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神女神,这是我女儿哎,越看越可爱!”7月初,刚刚出月子的周女士迫不及待抱着女儿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生殖内分泌科舒静主任的门诊“报喜”。诊间外,还有不少慕名前来就诊的准妈妈,都向周女士投来羡慕的目光。
“感谢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医生,圆了我做母亲的梦!”记者 林琳 通讯员 杨陶玉 林杨青
不孕不育愁煞人 生殖辅助见奇效
37岁的女性竟然有着50岁的卵巢,卵巢功能下降,已濒临“绝经”状态。无法自然受孕的周女士,为了当母亲辗转4家医院,促排卵4次,一次提前排卵了,一次取卵了但没有拿到卵子,一次获卵了没有受精,一次获卵了受精了但是没有胚胎。一道道关就像一道道拦路虎,她总是闯不过去。
彼时,周女士已经是到了必须用药才能来例假的程度,通过卵泡监测接连好几个月都看不到卵子。
最后试一次!周女士找到了浙江省人民医院生殖内分泌科主任舒静。舒静主攻生殖医学已有20余年,特别擅长将生殖内分泌、生殖遗传、生殖微创、生殖免疫学技术和辅助生殖结合起来,能有效提高反复辅助生殖失败患者的成功率。
“你的情况想要怀孕确实很难,但也不是全无希望。”舒静建议先用药物控制激素水平,让卵泡有机会生长,同时配合营养卵巢的药物。
之后每隔7-10天,周女士做卵泡监测和调整药物。舒主任特别叮嘱她一个细节——如果白带突然变多了,马上来医院,可能是卵泡生长的表现。
好消息来得很突然,半年后的一天凌晨2点,舒静忽然接到电话,周女士语气激动:“舒主任,我还有半小时就到医院了!”原来周女士发现自己有白带增多的迹象,连夜从外地赶来!当时,舒主任刚刚结束加班准备回家,但她知道,这个机会对于周女士是多么宝贵:“我在医院等你!”
经过检查,果然有个卵泡发育了。这是等了半年的一颗卵,也很有可能是周女士人生中最后一颗卵了,容不得半点疏忽。
在精心的促排卵、确定取卵时间,决定受精方式和胚胎培养之后,周女士终于获得了一枚优质胚胎。但考验并未就此结束——周女士还有复杂的免疫问题,闯过这关,才算真正成功。
针对周女士的身体情况,舒主任为她量身定做了胚胎移植方案,终于带着她闯过了一道道关,让她顺利怀上了宝宝。
类似的病例在舒静主任这里不止一例。28岁的章女士虽然年轻可就是怀不上,曾促排卵两次,每次卵泡成长到一半就不长了。第一次到医院问诊的时候,舒静就敏锐地意识到章女士可能有遗传性的问题。经过医院遗传与基因组医学科检查,果然确诊FOXL2基因的致病突变,诊断是BPES综合征,基因致病突变影响了卵巢和卵子的发育。面对患者觉得遗传问题不可逆转的颓废感,舒静的话给了她一针“强心剂”,这种基因突变导致的不孕是可以克服的!“我们中心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例和第二例纪录,通过试管婴儿让和你一样的患者怀孕。”
通过针对性的促排卵方案,调整取卵时间,胚胎实验室也采取了特殊的培养方案。终于,在5次取卵后,成功移植了一个珍贵的囊胚,这位患者终于怀上了宝宝!
