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绍兴的南宋皇陵“宋六陵”,葬着一个传奇的女人——曾被北宋皇室遗弃,又一手开启了南宋王朝的孟皇后。
1131年,59岁的她在绍兴卧龙山行宫崩逝,葬于绍兴会稽山余脉的富盛宝山下一片谷地,后人称之为“宋六陵”。
七年后的1138年,南宋王朝正式定都临安(今杭州)。在其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先后有7位宋代皇帝(宋徽宗、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宋理宗、宋度宗)和7位皇后下葬于宋六陵。
这座庞大的皇家陵园,营建历史前后达144年,基本贯穿了整个南宋王朝。目前,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南宋官窑馆区正在举行一场《国音承祚——宋六陵考古成果展》。
趁着这个机会,我们了解一下这个传奇皇后。
孟子后世,嫁入皇室
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洺州(约在今河北永年)一户大宅子里,诞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孩,父母给她起名孟相,字媚韵。
(关于孟皇后的本名,在历史文献中其实并未提及,但在诸暨市“南孟故里”孟庙中提到了)。
宋代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和现代类似,儿子和女儿都要送进私塾学习。从小,孟氏就和哥哥弟弟一起上学、一起习武,心中向往着像花木兰一样保家卫国。
孟家少女天资聪慧,在私塾中深受夫子喜爱,很快就超过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
聪明多才之外,孟氏还有一个良好的家世——她是孟子第46世孙,她的爷爷是眉州防御使兼马军都虞侯孟元。孟元酷爱读书,这方面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孙女。
身为名将之后,这位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将来注定不会嫁得平凡,但谁也没有想到,她可以成为母仪天下的六宫之主。
16岁时,孟氏跟一百多位名门女子一起,被征召入宫。经过层层选拔和考核培训,终于,在20岁那年,她嫁给了北宋第七位皇帝,17岁的宋哲宗赵煦,成为其第一任皇后。
“宫斗”的牺牲者
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但故事并没有往浪漫爱情的走向发展,因为选中她的,并不是宋哲宗本人,而是他的奶奶、垂帘听政多年的高太后。《大宋名后》中记载,高太后曾赞赏孟皇后:“当是亚圣后代,难怪如此文质彬彬,温柔儒雅。”
这位高太后可不得了,她是赵煦祖父宋英宗的皇后,为人刚强有决断,被称为“女中尧舜”。在强势祖母的阴影下,年少的哲宗内心充满了压抑和郁闷,对她安排来的皇后,自然也是爱不起来。
而孟皇后自己,内心也向往着大漠塞外,自由策马,对这位长在宫中,视野只是四角天空的男子也没有共鸣。
“包办婚姻”一年后,高太后去世,只生了一位公主没能生出皇子来的孟皇后,在后宫的安稳日子也到了头。
这个时候,宋哲宗在后宫中找到了自己的最爱,开始专宠容貌俏丽的宫女刘清菁,彻底冷落了皇后。
后宫里,谁不想飞上枝头变凤凰?于是,心机颇深的刘美人开始不惜一切手段谋害孟皇后。机会终于来了,1096年,孟皇后的女儿福庆公主突然夭折,刘氏借孟皇后给公主做法事的机会,派人向哲宗告状,说皇后在宫中行厌胜之术(古代的一种巫术,通过诅咒制服人或物,比如民间所谓的扎小人),企图谋害皇上。哲宗一听大怒,立刻下旨废了孟皇后。
于是,23岁的孟皇后被迫住进了寂寞荒凉的瑶华宫,成为一名道姑。
三十年冷宫岁月
丧女之痛加上废后双重打击,此时的孟皇后已经心力交瘁。
瑶华宫虽在宫内,名为宫,实际上也只是几间简陋的破屋,围成一处小院,荒草丛生,等同于一座“冷宫”,没有皇帝的允许,她不能与外界接触。
在冷宫里,孟皇后日夜思念着不幸夭折的女儿,外面不时有皇家消息传来:刘美人被进位为贤妃,不久生了一个儿子,又成为了新任皇后。再然后,新皇后的儿子也死了。又过了4年,一个惊人消息传来,哲宗驾崩了,年仅25岁。
政局的变化,连同着孟皇后的命运也改变了。宋哲宗同父异母的弟弟宋徽宗即位后,把嫂子孟氏召回宫中,复立为元祐皇后。当年孟皇后被废,就曾引起轩然大波,朝中大臣、坊间百姓都不相信孟皇后的罪名,此时复立归来,在后宫中,又是一场大戏——徽宗的王皇后,哲宗的刘皇后,再加上孟皇后,一下子有了三位皇后。
这一次,孟皇后同样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短短一年时间,她再次成为牺牲品,被发配回到瑶华宫,继续做了道姑。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漫长的幽闭生活持续了近三十年,外面的一切都与她无关。孟皇后就在冷宫里一直等到了50多岁,才又被这个世界想起。
因祸得福当太后
1127年,金兵攻下了北宋首都,北宋亡。宋徽宗、宋钦宗及皇室成员都被金兵掳走,整个的北宋王朝风雨飘摇。
孟皇后因为不在皇室名册中,又正巧瑶华宫起火,她搬到了宫外侄儿家中暂住,躲过一劫。
金兵撤退后,开封城留下了张邦昌为首的傀儡政府。张邦昌自忖没有号召力,在众人一致要求赵宋皇室的人出来主事的呼声中,有人就提议,不如让还留在京城的废后孟氏回来主持大局,于是,张邦昌请回孟氏,册其为“宋太后”,请她垂帘听政。
从这里开始,要改口叫她孟太后了。事实证明,当初高太后选人的眼光确实没错,面对国破家亡,孟太后显示出了她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不但没有对带给她大半生委屈和伤害的宋室王朝反目相向,反而毅然决然地在兵荒马乱中开始收拾烂摊子,并且当机立断,要寻找宋室遗孤,以期光复。
孟太后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派自己的心腹侄儿找到了皇室幸存者——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并亲写书信劝其称帝。
邀请赵构当皇帝
张邦昌也想过请回赵构的,但当时赵构不敢贸然前去,怕张邦昌有代宋自立的野心,是个陷阱。孟太后的邀请不一样,此时政事都需要取得太后命令才能决定,她还写了一封历史上很有名的信《致元帅康王劝进书》。
她在信中表示:“国家已经到了危亡时刻,我作为大宋王朝的媳妇,不敢袖手旁观,你是太上皇的儿子,皇上的亲弟弟,在国家面临危难之际,更加应该挺身而出,同金兵抗争到底。现在国家急需一位统一的领导者,你是最合适的人选。”
1127年,21岁的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成为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
在宋高宗登基当天,孟太后就撤帘还政。登基次日,宋高宗感恩这位“母妃”,立即册封她为元祐太后,称孟太后有安定社稷的大功,命令国史院把她的功绩记录下来,并昭示天下百姓。这时候,尚书省有人提出,孟太后的祖父是孟元,应该在她的称呼中避“元”字讳,因此又改元祐太后为隆祐太后。
(下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