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橙柿互动App

爱写作的狮子 微信公众号
记者 郭婧 通讯员 西教
第38个教师节即将来临,让你一直心怀感恩的老师是谁?哪怕毕业多年,老师曾做过的一件小事,说过的一句话语依旧对你影响至深。
9月7日上午,西湖区举行了第38个教师节庆祝活动,表彰了一批敬业奉献、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勇于担当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在西湖教育不断走向全域优质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这些心中时时装着学生的老师成为温暖校园最好的守护者。
西湖区教育局党委书记,教育局局长汪培新说:我们现在围绕着“更高质量的全域优质,面向全体学生、落实全面教育、保障全程生长”的思路在推进教育改革。实现从“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上学”到“让老百姓乐意在家门口上学”的跨越,需要每一位校长、园长思考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也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付出共同的实际行动。
这个行动是什么?就是师爱育人。我们的老师要有这样的意识,校园里孩子成长的点滴小事对孩子来说都是天大的事,要把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坎,每一次委屈,每一次纠结,都变成教育的契机,变成孩子成长路上一段念念不忘的幸福回忆和旅程。老师们要具备这样一种意识,这样一种能力,这样一种眼光,在孩子走进校园那一刻起,在乎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我们要坚信,每位老师都很重要,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都重要,努力让每一个生命得到尊重与发展,按自己的方式拔节生长,实现高品质的差异发展,让教育呈现最动人的样子。
爱是一种力量
可以实现“育分”与“育人”的统一
今年开学,西湖区教育系统所有校长、园长聚集起来,共同研究一个非常接地气的话题“我眼中平凡温暖,富有深意的育人故事”。
活动的反响有点出乎意料,“每位校长不讲理念就讲故事,每位发言者的语言表达也很朴素,大家在规定时间讲述日常关注到的最普通的校园故事,很多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事情听起来非常微小,但却一次次被感动到。”有校长感慨。
汪培新说,在西湖的校园里,这样的故事很多,有几位校长讲到学校怎么对待特别孩子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不放弃、不逃避、不害怕,帮助孩子和他们的家庭重新走向阳光,令人心情激荡。但这只是教育很小的一部分,只是我们育人的一个角落。
“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育人故事的眼睛和心灵,让这些小而伟大不平凡的故事,变成校园里的空气,不断地放大、传播、传染,那所有的教师也就会具备这样的心理、视角和能力,也就有可能有这样的行动。”
“我们的校长书记要学会‘育教师’,把育人的故事,感动人心灵的场景的氛围营造起来,实现‘育分’与‘育人’的统一,师能教人,师德育人,对于学生的一辈子来说,‘德’的影响会更大。”
这些师生故事细小平凡,却又透着教育的爱与光。这周,快报记者采访了其中几个故事,让这些温暖瞬间,激荡更多人的内心,也成为这个教师节最好的礼物。
学生向学校申请
希望要一棵树
作为征文获奖奖励梦想成真
商量来的奖品原来这么弥香
讲述人:翠苑中学校长何滨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两棵由学生和老师一起共同“养育”的树,一棵是梦之树,一棵是幸福树。
2021年,一位女生在征文比赛中获奖后,向学校提出自己想要一棵树作为奖励。学校经过讨论,在晨会上,隆重地奖励了她一棵1.2米高的小枫树。
颁奖的时候,她把这棵树紧紧地抱在怀里,说“真没想到自己一时兴起的要求居然成真”。她和花工一起,非常虔诚地蹲下身来把这棵小枫树种在了校园里,并命名为“梦之树”。
她在晨会上说:“一棵树是茁壮成长的,我希望每个翠中学子,他们的梦想就像这棵树一样,在翠中肥沃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样新鲜而富有生命活力的奖品,让同学们倍感新鲜,也无比羡慕,纷纷想帮着拿那棵一个人就可以轻松拿起的小树。
一次看似和自己并无太大关系的颁奖,变成了学校所有同学从未有过的发奖体验,他们不仅是一个旁观者,一个羡慕者,其实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表扬过程的参与者,甚至成为受到表扬鼓励的一分子。
“梦之树”成了全校师生共同呵护中成长的明星树。
与梦之树相比,幸福树此前已经在校园里默默扎根了十年,记载了一位老师和她的多届学生之间的故事。
这是2010年,学生们送给数学老师金芬娥的教师节礼物,在金老师与她的几届学生的共同呵护下,从十几厘米高的小盆栽,长成了一人多高的挺拔小树。
学生们看着这棵小树,在冬天凋零与枯萎,在春天又重新抽绿芽,不断地见证着生命的力量。 甚至于,毕业后的学生还念念不忘,当初自己不小心浇了肥皂水的这棵树,如今长得还好吗?