顺利怀孕保胎难 中西医结合迎喜讯
26岁的钟女士查出怀孕的那天,夫妻俩乐得一晚上都没睡着,迫不及待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双方父母。钟女士的妈妈当即发来一大段叮咛,让她多睡少动,注意休息;婆婆第二天也拎来满满一袋肉和菜,说要给她补补身体。
可即便这么小心,意外还是发生了——怀孕5周时,最初迅速升高的HCG指标增势逐渐变缓,甚至还出现了下降!正常来说,早孕的时候,HCG会快速上升,尤其在怀孕9周以前。如果数值上升缓慢,可能预示着胚胎发育不佳。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当地医生把能用的常规保胎药都用上了,依然没有好转。
“实在不行,只能放弃了。”钟女士说,自己在诊室门口呆坐着哭了半个小时,都不知道后来是怎么走回家的。
钟女士的姨妈建议钟女士去浙江省人民医院看一看:“我两个孩子都是在那里平安出生的。”
产科主任杨立伟在查阅病历资料并做了一系列检查后,考虑到常规保胎药效果不明显,便针对钟女士情况启动医院多学科诊治模式。
中医科周菲菲来了!
“你的情况确实比较复杂,前10周是胎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这段时间还没有转机,机会就很小了。”与常规保胎治疗不同,周菲菲为钟女士量身定制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此期间,产科密切监测钟女士身体状况,周菲菲随时为她调整药量。
在两大科室医护团队的用心照护下,“奇迹”出现了——钟女士的HCG指标成功“逆转”,又涨起来了!
一周后的超声复查,钟女士第一次看到了宝宝的胎心。
如今,宝宝已经顺利通过了早孕期超声筛查(NT)、无创DNA筛查以及产科三维筛查。
浙江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周倩茹团队在中西医诊疗方面享有很高声誉。佼佼者如周菲菲,不仅在不孕不育方面有非常丰富的治疗经验,还曾经治疗过很多辗转多家医院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并且在保胎治疗上也卓有成效,助孕保胎的个体化治疗为更多家庭创造了奇迹。
近日,周菲菲和产科仲子星医师合作,共同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相关病例报道,据悉,该研究是全世界“鲜有”,国内首篇关于HCG下降用药挽救回来的报道,其中报道了10例在妊娠前9周至少有一次HCG下降的患者,并定期跟踪调查,产科预后良好,未观察到胎儿、新生儿或孕产妇健康问题。
胎儿健康早知道 优生优育造福万家
丁女士面临的困境,可能是一个母亲最不愿意面对的。
38岁高龄的她好不容易在舒静团队的呵护下,成功移植了两枚胚胎。不料双胞胎的喜悦还没过去,孕14周例行双胎妊娠宫颈机能检查时,超声发现其中一胎的双肾回声偏强伴多发囊肿,提示该胎儿多囊性肾发育不良可能。
密切观察下,孕18周,医院产前诊断中心组织产科、生殖内分泌科、超声医学科、放射科、泌尿外科等专家进行会诊,最终明确双胎之一存在双肾多囊样发育不良,合并单脐动脉、膀胱及胃泡偏小、双足内翻状态等多发异常。“这样下去,很可能会影响健康胎儿。”会诊最终给出了减胎的建议。
“减胎安全吗?能保住我那个健康的宝宝吗?”一听说要减胎,丁女士眼泪汪汪,“我们不想前功尽弃。”
传统的宫内减胎术选择是相对比较随机的。丁女士这种情况,必须减掉指定的异常胎儿,同时不影响健康胎儿。而此时已是孕中期,胎儿位置易变,穿刺困难增加,难度和风险就更高了。
如何保证手术分毫不差?丁女士被“交”到了超声医学科和产科。孙立涛领衔的超声医学科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省内一流科室,拥有全球先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端的超声造影及弹性等技术和一流的超声介入中心及诊疗团队。
手术中,在超声医学科吕亚儿的超声引导下,杨立伟快速精准定位到异常胎儿,手持穿刺针避开胎盘,依次经过孕妇的腹壁、子宫壁、穿过胎儿的肋间隙,最终丝毫不差地进入胎儿小小的心脏中并缓慢注入减胎药物。超声屏幕上,异常胎儿的心跳逐渐减慢直至消失,而正常的胎儿丝毫未受影响,依旧活跃地踢着妈妈的肚皮。
