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里游出的鱼

春江花月夜里捞起的鲜 2018年,一场江鲜大会引来游客38万人次

2022-10-16

记者 宣涛 通讯员 方蕾

未能抛得富春去,一半勾留是江鲜!

过去的国庆假期,#富阳东梓关#突然成为都市快报·橙柿互动的热搜词条,不少网友在“橙友圈”中留下打卡东梓关,品尝富春江江鲜的留言——

@阿毛剥豆:富阳的东梓关村依着富春江,村里的农家乐大都经营江鲜,国庆假期去,刚好碰到有“船丁鱼”,做法是雪菜笋丝加点辣椒红烧,味道非常鲜美,也是第一次吃到……

@张大小姐:在东梓关吃江鱼,好吃,嫩,鲜。迷人的秋季,吃江鲜的好季节。

富春江有哪些江鲜?它们到底有多鲜?2018年,首届富春江江鲜大会在场口镇东梓关村举行,“低调奢华”的富春江江鲜开始为更多人所知。

富春十二鲜 怎一个“鲜”字了得

壶源溪是富春江的一条重要支流,入江口在场口镇东梓关王洲岛一带。

两股水流交汇之处,形成了较大的冲积扇,造就了王洲岛肥沃的土质。

相传,王洲岛是吴大帝孙权的爷爷孙钟种瓜的地方。现在,岛上四季果蔬飘香,已成为大杭州乡村采摘的打卡点。而湍急的溪水融入磅礴的江流,也孕育着另一种专属于大杭州的美味——富春江江鲜。

得益于“五水共治”、实施禁渔期、鱼类增殖放流等“护渔行动”,富春江水域的鱼类品种多达14目34科、118个品种,光名特优品种就有鳊鱼、花鲈、鳜鱼、鳗鱼等,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甲壳类、贝壳类、爬行类,长江三鲜中鲜美程度不输鲥鱼的刀鱼在富春江也并不罕见。

2018年9月的首届富春江江鲜大会,场口镇首先通过都市快报发布“富春十二鲜”征集令,短短几天,我们就收到了180多道江鲜菜。

最想念的、名气最大的是鲥鱼:富春江鲥鱼在富春江几乎已经绝迹,有幸吃过的人把这视作一种骄傲。有人说,40多年前有幸尝过,忘不了那透骨的鲜。

最受偏爱的是鲈鱼:富春江白鲈鱼久负盛名,算是江中的“白富美”。平常吃得最多的是清蒸鲈鱼,原汁原味,肉质肥嫩,刺少味鲜圈粉了各个年龄段的食客。

吃法最多的是鲫鱼:清蒸、葱焖、红烧、豆腐炖汤……鲫鱼就是家的味道,家家都有一本烧鲫鱼的“经”。

最鲜美的当数刀鱼:“色鲜亮,味鲜美,肉鲜嫩”的富春江刀鱼不需要其他的作料就够美味了。

最“娇气”的是白条:富春江白条一般离水10分钟就死亡了。白条被太阳照着会发光,本来银白色的鱼鳞更银光闪闪。

读者和网友们从180多道江鲜菜里,最后投票评选出了清蒸白鲈、富春江大闸蟹、葱油鳊鱼、鮰鱼锅仔、盐水江虾、清蒸刀鱼、剁椒鱼头、清蒸江鳗、清蒸舌鳎鱼、红烧船丁鱼、红烧石斑鱼、上汤黄蚬螺蛳等组成“富春十二鲜”。

只因江鲜太撩人

东梓关一天涌进100000+游客

说起东梓关,大家最有印象的是网红杭派民居,就像当年吴冠中笔下的江南,这里也是富阳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最美示范区”的一个窗口。

“其实这里自古是个小渔村。”场口镇党委书记何明葵说,相传五代十国时期,东梓关许氏的始迁祖许彧是个大孝子,他的母亲孙氏喜欢吃鱼,而他们原先居住的屠山山高林密,难以吃到鲜鱼,因此,他先迁居大桐洲,后再迁居东梓关,就是今天的东梓关村。

这里的村民家家烧得一手好江鲜。首届江鲜大会,围绕着“鲜”字和乡村振兴下的东梓关故事展开,有富春十二鲜评选、江鲜第一锅开锅、百鲜宴、乡村小型音乐会、农家菜大赛、本土狂欢节等系列活动,邀您尝最正乡味,品最绿果蔬,住最美民宿,迅速成为大杭州秋日的网红打卡点。

10月1日国庆第一天,常住人口也就1300人的东梓关村游客量突破10万。

镇政府工作人员解释说,这个数字应该是客观的,而且只通过移动手机端的统计,他们和移动公司进行了统计范围的划分,只有进入村庄范围才算,统计不包括电信和联通,也不包括没有带手机的小孩和老人,重复进出的只统计一次。

“十一”黄金周7天,江鲜大会吸引了近38万人次前来尝鲜,“百鲜宴”几乎餐餐满座,总桌数达7000余桌,实现经营收入700余万元。

这个村庄凭什么如此撩人?江鲜太撩人!富春山居图里游出的鱼,春江花月夜里捞起的鲜,太撩人!

三代捕鱼开起江鲜小馆江鲜大会改变渔民生活2019年开始,富春江实施禁渔期制度,禁渔从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四个月时间,不仅让富春江的鱼休养生息,也让我们更关注富春江的渔民们。每年禁渔期一过,东梓关“90后”渔民张雷雷的微信朋友圈里,每天都会晒出清晨从富春江里捕捞起的江鲜,鲫鱼、黄尾、白鱼、鲈鱼、鳊鱼……而这些江鲜都会送到他开的江鲜馆“渔夫码头”,烹饪成地道、鲜美的江鲜美味。“我家三代渔民,我从小就住在船上,跟着爸妈在富春江上下游来回跑。那时候还是手摇木船,在江上一待就是三四天,也想过‘逃离’这样的辛苦生活,但最后还是回到船上。”小麦色的皮肤、标志性的憨笑,张雷雷侃侃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