个时间段,咸潮影响最大。这就需要相关供水单位合理实施错峰抢水,方可争取做到咸潮影响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影响最小。

这次受咸潮影响为何这么大?

江南未来能否也喝上千岛湖水?

“咸潮入侵萧山,今年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萧山环境集团表示。

今年,杭州的夏天高温、雨水少,钱塘江上游来水也偏少。加上天文大潮影响,咸潮上溯至闻堰取水口,入侵萧山的势头更凶。

面对咸潮,要怎么“抗咸”?

杭州以往主要采取“顶潮拒咸”,在潮汛期,将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富春江等水库放水以抵御咸潮。通俗来讲,就是“以水攻咸”,通过加大上游来水的流量,对冲下游咸潮的上溯。

但自从千岛湖水入杭,考虑到各种平衡因素,新安江、富春江等水库已不再专题放水抗咸。

那么,眼下萧山、滨江等区域要如何抗咸?

萧山环境集团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

比如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增加江东水厂、南片水厂供水水量,并在第二、三水厂实施“避峰减量、错峰抢水”措施;及时启动湘湖备用水源,以7000立方米/小时的规模补充原水;第一时间做好用户的通知和解释工作;加强与区环保、气象部门联系,密切关注咸潮情况等。

“目前来看,短期应对,需要综合协调形成合力,也就是目前萧山在做的启动备用水源,避峰减量、错峰抢水等。但这不是长久之计,要永久解决杭州钱塘江南面供水的咸潮问题,还是要尽快打通、建好过江供水隧道,把千岛湖的原水引过去,让江南居民也喝上千岛湖的优质水。”杭州水务行业一位资深人士告诉我们。

在千岛湖配供水工程的规划中,输水线路包括建设闲林水厂、九溪线、城北线、江南线等工程,线路总长73.04公里。其中,江南线(闲林水库配水井至萧山渔浦义桥取水点)全长26.2公里。建成后,整个江南地区将形成以千岛湖、钱塘江互为备用的双水源供水格局,从根本上提高钱塘江南岸区域供水保障能力。

也就是说,将来,家住钱塘江南岸的市民,也是能喝上千岛湖水的。

杭州“抗咸潮”是一部综合治理形成合力的奋斗史

有一年杭州人 喝了112天的咸水

原省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调研员黄仕勇告诉我们,基于杭州湾的特殊地理因素,每年大潮汛期,海水大量倒灌钱塘江河口,咸潮上溯至闻家堰以上至周浦一带,江道水体含盐度大幅度上升。

“比如1978年,杭州闸口站最大氯度达2990mg/L,杭州市取自钱塘江的自来水原水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市区从该年的10月起至1979年1月止,喝咸水长达112天。”黄仕勇回忆。

此后,为确保原水质量,在潮汛期,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富春江等水库会放水以抵御咸潮。通俗来讲就是“以水攻咸”,通过加大上游来水的流量,对冲下游咸潮的上溯。

但这种企业对企业的关系,不具强制约束性,沟通层级也比较低,专业技术业务支撑也不够强,可操作性不强。

2003年下半年,浙西北地区持续干旱,钱塘江流域天然径流量严重偏少,新安江水库入库水量远少于正常年份,蓄水量严重不足,新安江、富春江电站发电计划内的下泄水量大幅度减少。

2003年9月下旬起,咸潮再次严重影响杭州市区生活、生产供水,当年11月7-9日,由于钱塘江江道含氯度严重超标,主要取水口珊瑚沙停止取水时间达55小时,备用水源地珊瑚沙水库水位降至死水位以下,仅4.34米,市区被迫采取降压供水,出现大范围停水。

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指示省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组织协调做好杭州市的抗咸工作,确保杭州市居民的正常用水。

2003年11月9日,省防指在杭州召开抗咸工作协调会议,部署杭州市的抗咸保供水工作。其中,要求成立省防指杭州抗咸工作联席会议。会后,立即开展应急调水工作,要求新安江、富春江水库下泄函件规定的水量。同时,要求杭州市实施应急取水工程,增加杭州市的应急取水、供水能力。

联席会议成立后,至千岛湖配水工程正式通水期间,16年来一直开展抗咸工作,做到了既保障杭州市居民的正常安全用水,又节约新安江、富春江水库的水资源。

留言方式:

1.下载橙柿互动App;

2.在橙柿互动首页橙友圈—直通车—“吐槽求助”或“我的建议”论坛发帖,好的意见建议,橙柿直通车会递交给相关部门评估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