手术成功,丁女士次日就出院了,足月迎来一个健康宝宝。“如果不是你们一个个团队守护我们一路,我都不敢想象还能拥有这样的幸福。”
丁女士是幸运的,也有不少准妈妈“止步”于孕期。
怀孕24周的周女士,因为产前三维超声提示:胎儿心脏畸形,胎儿心脏多发高回声结节,考虑横纹肌瘤,左右心室壁,近房室沟、近二尖瓣环,均可见高回声结节。夫妻俩到浙江省人民医院遗传和基因组医学科负责人唐小华处进行遗传咨询,考虑胎儿超声异常表现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最终在羊水样本中检测到1个与表型显著相关的TSC2致病基因突变,与结节性硬化症2型相关。
结节性硬化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系统病,其临床特征为多个器官发生多种良性肿瘤。大约70%的病例是由TSC2基因突变引起的,TSC2基因突变与更为严重的表型相关,长大后可能会有智力障碍。由于该疾病预后不佳,为严重出生缺陷,因此建议孕妇终止妊娠。对于临床上出现产前超声异常的孕妇,唐小华建议应及时遗传咨询,寻求适宜的产前诊断方案。
高危疾病极凶险多学科守护母子平安
浙江省人民医院自1984年建院以来便设立产科、妇科、儿科等专业学科,后又开设生殖内分泌科,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提升学科实力,丰富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模式。
在此实力雄厚的团队基础上,近两年来,医院党委围绕建设“生育友好型医院”,引进了国内新生儿视网膜疾病领域的沈丽君,中西医不孕不育及保胎领域的周倩茹、周菲菲,胎儿超声领域的孙立涛,遗传与基因领域的唐小华等顶级专家及其团队,“天团”强强联合,凭借过硬的医疗技术,解决诸多复杂的病情,迎来了许多稚嫩可爱的小生命,也赢得了患者的口碑和信任。
就如陈女士常跟亲戚朋友说,自己这条命是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医生护士“抢”回来的。
32岁的陈女士是台州人,二胎孕18周时,出现高烧并伴有乏力、咳嗽、咳痰,干呕等症状,当地医院考虑为“感染性心内膜炎”。
这种病极为凶险,陈女士被连夜送到了浙江省人民医院。
因病情涉及多个学科,第一次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紧急在急诊留观室进行,产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感染病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超声医学科、临床药学部等多个学科展开讨论。
陈女士既往有先天的动脉导管未闭病史,因为平时没感觉到不适,就没当回事。此次检查结合血象、血培养、超声所见,考虑为妊娠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半赘生物形成——这个病症的抗感染效果通常不理想,而且形成的心内膜赘生物有随时脱落引发肺栓塞的风险,还有感染加剧危及生命的可能。
“就像一个‘地雷’,随时都有引爆的风险,而且孕周越大,风险越高。”产科主任杨立伟表示,最好的办法就是终止妊娠。可是要放弃胎儿,陈女士一家舍不得;要提前剖宫产,孩子连早产都算不上,存活机会小。“再帮我们想想其他办法。”家人苦苦央求医生。
最后,MDT认为陈女士暂时没有心脏紧急手术指征,建议入
住产科病区,其他科室协助治疗,最重要的是如何合理选择药物,做好足程规范的抗感染治疗。
当杨立伟把这个意见告知病人家属时,陈女士的妈妈非常激动,一把握住了杨主任的手:“太好了,感谢你们,看到希望了!”
随着治疗的进展,陈女士症状逐渐改善。就在家人越来越乐观时,病情却再度变化——孕32周,陈女士出现轻微发热,恶心、头痛,还呕吐,各项炎症指标也快速升高。
“雷”也许就要爆了。孕妇心输出量及血容量最大,随着心脏的强劲收缩,瓣膜上的菌栓进一步脱落的风险极大,手术不能再拖了!
这个时候,陈女士最关心的还是:这么早生下来,孩子会不会有问题?
