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原著作者张北海去世

再读张艾嘉《我的叔叔》,就好似重温着《爱的代价》中那一段段口白

2022-08-19

青年时代的张北海,这张照片被用在他的散文精选集《一瓢纽约》的封面上。

来自世纪文景出版公司的消息,8月17日下午,接到张艾嘉的消息,“纽约时间凌晨2点40分,北京时间当天下午2点40分,张北海先生(张艾嘉的叔叔)永远离开了我们。”

“他没有太多痛苦,安静离世。”张艾嘉说,她有幸在他离世前告诉了他,“好好休息吧,我们都很爱你。”

张北海,本名张文艺,祖籍山西五台,1936年生于北京,长在台北,工读洛杉矶,任职联合国,退隐纽约,著作随缘——这是张北海的官方简介。

在他的出版编辑眼中,他是冷幽默专家,威士忌重度使用者,同时有两支妙笔,书东写西,一手绘纽约,一手描北平。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前半生一直没有一个永久地址”,在经历过北京、天津、重庆、台北、洛杉矶、圣他莫尼卡等城市的不断迁居之后,他在36岁这年定居纽约,同时也开始了对城市的观察和写作。

纽约是他住得最久写得也最多的城市。而在1996年退休之后,他耗费了4年时间写一部以他的出生地北京为背景的侠义小说,就是阿城、王德威等名家推崇备至的《侠隐》。

《侠隐》曾在2017年被姜文改编成电影《邪不压正》。张北海凭借这部电影,夺得第一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年度编剧”。在拍摄前,张北海曾跟姜文说,要他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拍,否则就不是有创意的电影,起初他以为姜文只是客串,没想到姜文戏瘾来了,演了张北海的父亲,也就是张艾嘉的爷爷。

《邪不压正》原著人物“蓝青峰”就是以张北海父亲张子奇为原型,张子奇在解放前夕曾担任天津电话局局长和天津市副市长,生前参加过辛亥革命,当过军统,也曾随张自忠一起抗战,更与杜月笙、张壁来往,电影中的四合院正是张家人当年居住的院子。

《侠隐》之后,张北海陆续出版系列散文:《人在纽约》《天空线下》《美国:八个故事》……这些散文在2015年被辑为一册《一瓢纽约》,由北海先生自定篇目,算是一部自选集。这本书收录50篇文章,并配有百幅彩图。这不光是一册讲美国讲纽约的文化读本,更是能体现出一个妥帖、平易、恬淡的人,一个写“无用之物”、视角独到、让人着迷的老嬉皮。

张北海退休后,几乎每两年就会回北京一趟,会会朋友和老师。2015年,张北海时隔30年重回山西老家,张艾嘉、贾樟柯等人陪伴,大家一起旅游,一起听张北海讲故事。张北海最后一次回北京是2018年,后来因为疫情搁置,最终没能落叶归根,当时张艾嘉为叔叔拍了照片,这也是老人在故乡的最后一张照片。

叶三:难过。《侠隐》是老早就读到的,一读惊艳,一读钟情,读完四处去找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张北海的其他小说,竟都没有。后来了解他颇为传奇的身世与经历,才知我寡闻。从此钟情愈深。那本他唯一一部小说《侠隐》,反复读了好多遍。

繁华之间:喜欢张北海的作品,通过阅读确实开拓了眼界。

张哈哈想暴富想睡觉想过过:高三那年最喜欢《侠隐》的作者,尤其是他的名字,觉得别有滋味,读之口舌生香,后来对《三体》最初的好感,也是缘于章北海酷似张北海。

雁渡寒潭之天天天蓝:梦醒的纽约,逝去到江湖。再读张艾嘉写在《一瓢纽约》中这篇前言《我的叔叔》,就好似重温着《爱的代价》中那一段段口白。一位鲜活的张北海就出现在眼前。

记者 潘卓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