这棵树现在我们把它命名为幸福之树。教育就是这样,有时默默无闻却又息息相关。
校长在校园里巡视,有男生被现场“抓包”
“批评”也能成为焕发向上生长的力量
讲述人:星洲小学校长包国勇
“批评”也要“爱”字先行,把握住时机,“批评”也能成为焕发向上生长的力量。
有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在校园里巡视,看到一个四年级的男生正在花坛边撒尿,刚好被我当场“抓包”,孩子非常紧张羞愧,脸一下子就红到了耳根。
我们两人相隔五米,四目相对,孩子迅速低下头,无言以对,明显知道错了。
这时我脑中在思考如何处理这件事情,最简单的就是拍照留存证据,并在值日本里扣分登记,可这样一来这事就公开了,孩子今后如何面对同学、老师和家长,让孩子颜面何存啊。
想到这里,我就走上前去,觉得既然拿不定主意,那就先和孩子商量一下再说吧。于是,我就问孩子:“这事对吗?”孩子低着头轻声地说:“不对”,“那怎么办呢?”孩子怯生生地说:“校长,对不起!”
我想既然孩子知道错了,那就以此为契机,激发一下他的学习吧。我问孩子,“你想公了,还是私了?”孩子疑惑地看向我。我耐心解释:“公了就是扣分。”“不要扣分,这样太难为情了!”孩子直摇头。
“那么就私了?私了就是一周内你能获得语文、数学课作本六次优秀!(课堂作业一般每天都有,语文数学一周有10次课堂作业成绩)此事就一笔勾销。”我继续解答。
孩子面露难色,皱起眉头:“我学习一般,要六次全对真的有点难,怎么办呀?”
“要么四次优秀,还有两次用好人好事来代替,可以是为班级、同学或者为家里做的,加一起还是六次,如何?”孩子觉得可以做到,便点头同意。
过了一周,孩子往我办公室里塞了张纸条:“语数课作本全对四次,好人好事三次,共七次。”孩子做的好事都很小,比如有一件是同学的书掉地上了,他帮忙捡了起来。
周四的下午体育锻炼时间,我悄悄地找了他,“你是一个遵守承诺的孩子,你答应的事情都做到了。老师觉得你能为他人做事情的态度和做好事不留名的行为,很赞!上周的事情我们就此解决,希望你继续保持,成为一个更优秀的自己。”孩子再一次点点头答应了,说了一声谢谢,奔跑着离开了。
在接下来的几周,孩子确实发生了变化,课堂作业优秀的次数越来越多,行为举止也越来越精神,好朋友也逐渐多起来了。孩子每次远远看到我,都会热情地跑过来,和我抱抱,和我说说班级里发生的趣事,说说他最近的小目标……而他被我抓包的事,至今没有第三人知道。
保留学生面子,告知改正方向,约定完成时间……孩子犯错时,也恰是教育契机。
“老师很公平,从不给学生白眼”
十颗糖果引发的“好老师”叩问
讲述人:育才外国语学校校长倪勤
有一年教师节,学校开展了一个“给老师送甜蜜”活动,让每个孩子带十颗糖果,把糖果装进自己喜爱的老师的“福袋”中。
活动结束后,学校调研了福袋的糖果数,并进行了学生座谈。那些“甜蜜”溢出福袋的老师,在孩子们眼中,大多是饱含着“爱与信任”的。
收到孩子送的糖果的,都是哪些老师?“老师课间总是挤时间和我们一起玩。”“老师愿意听我说心事。”“老师很公平。”“老师和我们一起吃中饭。”“家长迟来时,老师陪着我。”“老师从不给学生白眼。”
……
“好教师”不仅仅是优秀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爱与责任”。
因病在家自学五年的男生重返校园
五年的空白
被老师和同学的爱慢慢填满
讲述人:紫金港中学校长姜建忠
4年前的一个下午,一个憔悴的父亲坐在我的办公室里。
他的儿子因为生病,当时已经整整在家自学五年,这位父亲辞职在家,陪孩子治疗的同时,购买教材和资料陪孩子自学。
2018年,医院诊断孩子可以回学校上学了,他申请让孩子到紫金港中学就读八年级。这位父亲期待的表情,孩子渴望的眼神,伴着“风险”二字,在我脑海反复闪现。