“你放心,儿科对早产儿有丰富的救治经验。”儿科主任罗晓明亲自找陈女士谈话,他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已有30余年,带领的团队在治疗儿科各系统疑难病症和新生儿疾病方面有丰富经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设有早产儿培养箱、呼吸机等全套新生儿监护抢救设施,能够对早产儿、极低体重儿进行全方位管理。
与此同时,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崔勇也着手准备——如果剖宫产手术顺利,那么风险期后再行手术;如果剖宫产手术中有异常情况,也能及时为她进行心脏手术。
幸运的是,剖宫产手术很顺利,孩子一出生就转到了新生儿病房,各项体征指标均正常。
术后2周,崔勇为陈女士做了心脏手术,用 “动脉导管未闭补片修补术+二尖瓣成形术” 替代了传统的瓣膜置换术,保住了二尖瓣。
心脏手术一周后,陈女士和孩子一起办理了出院,健康状况良好。
“每一个成功抢救的案例都是多学科协作的结果,同时也是医院技术力量的体现,靠的是日积月累的千锤百炼。”浙江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洪朝阳表示,这些年来,医院成立了产前诊断中心,制订了浙江省人民医院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管理等规章制度,每年都会组织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宫外孕大出血等各种演练,在每一次的演习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漏洞,总结经验、优化流程。
据统计,医院孕产妇急危重症抢救病例中不乏极其危重的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濒死型围生期心脏病、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妊娠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等。2021年完成疑难胎儿产前诊断多学科会诊106例,最紧急的DDI手术5例(即从决定手术到胎儿娩出以分钟计算的急诊剖宫产手术)。
宝宝早产有眼疾专家出手保驾护航
恭喜,母子平安!新生命的降生是父母们最喜悦的一刻。截至2022年7月19日,共有48177位宝宝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平安出生。
除新生儿常规体检外,还有国家公益的免费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近期医院又新增了早产儿眼底检查和高危新生儿床边超声检查。
戴先生的宝宝是早产儿,在矫正胎龄32周时,在当地医院发现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立刻前往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求助。
“这是一种发生在早产儿中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处于早期的病变,可采取激光治疗或者玻璃体腔注药术(抗新生血管药物)进行治疗,但病变进展至视网膜脱离,就需要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科中心副主任陈亦棋检查发现宝宝左眼已经出现了眼底视网膜出血和视网膜脱离,面临失明的危险。
早产儿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眼科中心最精细的手术之一。对于成人,如果一次手术效果不理想,还有再次修复的机会;而对于早产儿,手术要求更高,否则仅剩的追光机会就会丧失。
时间不等人!陈亦棋立刻为宝宝实施了眼科中级别最高的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在直径仅为16mm的眼球上开展玻切手术操作是对细心、耐心、手部稳定性以及手术策略的极大考验。首先在角膜缘后1.5mm处的位置做手术切口,若切口稍微靠前就可能会损失晶状体导致白内障,而切口稍微靠后则手术切口刀会刺破视网膜。随后,又细致地切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条索,并且创新性地用弯形穿刺针从眼球外穿入脱离的视网膜下空间,逐步抽出视
网膜下液体,使得视网膜得到复位,最后眼球内注射入抗炎症的药物。
宝宝术后恢复良好,病情趋于稳定。术后1个月复查,视网膜脱离完全消失,病变血管好转。
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主任沈丽君团队是全省最早开展微创视网膜手术的团队之一,在国内率先提出“精准黄斑手术”的概念,以最小的创伤,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视力。
