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莺 林佳琦 张娜 张宇璐
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可以受益一生,阅读习惯要从小培养也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很多专家说,读完之后的交流分享很重要。
为了激励大家爱读书,读好书,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交流分享阅读感受的机会,杭州市教育局联合杭州市新华书店、都市快报“爱写作的狮子”组织开展杭州市第十八届“品味书香、诵读经典”中小学生读书征文活动,欢迎大家来交流读后感。
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内涵,丰富中小学生文化生活,引导中小学生通过读书征文活动更好地了解亚运、融入亚运,讲好亚运故事,培养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推出本次活动。
主题为“我和我的亚运”
本次读书征文活动主题是“品味书香、诵读经典”——我和我的亚运,活动由杭州市教育局主办,各区、县(市)教育局(社发局),杭州市新华书店,都市快报社承办,面向杭州市中小学在校学生(以2022年9月所在学校班级为准,其中小学限四至六年级学生参加)。
组委会推荐100种图书
征文活动组委会在征求专家、教师的意见后,确定了100种图书的推荐书目,书目在杭州市新华书店、都市快报和“爱写作的狮子”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同步发布。推荐图书分小学组40种、初中组30种、高中组30种(书目可关注“爱写作的狮子”微信公众号查阅),参赛学生选择一本推荐图书阅读并撰写读后感,超出推荐书目范围的征文,不参加杭州市级评比。
征文题目可自拟,体裁不限。文章字数要求小学生不少于500字,初中生不少于700字,高中生不少于1000字。
投稿方式有这些
1)各区、县(市)教育局(教卫局、社发局)组织发动所辖中小学校开展征文活动,要求校校参与。各中小学校自行组织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的首轮评比,并选送优秀读后感及优秀征文推荐表至所属教育局(教卫局、社发局)参加复评,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进行评比。
区、县(市)级评比结束后,按核定推荐名额选送优秀读后感,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市级评比。
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对学生的征文进行初评,选送优秀读后感,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市级评比。
2)参加征文活动的学生也可于8月1日至8月30日期间自行将作品投至都市快报社(通过“爱写作的狮子”微信公众号上传稿件,点击公众号主页面的“品味书香”按钮,按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完成投稿)。
投送稿件时需注明投稿人所在区、县(市),学校(规范全称、有校区请注明),年级班级,姓名和联系电话。个人信息请仔细核对,一经确认上传后不做更改。
都市快报社对学生的征文进行初评,选送优秀读后感,按学段分组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市级评比。
学生征文分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进行评选,按征文质量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个。
今年这篇读后感该怎么写?来看看名师的建议
一读二感三联系
段红(杭州市天长小学语文老师,高级教师,杭州市学科带头人)
首先,读后感作为中小学生的常态应用文,应具备三大要素:一读、二感、三联系。“一读”指的是要写清楚自己读了一本什么书,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读”犹如演讲的“开场白”,通过介绍,让读者,特别是没有读过此书的读者,对这本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用简洁的语言向读者介绍就可以了。
“二感”指的是读了这本书之后的感受。读后感以“感受”为重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感受特别注重个性化,高分征文的感受往往与书的内容紧密结合,提取整本书的主题与自己的生活实际事例或者是现实生活人物联系起来,表达了阅读带来的启示和收获,体现了读后感的特色,展现了阅读的深度。
“三联系”指的是读后感要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读书,明理,践行。”读书的目的就在于能把书中的知识和道理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征文的主题中就以“了解亚运、融入亚运,讲好亚运故事”主题词的方式,明确提示我们要把此次读书活动与“亚运”主题相联结,发现“亚运之年”在我们生活中的痕迹。
最后,传统的读后感由五部分构成,而让读者眼前一亮的读后感征文,一定会有构思新颖的亮点:有的征文以自己的实际生活事例为线索,插叙了读书的内容;有的征文用小标题的形式分几个板块,表达了读书中的多种感受;有的征文用题记的方式突出读后感的重点,非常新颖……
读后感的最高境界是表达你的真情实感。当你痴迷于一本书反复重读,当你牵挂主人公命运茶饭不香,当你期待故事结局辗转反侧……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具备了写作读后感的情感基础,把你的所思所感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交流,就是读书的乐趣所在。
在时代的脉动中发现自己
林肖骏(杭州师范大学文晖实验学校语文老师,杭州市优秀教师,区学科带头人)
征文主题是——我和我的亚运,这是一个紧扣时代脉动的宏大主题。这个宏大的主题,该如何与我们的阅读融合呢?