当晚,我拨通电话,回复学校同意接纳孩子来校学习时,电话那头激动哽咽的感谢,是那晚最豁亮的星辰。
开学第一天,我拉着翁同学的手踏进班级,他手中的细汗、低埋的头颅、游离的目光,都是冰封在黑夜中的孤寂。
“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大家庭!”但全班师生用温暖的微笑和热情的掌声,表达爱的善意。五年的空白,在师生耐心、细心、贴心、暖心的陪伴和帮助下,慢慢被填补起来,翁同学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人也自信起来。
他温和、安宁,与同龄人比,又多了几分成熟,同学们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翁”。
学校和班级在改变他,他也在影响班集体,这是班集体之间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彼此成长的最好样子。
一年多后,翁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一所很不错的高中,今年翁同学又给母校报来喜讯,他已被浙江工业大学录取。
紫金港中学,也成了他生命中最牵挂、最感恩的存在。
“虽然我是中途加入的,但是班主任陈老师从没有特殊化地对待我,始终把我视为班里不可或缺的一分子,给予我备至、入微的关怀,并且与要求其他同学一样要求我。正因此,同学们也很快接纳了我。在那里我遇到了良师、益友,他们给予我的鼓励和祝福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班主任每天在笔记本上记录孩子的闪光点
再小的闪光点对孩子来说也是大事
讲述人:上泗中学校长吴晴晴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只是头顶发光的方向不一样”,这是学校一直坚信的差异发展观。
我们学校年轻的杜老师接手了一个“三多”班级:男生多,调皮的多,不爱学习的多,一下课,教室里就人影也不见了。
于是,杜老师默默地坚持做了一件事情——每天在记事本上记录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实在找不到的,戴着放大镜也要找。于是杜老师的笔记本上多了这些记录:“今天晚自修,沈同学贴心地帮体育训练的徐同学留了晚饭”“最调皮的陈同学担心老师坐破凳子摔跤,就把他自己的好凳子让给老师,自己坐破凳子”“秋游的公交车上,郑同学安静地看书”“吴同学在年级大会上,背一直挺直”“中午吃过饭,卢同学默默地帮值日生收拾餐桌”……她每天定期将这些闪光点在班级里闪亮表扬,渐渐的,把班上这些小调皮们的心都吸引过来了。
有一天,杜老师去医院做个简单检查,晚上发现手机上多了很多问候的信息,“杜老师,你去医院啦,你怎么了?”“杜老师,你没事吧?”“杜老师,明天我给你带糖”……这些小小的单纯的问候温暖了彼此。
教育根植于爱,爱是教育的基点,我们教育者要虔诚而悲悯地看见每一个孩子,努力让每一个生命得到尊重与发展,按自己的方式拔节生长,实现高品质的差异发展,让教育呈现最动人的样子。
几个五年级的学生跑来“指责”校长
不仅让学生提问题,还要一起找解决方案
讲述人:西湖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张冠军
校园的主人是孩子,他们的需求、心声和建议,我们应该“蹲下身子”来聆听与感受,积极把校园打造成属于孩子们的乐园,真正做到从“面向每个孩子”到“适合每个孩子”的学校。
前不久,我正走在学校操场上,几个五年级的学生突然向我跑来,“指责”说:校长,校长,你让我们关注个人卫生,可是你没发现学后托管篮球班的书包都是“席地”放置的吗?怎么做好个人卫生?