小儿眼病一直是医院眼科中心沈丽君团队重点关注的项目之一,尤其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先天性白内障等这些发生在小儿眼内的病变,因为患儿本身不能表达,往往被耽误,待发现时已延误了治疗时机,给家长留下终身遗憾。
沈丽君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早产儿中较为常见的眼底疾病之一,是一种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的疾病,严重病变可致盲,影响宝宝的一生。全球每年有400万-600万儿童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失明,占学龄前儿童失明的20%。
“建议所有的新生儿在出生后1天就可以进行眼底筛查。尤其是出生体重小于2000g,出生孕周小于32周,或患有严重疾病,明确较长时间吸氧史的患儿,在出生后必须进行眼底检查。”沈丽君带领的眼科中心团队针对新生儿到3周岁这个群体,采用一种接触式的眼底照相机(Retcam),可以对眼底视网膜进行全面的检查,检查时使用国际标准的婴幼儿开睑器,全程无菌操作。
同样,针对刚出生的宝宝,除了依靠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嗅觉,还可以利用超声进行诊断,赢得治疗的先机。超声医学科孙立涛带领的超声团队开展了床边超声检查,对高危新生儿疾病诊断非常重要。超声具有方便、快捷、敏感、特异、价廉、无射线等优点,小儿超声诊断的疾病中先天性发育畸形涉及的范围包括了全身各个系统,如先天性心脏病、颅内及神经管畸形、消化道畸形、泌尿系畸形等。床边超声还可以动态追踪病变进程,更好地为危重症患儿的诊治提供保障。
以小儿髋关节超声检查为例,这是近年来在临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主要用于筛查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其治疗原则就是早发现早治疗,越早治疗方法越简单,并发症越少,疗效也越好,髋关节也能有机会发育成一个完全正常的关节。尤其是出生到6个月,是治疗的黄金时期,宝宝大多只需吊带固定,定期复查。7-18个月,需要麻醉下闭合复位或者切开复位,石膏固定。宝宝年龄越大,治疗难度越大,疗效越差,严重影响日后生活质量。因此,孙立涛建议:早产儿30天筛查,足月儿与母亲产后42天的超声检查同时进行。
五大天团成合力 全流程护母婴健康
近年来,我国着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从“全面二孩”到“三孩政策”逐步稳健推进生育政策改革。“生育友好”不仅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更是公立三甲综合性医院的神圣使命。
浙江省人民医院是全国首批分娩镇痛试点医院,“国家级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2022年,浙江省人民医院着力建设省级“生育友好型医院”,全流程打造“母婴健康护佑天团”。
医院党委书记洪朝阳介绍,浙江省人民医院不仅是省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也是省级产前诊断机构,具有丰富的孕产妇管理、诊治经验和成熟的产前筛查、诊断技术。在产前诊断领域,超声医学科主任孙立涛、遗传和基因组医学科负责人唐小华在该领域有极为丰富的经验。如产前诊断中心目前开展包括早唐、中唐和无创DNA在内的产前筛查;包括NT、胎儿三维和胎儿四维的产前超声及产前诊断会诊;能完成羊水穿刺、脐血穿刺、选择性减胎等宫内诊治操作;建设了分子遗传实验室并顺利开展工作,遗传与基因组学科提供专业的遗传咨询等。浙江省人民医院遗传和基因组医学科还是目前全省唯一一家有孕妇SMA携带者筛查资质的医院,对于发生频率最高的三种遗传病(SMA、遗传性耳聋、地中海贫血)有着精准的筛查技术,能够加强出生缺陷的检出率,保障孕妇“优生优育”。
在此基础上,医院整合产科、妇科、生殖内分泌科、中医科、儿科、眼科中心、超声医学科、遗传与基因组医学科、麻醉科、ICU、放射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康复医学科、泌尿外科、肛肠外科等十余个科室,组建孕育、孕产、危急重症救治、合并症、产后康复等五大“母婴健康护佑天团”,打造生殖辅助—产前诊断—孕期监护—胎儿分娩—出生后全链条多学科平台。
“多学科合力是最大可能保障母婴平安,全流程打造‘母婴健康护佑天团’的根本,让孕育更舒适,让分娩更轻松,是浙江省人民医院一直以来的目标和宗旨。”
母婴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关系到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民族未来。洪朝阳书记表示,浙江省人民医院将以‘大母婴 大健康’的理念不断完善生育友好型医院建设,努力创新母婴医疗保健全程服务模式,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安全、便捷、温馨、优质的健康服务。
插图 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