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主持 骆忆川
“两面派”张老师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五(2)班 张宇翔
我有一个“两面派”老师,是琴行教我二胡的张老师。他个子很高,略微发胖,总是穿着一身黑色运动服。他浓眉大眼,相貌堂堂,戴着一副黑边框的方形眼镜,眼镜后面藏着一双笑眯眯如宝石般的小眼睛。
张老师平时总是和颜悦色的,做什么事都是从容不迫,好像这世上就没有让他着急的事。张老师经常会和我们玩成一片,一起聊天,一起看笑话。
有一次,在我们上课的时候,已经开好了节拍器,我们的二胡也准备好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就在万事俱备,只欠老师手势指挥,我们的琴声可以飘扬之时,张老师却让我们停下。正当我们都觉得奇怪,耳边传来隔壁教室气势汹汹的骂声“这么简单还不会,你这周是不是没有回去好好练琴……”,我们顿时捧腹大笑,连张老师也笑得合不上嘴。原来他也喜欢和我们一样听别人八卦。
别看他经常和我们嘻嘻哈哈,他“翻脸”的速度比翻书还要快,在我们练琴时,他立刻一副包公脸,对我们绝不客气。如果他的二胡不在手上,那么他的手上一定是拿着戒尺。一旦我们有哪个音不准,他那双小眼睛就一定尽可能地撑大狠狠一瞪,紧接着响起戒尺的响声,让我们的身子不由地颤抖起来,好像戒尺真的落在了我的掌心。耳边传来一阵阵出口成章的教导之音,每当这个时候,我心里就在想,他这“喋喋不休”的口才,小时候写作文一定很厉害。虽然不像隔壁老师那般气势汹汹,但也绝对可以让我心惊肉跳,立马把错误改正,省得又是一顿“紧箍咒”。
不过,他的严格总是带着关爱,批评之余,他会耐下性子手把手地教导我们。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直到我们完全掌握才罢休。
这就是我的“两面派”张老师,有时和我们嘻哈成一团,有时却是“请勿靠近”。
指导老师郭小丘:
小作者善于观察,结合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了张老师不同时候的不同表现,幽默风趣,精彩生动。同时,其他人的反应从侧面烘托了张老师的“两面派”。
淘金
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双菱校区)
二(4)班 倪悉秘
趁着炎炎夏日还没来到,周末,妈妈带我去湘湖的金沙戏水玩。从时代高架下来,没一会儿,“哇!是湘湖!”我喊道。好宁静,湖的四周几乎都被群山包围着,好美的一幅山水图!感觉时间慢了下来,车也慢了下来。
进入金沙戏水公园,我迫不及待地把鞋子和袜子脱了,撸起裤腿就往湖边跑。临近湖水我还是来了个急刹车,小心翼翼地先伸了一只脚去探探水温和水深。水有些凉,水位很安全,于是,我把另一只脚也伸进了水里,没过一会儿,我就适应了水的温度。脚底的细沙软软的,舒服极了。
“淘金”开始啦!我弯下腰,用手捧起一些沙,在里面仔细寻找着。哈!找到你啦!这是一块硬邦邦又沾满泥沙的东西。我把它放在水里洗来洗去,它终于现出了“原形”,这是一颗无比光滑而美丽的石头。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淘金”,我淘到了许多。有的长,有的圆,有的像白玉,有的像玛瑙,有的晶莹剔透,有的长着虎纹……它们都是大自然的老古董呢!我把它们全部装进袋子,满满一袋,可妈妈告诉我:“这些石头是这个公园里的公共资源,不可以带走。如果每个人都把沙土里的石头带走了,那会破坏这里的景观。”的确,它们是大自然的产物,我不该自私地占有。
带着些遗憾,我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指导老师章春爱:
童眼看世界,玩沙便是“淘金”,多有趣!小作者带着欣喜奔向湘湖的金沙戏水公园,切实的体验和玩沙的快乐中还不忘巧妙地鞭策自己及读者不带走公共“资源、物品”,文美更有人品美呢!
糖人牛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五(8)班 徐子轩
“妈妈我要、我要!”
“乖,下次吧。”
“你老是说下次、下次的,你就去跟‘糖人牛’爷爷说一声,我要!”
糖人牛是何许人也?怎会有如此魅力?
他姓“牛”,是一位糖人师傅,一双手上下翻飞,就如同女娲造人一般,只要你说得出名的人物,他都能信手拈来,他还立下个规矩,一天必须得做二十个,多一个不行,少一个不能。那做出来的人物,跟模子里印出来的没什么区别。还说什么,不满意不要钱。大家称他“糖人牛”,没一个不这么叫的。
这天下午,他来到了我们村门口,那里围满了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拼了命地挤进了人群,来到了推车前面。只见“糖人牛”穿白衣白裤,精神抖擞,确实有几副神仙模样。
“爷爷给我做个孙悟空呗!”
“好嘞!”
