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煜轩
上个月,杭州火车西站、萧山机场三期工程和机场快线同步建成。
在火车西站坐上机场快线,从地下穿过大半座杭州城,跃上新彭埠大桥,跨越钱塘江,疾驰至萧山机场,一路上天入地,流光飞舞,眼花缭乱。
你还记得,十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模样吗?
彼时,立体化快速交通网络尚未成型,高峰期的市区往往陷入拥堵;地铁仅有一条,且算不上完整;秋石、钱塘等快速路以及紫之、文一路等隧道尚未建成;新杭州东站仍在建设中;如今建有杭州之门、奥体中心的钱江南岸区域,还是成片农居和田野……
从八区增加到十区 跨江特大城市成型
十年时光,一座“未来之城”崛起,杭州从“三面云山一面湖”的江南古城,巨变为一座人口超1200万的跨江特大城市。
2012年的杭州市区,面积为3068平方公里,辖上城、下城、拱墅、江干等8个行政区。2014年后,富阳和临安相继撤市设区,后又经过一轮行政区划优化调整,目前市辖区为10个,杭州市区面积扩大至8003平方公里。
随着城市框架的不断扩大,未来科技城、钱江世纪城、临平新城、钱塘新区等城市新区迅速崛起。“西进”与“东扩”,临安至大江东,杭州构建了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的特大城市新型空间结构。
上天入地的快速交通网 让萧山和余杭就像隔壁邻居
城市的扩大,势必会增大市民的出行距离。
在过去十年里,上天入地的快速交通网,在杭州各地不断延展。
地铁从1条线,增加至12条线,线网总里程达到516公里,市民出行四通八达,分隔在钱江两岸的萧山和余杭,也成了相距不远的隔壁邻居。
快速路网,更是把“上天入地”诠释得淋漓尽致。“上天”如南北向的秋石快速路、新开通的空港高架路,不仅高架如虹,还为地铁快线建立了踏浪飞渡的跨江通道。
“入地”如钱塘、文一路、江南大道等快速路,部分以隧道的方式遁地潜行,尽可能地减小了对周边的影响。
到2023年,杭州快速路网总里程力争突破500公里。
杭州进入“亚运时间”
奥体中心成为新地标
要说十年间,杭州哪里的城市面貌变化最大?钱江南岸的钱江世纪城、奥体博览城一带,必定位列其中。
十年前,除了三潭印月、保俶塔和雷峰塔,钱江新城的大剧院、市民中心等建筑,就是杭州的城市地标了。站在钱江北岸的城市阳台向南望去,几乎没有什么高楼,一派田野风光。
十年后,进入“亚运时间”的杭州,南岸的钱江世纪城、奥体博览城高楼林立,奥体中心的“大莲花”、举办G20杭州峰会的国际博览中心熠熠生辉。
位于城西的火车西站枢纽,摩天大楼“金钥匙”正在加紧建设中,高度达399.8米,预计2027年建成,届时将成为杭州第一高楼。
开启空铁联动新模式
杭州与世界的联系更紧密
杭州东站、杭州西站及萧山机场T4航站楼等交通枢纽,在提升杭州城市面貌与形象的同时,也让杭州与世界的联系更紧密。
2013年,新杭州东站建成后,宁杭、杭甬高铁同步开通,杭州至上海、南京、宁波等长三角城市,最快只需一小时,这大大增强了杭州的城市辐射能力,拉近了杭州与长三角城市的距离。
杭州西站建成后,很多城西居民就不用跨大半座城去东站乘高铁,杭州铁路枢纽“一轴两翼”布局中的“西翼”已经成型。
未来,接入西站的杭温、沪乍杭等高铁建成;东部的钱塘站、萧山机场站也将与机场高铁同步建成,即“一轴两翼”布局中的“东翼”也将成型。
随着萧山机场三期工程的建成,萧山机场一跃成为华东地区仅次于浦东机场的第二大航空枢纽,并将实现“空铁联运”。依托这座综合性航空枢纽,杭州与世界的距离也将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