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给我们留言
(上接A13版)
记者 熊文媛 储帆 梁应杰
“当太阳西斜,人们合上电脑,抄起冲浪板,把自己扔向大海……”巴厘岛上一群数字游民的生活,对于在格子间里的年轻人产生了莫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疫情时期,线上办公的普及,让更多疲于内卷的人开始设想一种全新的生活:离开大城市,在生活成本更低的山村、海边,一边工作挣钱,一边享受生活。
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合成为数字游民?数字游民真的能“松弛”地挣钱吗?
习惯了“早C晚A”
你愿意去没有独立咖啡馆的鹤岗吗?
25岁的汤汤辞去了杭州的工作,来到松阳,在海拔500多米、开车40分钟才能到的山上租了一栋两层小楼,开始每天耕读的日子。这是她托朋友找的地方,周围只有两三户邻居,快递只能寄到山下的镇上,下去一趟开车起码30分钟。
而且,老房子条件也很一般,但因为童年和爷爷奶奶在农村里的记忆太深,外加推窗就是稻田竹海的绝佳风景,汤汤还是决定一次性签下20年租约,付清了5年的房租——每年3600元的租金和城里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但翻修花了她大笔的钱。
在哪里落脚是成为数字游民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甚至是从0到1的第一步。高房价和高租金是绝大多数人成为数字游民的关键因素。然而,房价和租金往往是交通、文化、医疗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汤汤勇敢地选择了离群索居的生活,便宜的租金就是以生活不便为代价换来的。现在,她除了每天忙碌地应付撰稿和运营公众号等工作,很大一部分精力要放在种菜上,一来为了自己有机农业的理想,二来也为了解决吃饭问题。
不过,想吃点肉蛋奶,只能定期到镇上采购,更别说城里那些料理。“要是能吃到一个起司面包就跟过年似的。”她说。远在外地的父母也时时刻刻担心着女儿的身体情况,山村的医疗水平很难应付重症和突发情况。
如果你熟悉了大城市“早C晚A”(早上一杯咖啡,晚上一杯酒),也很难适应鹤岗的生活。今年4月的一项调查显示,鹤岗的独立咖啡店数量是0家,本地人小王开了一家小而美的咖啡店,随即就成为了网红。换句话说,逃离了大城市灯红酒绿的生活,就要耐得住鹤岗的安静和寂寞。
安吉横山村的数字游民公社能吸引那么多年轻人,得益于它的地理位置:不仅山水如画,和上海、杭州的距离也都不远,平均1-2小时车行时间就能到达。住在那的数字游民不想做饭可以叫外卖,想去购物可以打滴滴,还能骑着公社里的免费单车去山里看风景,偶尔也会去杭州、上海玩一玩。
目前,DNA主要分成六人间、四人间和两人间,七天起住,价格分别是180元、240元和430元,屋里有独立卫生间和淋浴房,条件算不上好。所以,为了住得更舒适,部分数字游民也开始在周边物色房子,附近一幢独栋小楼的年租金要10000元左右——比大城市便宜多了,但显然比汤汤的老屋要贵。
存款、赚钱的本事、独自生存的能力
都准备好了吗?
