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柿互动·评论有礼

旅游博主重庆坐轿上山遭网暴

2022-08-22

旅游博主坐滑竿上山 视频截图

轿夫吐苦水:这可是我们的生计啊!

记者 王海峰

近日一位旅游博主在网上称,自己在重庆武隆天坑游玩时坐了轿子(当地叫滑竿)上山,视频发出后遭到网暴,有网友愤怒指责:“大家都生而为人,你凭什么花钱践踏他的尊严?”

记者看了这条视频,这位旅游博主见半个小时内没人坐滑竿上山,几位师傅坐在一起闲聊等生意,快到中午,博主说决定帮他们,雇了两位把自己抬上山。途中得知,其中一位大叔儿子快毕业了,他得多赚点钱,每天这么出力干活,一个月也只能赚三四千,但比在家种地强多了。最后博主说他没坐完全程,转了600元给师傅。

重庆武隆天坑景区负责人称,抬滑竿的师傅共68人,都是附近农民,年人均收入5万元左右。视频中的一位师傅说,“肯定想大家都来坐,工作赚钱么。”

橙友“雪利”两年前去天坑玩过,她说当时儿子才1岁多要抱着,在朋友鼓动下坐了滑竿。

“其实并不怎么享受,坐在上面心惊胆颤,还要承受别人异样的目光。”雪利说,那次她付了150元,没到山顶。

记者联系上当地导游王小姐,她说暑期每天都能接到全国各地来重庆的游客。

“武隆天坑是重庆最出名的景区,每个过来玩的都会到天坑看看,爬山大概需要2个小时,滑竿大概200元左右,主要看行程,坐到哪儿就算到哪儿的钱。平时主要是上了年纪或别的原因腿脚不便的人坐,我个人建议还是自己爬,可以欣赏沿途风景。”

滑竿作为一种地方特色服务,全国很多景区都有。

扛了15年滑竿的赵师傅昨天告诉记者:“现在游客多生意反而不好,大家都觉得不好意思坐,游客少的时候生意倒是有。”

赵师傅靠抬滑竿赚钱供两个子女上了大学。“我们进景区也要交钱,管理费、保险费、保洁费,还得交一位游客两位师傅三个人的保险费。上山容易下山难,抬上去主要是喘气困难,抬下来是往前冲,有点危险。”

赵师傅最后说:“大家不要怕难为情,我们就是靠这个养家糊口,这是我们的生计。”

昨天记者随机采访了身边几个年轻人,大多说不会坐,但会考虑让女朋友或老爸老妈享受这个服务。

你会坐滑竿被人抬上山吗?你对网友们迥然不同的态度怎么看?

欢迎在橙柿互动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橙友热议:

很多橙友表示,360行,行行出状元,一个凭劳动赚钱,一个靠自己赚的钱享受服务,没什么不对的。

189××××8276:不要用老眼光看待这门职业。好像坐轿子的,都是不劳而获的剥削阶层。360行,行行出状元。人格平等,劳动光荣。

LilyLin:这可是个文化,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陡峭的山路的!小时候一家人上青城山我都是坐在外婆怀里坐着滑竿上山的。重庆不光有滑竿文化,还有棒棒文化,都是因地制宜而生的,别人凭本事吃饭一点也不丢人。

131××××9166:做SPA怎么没有遭网暴?花钱买服务天经地义的事情。

不少橙友表示:网络上的“键盘侠”,动辄网暴他人,是该管管了!

o:生活不易,有人凭力气赚钱,有人花钱体验当地的风俗,都是值得尊重。现在的网评太乱了,实在应该好好监管。稍不如意就被网暴,实在不正常。

宋MM:游客:我可以;轿夫:我也可以;键盘侠:我不同意!

高高:上次有个小姐姐发朋友圈说,下雨天不要点外卖,外卖小哥很辛苦。

纸飞机:想起了大夏天、暴雨天,一堆键盘侠呼吁大家不要点外卖。请问我们不点外卖,外卖员的工资由你们键盘侠发吗?

有不少网友坐过这样的轿子,分享了自己的体验:

天天:2010年去庐山下到瀑布下面竟走不上来了,只好叫了轿子,坐在上面人是舒服的,心是忐忑的,可能受电影情节影响吧,这些都是地主老财的专利!

咩咩咩:轿夫、脚夫和棒棒一样,都是一种职业。没必要用坐与不坐进行道德绑架。曾经坐过武隆天坑景区的滑竿。老实说,坐在滑竿上不比走路轻松。可想而知,轿夫们更加辛苦。挣这点力气钱不容易。于我们,到了景区坐滑竿是一种体验;于他们,付出劳力收获的是一种职业获得感。

嗡嗡:去年在张家界旅游,因膝盖不好也坐了轿子,当时坐在轿子上看着比我年纪大的人抬着我觉得心里不是滋味,但轿夫们一直安抚我,说这是他们今天的第一单生意,如果都不坐的话,他们就没钱赚了,一直动员我回去还坐他们的轿子,一路跟着我,还说给我打八折,后来我回去还是坐了他们的轿子,原价给钱。

但也有网友表示,自己还年轻,不会选择坐。

新莲:我不好意思坐,主要是觉得难为情,等我年纪大了,可能会接受。

恭喜@祈、@如玉的石头、@双子六月荷、@麦嘎、@杭漂老韩、@枫林晚景、@江Sir、@一光影、@153××××2880、@修篱种菊十位橙友,每人获得本期评论有礼50元橙柿互动无门槛消费券一张。

看了今天的热门新闻,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来橙柿互动App,在评论区留言,就有机会获得50元无门槛消费券。记者 毛迪 张倩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