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噬人鲨 尖齿鲨

提起鲨鱼,斯皮尔伯格曾拍摄过一部《大白鲨》,这部1975年最成功的商业电影,是世界电影史上首部票房收入超1亿美元的电影。剧情中大白鲨的恐怖形象令人害怕。
昨天,某视频平台上,一个坐标四川南充的百万粉丝级的女网红,把一条鲨鱼制作成一道美食,与人分享,还“光盘行动”。
有网友与专家迅速指证说:女网红食用的鲨鱼,是一条噬人鲨,也叫大白鲨。
消息在网上迅速冲上热搜。
记者留意到,在视频平台上,该女网红的视频作品已经下播。
不过,在另一个疑似女网红小号的账户里,还有部分美食视频,如金色娃娃鱼,视频里特别注明是人工养殖的。记者 程潇龙
最先曝光此事的网友在上海从事水产研究
据了解,最先在网上曝光视频里是大白鲨的,是上海的一位网友,他在看到视频后,指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某主播食用噬人鲨(大白鲨),涉嫌非法购买与食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从该视频中鲨鱼发达的尾柄侧突和新月形的尾鳍判断,该个体为鲭鲨科物种,该科物种在中国海域仅有三种分布,尖吻鲭鲨、长鳍鲭鲨、噬人鲨,靠近海岸线的主要是尖吻鲭鲨和噬人鲨,长鳍鲭鲨偏外海一些。视频中鲨鱼暗灰色的体色可以排除尖吻鲭鲨和长鳍鲭鲨,因而可以确定视频中的鲨鱼为噬人鲨幼体。
至于视频中说该个体来自于人工养殖,此说法就更不可信了,大型掠食性鲨鱼因空间、猎物等因素而无法实现人工环境下商业化养殖,目前国内仅试养过条纹斑竹鲨这样的小型鲨鱼,但最终还是因饲养成本过高而被搁置。
昨天,记者联系上这位网友,他在上海从事水产研究。
有网友反映说,事发后,该女网红开直播澄清,这条鲨鱼是人工饲养的,并在媒体采访时回应称,鲨鱼是尖齿鲨,已经请了律师。
对于女网红的说法,这位网友并不认同:尖齿鲨属是确实存在的,拉丁名叫 Chaenogaleus,本种目前仅存一个物种 Chaenogaleus macrostoma ——大孔尖齿鲨,广泛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亚热带及热带海域的物种,中国南海及台湾东南部海域是有记录的。
“我们从Fishbase上找到了这一物种的实拍图,在查阅这一物种的形态描述后,我们做出了这一张即使是毫无鱼类学基础的人,也可以看懂的对比图。”
接着,他发来一张科普图片,图文详细说明了大白鲨和尖齿鲨的区别,并表示,这条大白鲨与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大白鲨》是同一物种。
“没必要过分妖魔化野生动物,电影情节只是电影情节,有夸张的成分。大白鲨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掠食性鱼类,一直以来被视为鲨鱼的代名词。其中尤以电影《大白鲨》中的形象最为著名,但人类并非大白鲨的常规猎物。”
海洋馆水产专家:
人工饲养大白鲨成功率为零
“视频中的鲨鱼,从各种生物特征来分析判断,应该就是一条噬人鲨(大白鲨)。”这位网友的说法,也得到浙江宁波海洋世界水产专家的认同。
该专家表示,人工饲养大白鲨的成功率几乎为零,“大白鲨性格凶猛,没有过人工饲养成活的先例,关键是,法律也不允许个人饲养。它活动需要的水域实在太广,人工饲养根本达不到大白鲨的生存条件,作为行业人士,我们所知道的,国内的海洋馆没有人工饲养大白鲨的,因为成活几率太低。”
资料显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水族馆已经进行了几十次尝试,试图向公众展示那些被捕获的大白鲨,但无一例成功。
已知的人类第一次尝试圈养大白鲨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地点在位于美国加州的“太平洋海洋世界”,而那次尝试的对象(大白鲨)只存活了不到一天。
最近的一次试图圈养大白鲨的记录,是在2016年。
日本冲绳的一家水族馆展览了一头被捕获的长3.35米的大白鲨,但那头大白鲨在水族馆只存活了三天,此后水族馆也发布了一份官方声明,他们将从此结束大白鲨展览计划。
西安曲江海洋极地公园曾推广公园里的鲨鱼游乐项目。记者致电该公园,工作人员说,鲨鱼项目暂停了,以前的鲨鱼品种是柠檬鲨、白鳍鲨、黑鳍鲨,并没有大白鲨。
南充警方回应:
事件正在调查中
中国渔业协会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卓诚认为,视频中的鲨鱼的确为噬人鲨,也称大白鲨,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依照法律,捕捞后不管死活都需要抛弃入海,上岸、销售、购买都违法的。
他表示,“(女网红)声称是‘尖齿鲨’,就需要提供合法来源证明,如果拿不出来,意味着卖她的鱼贩子甚至违法上岸的渔民,都可能被一锅端。”
昨天,记者联系了四川南充市公安局,警方回复,“这个事件正在调查。”
南充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告诉记者,“目前已留意到网上的信息,南充警方正在调查,根据警方调查的后续,我们再决定进行联合调查,调查结果会在网上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