在到安吉横山村成为数字游民前,Summer是上海一家公司的平面设计部主管,算得上高薪职业。现在,她每月的收入也有两三万元,完全比不上全职时期,好在开销下降了很多,又有更多自己支配的时间,性价比高了不少。
除了与都市生活的距离,数字游民需要面对另一架跷跷板,一头放着收入,一头放着自由支配的时间。Summer这样的资深从业者,只要她愿意,可以随意撬动任何一头,但对于能力不够的年轻人,是比在大城市工作更大的挑战。
1996年的女孩小敏,前几天从老家回到杭州,暂住在朋友家,准备重新找一份平面设计的工作。今年3月,她辞掉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先是去了自己一直向往的长沙,在地铁口边上短租了一间民宿,一个月只要800多元。偶尔有她的客户或朋友介绍的单子,获得点微薄的收入。
之后几个月,她迫于寂寞搬到了有朋友在的城市落脚,花销不可避免地大了很多。终于有一天,她发现自己最少的一个月也花了3000多元,1000多元的“五险一金”占了大头。
“这种日子好像是看得到头的,在闲着没事干的时候,不自觉地就刷起了招聘网站。” 在这段长达半年的旅途中,小敏发觉当数字游民没那么简单,要么扔下一切,要么准备好一切,包括存款、赚钱的本事、独自生存的能力等等,这些她还做不到。
因为从业经历不长,积累的资源也不够,她只能接一些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小单子,而且数量十分有限。最困难的那个月,两个小单子为她带来了不到1000元的收入。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汤汤身上,她现在的工作是撰稿,帮人做些公众号运营,每个月的收入并不高,只能算是维持生活,好在物欲也不强,不用非得为了满足欲望拼命想办法赚钱。用她的话说,要想多赚点,多接点活儿就好了,但她暂时并不打算这么做,“因为还要花时间种地。”
你可以在没有人盯着的情况下
坚持早睡早起吗?
和没有准备好的小敏相比,Solar要得心应手得多。她原先在互联网行业工作,干了6年裸辞了,现在受雇于一家初创科技企业,做产品经理,团队10来号人,几乎都是远程办公状态。
Solar每天的通勤距离就是从卧室到书房。她的作息时间很规律:早上9点坐在电脑前,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时,下午6点半准时走出书房。网络那头一起远程工作的小伙伴们也遵循着相同的时间规则:默认6点半以后就不给对方发消息——那是留给生活的时间,如果晚上还要心惊胆战地看消息,那远程也就不幸福了。
“但这也导致我白天非常忙,每天至少有6个视频会议,大多是我主动发起的。” Solar说,“自从做了数字游民之后,我们团队的有效沟通更多了,工作效率比之前在公司上班至少提升1.5倍,工作时间反而更少了。”
在成为数字游民500天后,Solar总结了不少心得体会分享给网友。她认为,只要你的工作是需要完全面对电脑完成的,那你就可以称为数字游民,门槛很低。但同时,想成为数字游民的门槛很高,因为对个人的要求也更高了。
她总结了六大要点,来帮助想要成为数字游民的人判断自己是否符合:1.做个有目标的人,确保每天要做的工作必须围绕目标展开。2.掌握时间,提升白天的工作效率,做好清晰规划,提前安排未来1-3天的事项,拒绝拖延症。3.切割工作与生活,每天准时下班。4.主动发起沟通,提高沟通的频率和效率。5.一切文档化。多说不如多写,把工作内容用文档记录下来同步给工作伙伴。6.精神独立。不要想着我属于一家公司,而是要把自己当成一家公司,为自己而工作。
这些点总结起来实际上是两个字:自律。之前知乎上有一个问答:“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数字游民?”一位叫Natalia Mok的网友回答里同样有“自律”,另两项是“不怕孤独”和“自主学习能力”。
围绕这三点,她还提了三个经典问题:你可以在没有人盯着的情况下坚持早睡早起吗?你可以在外国看风景的同时,自觉打开笔记本电脑工作吗?你可以在大家都在谈论某事的时候,还坚持自己的想法吗?
你生活的地方适合数字游民吗?登录橙柿互动告诉我们 有机会获得价值178元的 H’art杭州艺术周双人票一张
中国数字游民的首选城市是云南大理,这是多年来涌入的“背包客”和游客让这座城市积累了深厚的社群文化。海南陵水、广西柳州、福建泉州等城市,杭州周边的莫干山、松阳等县域城市,也出现了不少数字游民的身影。
这些城市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风景优美,有较好的自然风光,能满足人们对绿水青山的向往,同时交通相对便利,距离大城市不远,物价也相对更低。
随着数字游民概念走红,社交平台上“适合数字游民居住的城市推荐”等相关热帖也越来越多。那么,你觉得自己现在住的地方适合数字游民吗?欢迎给我们留言。发布之日起至10月31日,我们将根据留言质量外加点赞数,选出10位赠送杭州艺术周双人票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