听完他们的话,我明白了原来是没有架子放置书包!但我反问他们:“你们说怎么办好呢?”我请他们一起想一想解决方案。
过了两天,他们跑到我办公室,提出了在篮球场边设置书包架的方案。学校也很快进一步细化了这个方案,将书包架设置了起来。
让孩子成为校园的小主人,不只是要让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更要让他们一起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每年,学校大队部都会向全校少先队员征集红领巾小提案,分别邀请学校分管校长在少代会上对小提案进行一对一答复,并将提案、回复和解决时间集中张榜,接受监督。
孩子们的被子很乱,老师特意不去整理
接纳和理解每一个孩子的弱项
讲述人:文一街幼儿园马晓芽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希望老师能够倾听孩子、看见孩子,能理解和接纳他们的情绪,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是有原因的。
有一天,保育员赵老师拉住我说:“今天中午小朋友自己打饭菜,有个孩子又不打蔬菜,他本来就是轻度肥胖,不能只吃荤菜,可提醒他,他就是不听。我在他餐盘里加了一点点芹菜胡萝卜,他居然哭了起来,说不吃饭了。我如果接纳了他的臭脾气,以后,他不就天天这样发脾气?我想想这个还是不行的。”
我将老师们聚到一起,讨论了如果遇到这类“臭脾气”,我们要不要去接纳。
好多保育老师都觉得赵老师说得有道理,不能这样“宠”着孩子,这样孩子会被惯坏的。孩子的班主任小金老师说:“这个孩子确实不太爱吃蔬菜,最不喜欢的就是芹菜。”如果是她遇到了,会尊重和理解孩子当下真实感受,“让他知道他为难的时候、委屈的时候,我看见了,我也会陪着他。对于他的挑食行为,等他情绪缓和后,我会和他一起讨论,向他说说我的担心,与他一起商量怎么来改变不吃蔬菜的习惯。”赵老师听了有些明白过来。
此后一段时间,我特别留意保育员老师与孩子们的互动,我发现她们不仅能有意识地去接纳孩子,甚至还有了自己的“接纳”主张。
有一天,我在中三班看到孩子们床上的被子有点乱,就悄悄对保育员张老师说:“我知道这些被子是孩子们叠的,但孩子们叠好后,我们可以再去整理一下,这样环境看起来会更整齐和舒服。”
可张老师告诉我:“我是特意不整理的。”看到我疑惑的样子,张老师急了,反复跟我说:“我是特意不整理的。”
回到办公室,我仔细琢磨张老师的这句话,终于明白了她的小心思,而这小心思中有着深深的接纳,接纳孩子叠得“不整齐”,既看见和尊重“不整齐”背后孩子们所付出的努力,同时也照顾和体贴孩子们的感受。作为生活老师,能这样去思考、理解与孩子们的关系,真的让我动容。
有哪些温暖的师生故事 同样深深地打动过你? 让爱的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曾有哪些温暖的师生故事,同样深深地打动过你?
这个教师节,不论是已毕业的,或还在校求学的你,都可以在橙柿互动“教育论坛”或者爱写作的狮子后台,给我们留言。我们会把你所有的感恩,传递给最敬爱的老师。
让爱的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我们也将替你向老师转达这份爱的节日问候!向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