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鱼尾巴活动图

Jane’s Walk
记者 储帆
“除了西湖,我们还能去哪玩?”国庆期间,你有没有收到外地朋友的灵魂发问?
在杭州已经工作了三年多的“新杭州人”小妍,至今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公司和家方圆两公里范围,我去哪里玩都要同时打开手机上的打卡攻略和导航。”
这几年,受疫情影响,本地游成为主流的旅行方式。尽管被绊住了远行的脚步,但出门转转的吸引力是无法遏制的,“本地玩法”成了年轻人安排行程时的新搜索词。
像当地人一样走街串巷,混在叔叔阿姨堆里排队买煎饺豆浆……最近在包括杭州在内的一二线城市,一种叫“Citywalk”(城市漫步)的玩法火了。
城市是我们的游乐场
Citywalk,被爱好者翻译为“城市漫步”。这个概念起源于英国伦敦,在那个底蕴深厚的城市里,人们用行走的方式来探索伦敦的街巷建筑,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在95后Citywalk主理人小鱼看来,Citywalk更像一种轻松的社交游戏,约上一帮人在城市里边走边玩,和遇到的人打招呼。
去年的这个时候,小鱼在豆瓣发布了一条帖子《西湖边“满陇桂雨”的漆是我刷的》,讲述了自己搭讪景区的工作人员后成功接过了刷子,给几百万人参观的“满陇桂雨”石碑补漆的故事。帖子意外收获了1000多个赞,很多杭州的网友发私信问:能不能和你一起玩?
一个月后,她和朋友尾巴一起创办了活动平台“小鱼尾巴Citywalk” ,带人在杭州的街头巷尾玩。
“城市是我们的游乐场”,这是小鱼提出的口号。在她的设想里,每当在一条街道、一座建筑里发现有趣的故事,就好像在杭州这张大地图里点亮一个游戏点。运河旁有一座整洁的五星级公共厕所,它还有个诗意的名字“雪隐”;天热的时候,胡庆余堂里有很多居民在乘凉,还有免费的茶水喝;如果想听杭州50年前的故事,早上八点前到花港观鱼的茶楼平台,和拿着咸菜罐头瓶泡茶的大爷们聊聊……
“我们在西湖边唱露天KTV,在凤起路的巷子里玩捉迷藏,在植物园夜游的时候围着一个石凳子跳锅庄,万圣节拎着糖果上街发给外卖员和小朋友。”每一场Citywalk总是伴随着稀奇古怪的小游戏,因为参与者基本上都是20-30岁的年轻人,玩起来大家很快就成了朋友。
这一年里,她们在杭州组了40多场Citywalk,组建了1000多人的社群,名字就叫“小鱼尾巴的朋友”。新朋友大多数是被老朋友带进来的,每个人在群里好像都有朋友。“所以这个群有时候是约饭群,有时候是几个同事的工作吐槽群。还有很多人把这个群当‘杭州通’来用,杭州哪里可以摘草莓?哪家潮汕饭店最好吃?能不能给我介绍个靠谱的tony?”
他们正在用“Citywalk” 解锁城市的100种打开方式
其实,Citywalk在国外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全球影响力最大的Citywalk组织之一“Jane’s Walk”是成立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志愿组织,为了纪念著名的城市学家简·雅各布斯而发起,现在他们行走的足迹已经遍布了全球200多个城市。
简·雅各布斯曾提出城市街道要有“共有”的理念,“城市街道除了功能性价值外,还是人与人社交的场所,要允许各类身份、各种目的的人来此相遇。”
前些年,在加拿大学习城市规划的璎珞参加了当地的Jane’s Walk,回国后,她与“一览众山小”志愿团队从上海开始推广Jane’s Walk,“市场上已有的Citywalk比较偏向旅游观光的形式,我想把Jane’s Walk的理念引进来,重新看待我们日常生活的街道、社区。”
去年11月,Jane’s Walk首次来到杭州的京杭大运河畔,以“遗产活化与社区生活”为主题,从100多份报名表里筛选了20多个年龄、职业跨度比较大的参与者,有大学生、设计师、规划师、互联网和传媒行业的从业者等等,还有住在附近的本地居民。
活动设置了“水上巴士”“桥西历史街区”“荣华里社区”三条本地居民日常行走的路线,最后在工作坊集合,大家分享路上的见闻和收获。
行走之前,每个参与者还会抽取到一个小任务,比如拍几张有意思的照片、在路上捡一个小东西或者是和路旁的居民聊天,听他讲讲生活里的故事。“很多老居民住在拱宸桥一带,在这样生活气息浓厚的环境里,聊天好像是和吃饭喝水一样自然而然的事情,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Jane’s Walk杭州站的主要策划人之一王晓晖,也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从业者。“和志愿者团队的小伙伴们一起做前期策划的时候,我们的共识就是要走进社区生活,我认为人是通过社区和城市建立联系的。”
在最后的分享环节,他们也收获了每个人眼里的运河生活。有一个参与者在运河边看到了嘉兴的货轮,船舱就像是房子,外壁上挂着酱鸭,门口的盆里还种着菜。在桥西街区走的一行人遇到了一个骑车卖葫芦工艺品的大叔,听他从种葫芦到画葫芦讲了半天,顿时觉得这门技艺意义非凡,每个人都买了一个。
在杭州生活了六年多,在王晓晖看来,杭州是一座很适合漫步的城市。“杭州的山水就在城市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杭州的历史也从未断绝。Citywalk只是一种方式,它可以从历史文化、城市规划、日常生活、风光游览各种角度来探索这座城市,一百个人有一百种打开方式。”
Citywalk会是下一个“飞盘”运动吗
这几年,年轻人在城市周边玩出了文旅消费的新蓝海,从去年的露营到现在炙手可热的飞盘、骑行,每一种爆款户外项目背后似乎都有一套相似的逻辑:无门槛的户外运动,自带强力的社交功能,再加上图文并茂的打卡种草,掀起一阵“不跟就out了”的风潮。
从发展路径来看,Citywalk也具备成为爆款的潜力。2021 年下半年,小红书上“城市漫游”相关笔记发布量为上年同期统计数量的 8 倍。在 2022 年年初小红书发布的《2022 年十大生活趋势》中,城市漫游位列第五。
但眼前的现实是,做Citywalk并不赚钱。“一览众山小”志愿团队的发起者璎珞说,Jane’s Walk前期举办的城市漫步活动都是免费的,最近在北京开展的活动每人收费76元,主要包含工作坊的场地费、宣传物料制作和饮用水等基本开支,整个漫游环节仍然是免费。
“正因为Citywalk是没有运动门槛的,其实每个人自己就可以去玩。组织方要在设计路线上有一定的专业度,给参与者独一无二的体验。我们每场活动都会策划不同主题和任务,每场Jane’s Walk的报名很激烈,入选比在5∶1。”目前,她们正在计划从品牌合作等方向寻找可持续运营的可能。
杭州的小鱼尾巴Citywalk团队则是从玩法上摸索着新路子,找一个老杭州居民当“一日导游”,约一次材料自备、餐费AA的“朋友的小饭桌”,或者带队到杭州周边有特色的城镇Citywalk,组织费在100-150元左右,每周都有一两场活动。“目前的状况是实现了微盈利,在我边玩边赚钱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