我给出的意见是:在时代的脉动中发现自己,也就是说,我们既要通过读好书来获得美好的读书体验,提升思维能力,又要在阅读中寻找与主题相符的点。同时,这个切入点也能展现你独特的生活阅历,体现你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首先我们来说说读书。细观这次的推荐书目,涵盖文史哲科学等多个方面的书籍,小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阅读兴趣来挑选书籍,也可以根据亚运主题来选择书籍。当然,我们可以把这样的读书征文作为一次有设定主题的阅读活动来看,主题性阅读是一种要求阅读者在研究主题的前提下进行的高质量阅读,我们可以把重点聚焦在时代背景下亚运城市、亚运项目的发展和探究上。通过主题去主动搜索一本或多本书籍,从而思考我与亚运的关系,获得写作切入点。
其次,我们再来说说写读后感。读完书之后,你的写作一定要体现你自己的阅读过程,只是写内容梗概和人物介绍不是你的阅读过程。你的写作要体现你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记住,是你的,不是别人的!“我和我的亚运”强调的就是个体的独特性,个体与时代大主题之间的独特关联。
聚焦共情点 关联生活网 挖掘真思考
王玉莲(杭十五中教育集团总校语文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
怎么写好读后感呢?送同学们三个小“锦囊”。
第一个:聚焦共情点
每当我们与作者平等地站在作品前,以主人翁的姿态站着阅读时,我们的内心常常被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所牵引着,所感染着,所沉思着。
比如:脍炙人口的《阿甘正传》主人公阿甘:当他冒着枪林弹雨于湿润的亚马孙丛林,无畏地去拯救他的一个个战友时,他的坚定足以在我们的内心掀起滔天巨浪,拷问着我们无数人的良知。聚焦共情点,会让我们书写的读后感更有的放矢。
第二个:关联生活网
同样,我们在书写读后感时,要学会关联现实生活,便于让阅读中产生的共情点落地、生根。如上文所说的阿甘,一次次的失落,一次次的无助,都没有打败他。不懈的坚持铸就了阿甘当下的成功之碑,这无不引发我们深省。关联生活网,会让我们书写的读后感更有生活质感。
第三个:挖掘真思考
读后感重在“感”:有感触,有感想,有感悟。它贵在让“感”深入人心。所以我们在书写读后感时,可把自我的“真思考”作一个条分缕析,让我们的思考可视化。
如《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的理想,就是站在悬崖边做一个守望者,专门捕捉朝悬崖边上乱跑的孩子,防止他们掉下悬崖。我们不难思索:今日某些浮躁不已的人们又何尝不是在精神悬崖边的麦田里玩耍的人儿呢?他们明知悬崖下是无尽的空虚和物欲的深渊,有时却不经意间把自己流放于精神的沙漠地带。更遑论守护自己人生的精神高地。挖掘真思考,会让我们书写的读后感更有智慧火花。
一个词、一个字都不要放过
吴丽丽(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语文老师,教育管理学硕士,市教坛新秀,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什么叫学习写作?说到底,就是学习阅读。你读明白了,自然就写出来了。阅读的能力越强,写作的能力就越强。关于阅读,我始终认为,坐下来、打开书、一手提笔、边读边记是最佳的阅读方式。阅读是容易产生快感的,快感来了,不管不顾,一口气冲到底,那个当然爽。我把这样的阅读叫作放纵式阅读,它的缺点是看得快,忘得更快。
如果手上有一支笔,它对阅读的速度就会有一个调整,笔的作用其实就是刹车的作用。你在书上划拉几下,写上几个字,再旁批几笔,这样一来阅读的速度就下来了,它有助于理解,也有助于记忆。
我和学生闲聊的时候,时常发现这样一件事,当我们讨论到作品的某个局部时,他会这样说:我没注意耶。问题是,这个细节你没有注意,那个细节你也没有注意,那你到底读到了什么呢?不客气地说,梗概而已。对待通俗文学,那个自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面对经典,这里的遗漏就有点大。事实上,在我阅读经典的时候,我连一个词、一个字都不愿意放过。我想,只有我们这样专心细心耐心地去阅读了,我们才能写出真正的、属于自己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