我目不转睛地接着看,可怎么也瞧不出名堂。过了几分钟,爷爷手心一摊,一个孙悟空出现在大家面前,一双传神的火眼金睛,一根金黄的金箍棒,大家不禁拍手叫绝。
“拿好喽,下一个!”那笑容,是那么亲切,像印子似的,烙在了我的心上。
接着,糖人牛又做出了憨憨的猪八戒、奔月的嫦娥、威严的玉皇大帝……天上的神仙,仿佛都下凡了。他每做完一个,周围一片欢呼,大家震惊得已经不想再震惊了。
做最后一个糖人时,爷爷将球压成一个饼,缓缓用右手把边上一点儿一点儿竖起,一气呵成的糖做的吸管一吹,“啪”的一声,球裂开了,“完了,失败了”,爷爷又一笑,说:“再看看?”“哇!孔雀!”原来,爷爷是故意吹裂球的。那场景,像极了金孔雀开屏。“爷爷我要!”“不着急,给!”拿到糖人的人蹦蹦跳跳的,而没拿到的只能下次来早些。
夕阳西下,太阳的金光洒在“糖人牛”的身上,像极了神仙,我们还痴痴地站在那里……
指导老师王铁青:
小作者很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小事、趣事,用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轻松活泼的语言写出了关于糖人师傅的故事。文章标题拟得非常有味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读文章时津津有味。全文洋溢着小读者对“糖人牛”的赞美,也展现出一个孩子幸福而又真实的童年。
慢工出细活 欲速则不达 ——学工日记
杭州市行知小学五(7)班 章晏宁
风和日丽的五月,我们去参加学工活动,体验了制作南瓜饼、花形饼干等。最有意思的要数制作植物拓印手绢。
一进扎染教室,清新自然的植物香味扑面而来。这个教室很奇特:到处都是树叶和染缸。我好奇地四处打量:地上放着绿色、红色、蓝色的瓶瓶罐罐;桌上放着几张薄塑料纸和塑料锤;教室前面放着一个大大的染缸,里面盛满蓝色染料。我心里充满了好奇,热切地期待着课程的开始。
在大家好奇的目光中,老师为我们作演示。只见他首先把方巾折成一个5厘米×5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把方巾打开;紧接着把叶子用塑料纸盖住,用锤子敲打;最后把手绢放在染缸中浸泡。
我们急不可待,学着老师的样子开始制作。在植物拓印的环节,教室里响起来一阵敲打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咚咚咚……文静的女生拿着锤子小心翼翼地敲打,发出有节律的敲打声。性急的男生用锤子猛烈地捶下去,桌子都被吓得抖三抖。调皮的同学敲一会儿,就去周围同学那儿围观一会儿,还品头论足,做出一副要指点别人的样子。最有趣的要数王希夷了,只见他使出了吃奶的劲儿,一阵猛烈的击打,他见枫叶还未完全拓印在手绢上,生气又着急,于是原地起跳,把坠子举高后猛地落下,就像羽毛球运动员一记绝妙的扣杀。他满怀期待地想看看植物是不是已经被完整拓印。打开手绢的一刹那,傻眼了:树叶不但没有被完整拓印,反而碎成了渣。这时,那个文静女生的枫叶已经完整细致地拓印好了,老师举着她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拓印课使我明白了:做事都有诀窍,心急没有用。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
指导老师吴丽丽:
小作者通过拓展课上仔细观察,将同学们树叶拓印的过程写得很是生动,采用点面结合方法,将同学们“慢”与“急”两种情况进行了精心细腻的描述,给人身临其境的画面感 ,文章语言活泼,童趣盎然。
栗子炒仔鸡
杭州濮家小学教育集团(万家校区)
二(3)班 包沛鑫
那又小又圆的栗子,
成了鸡的闺蜜。
它们在锅里舞蹈,
锅里还给它们带来伴奏。
啪,啪,啪,
它们跳得更欢了,
一左一右,一上一下,
小葱小笋也来做伴。
不一会儿,
它们玩得气喘吁吁,
便下了锅,
一会儿又被盛在盘子上聊天,
时不时发出笑声。
接着被我送进嘴里,
哇,就像有一股暖流,
流进我的五脏六腑,
啊,杭州的味道!
指导老师吕晓华:
小作者丰富的想象,让一道普普通通的杭州美食栗子炒仔鸡,富有了灵性,它们或唱歌跳舞,或聊天欢笑,让人浮想联翩,特别是文末最后一句感叹的话,不仅表达了小作者的心声,还让美食充满了情趣,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体验。
精神支柱
杭州市钱塘区启源中学八(3)班 舒宝祺
时光转瞬即逝,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她,没有冬天的严寒,没有夏天的酷热,她温暖人心,又让人感到一丝凉爽。她,是一个百花齐放,鸟语花香的季节。满山遍野的鲜花十里飘香,让人看着心情愉悦,让人感到治愈。
不知何时,雪悄悄融化,路边的柳树上长出新芽,小草丛土地中探出了头来。但是却无一人发现,春天,正在悄悄来临。
人们常说,春天是最美的,是让人感到悠闲的。只因她生机勃勃,充满朝气,让人无限向往。人们常问,春天在何处?其实只要你细细感受,春天就一直在你的眼里,在你的心中。
依稀记着,那时的我懵懂无知,天真烂漫,是一个想得到父母认可的人,但也是一个极易动摇内心的人。在面对困难时,有时我会选择退缩,回到家,这个温暖永不会离去的避风港。但是,改变我的,是这个温暖又善良的——春。
那是我三年级的时候。在一二年级时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不知为何,在三年级的考试中,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我的内心十分崩溃,感觉一切的努力都白费,整个人都十分伤心难过,感觉自己辜负了父母以及老师的期望,这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的人。
我的心情郁闷无比。我独自一人漫步在空旷的公园之中,背影显得孤独又冷清。这时,突然不知是什么绊了我一下,害我险些摔倒。这让我的心情更加糟糕。我十分生气地回到刚才的地方,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棵小草在石头下探出了头,我这才发现,原来,春天到来了,那个生机勃勃的季节。
看着那像顽皮的小孩般的小草,我陷入了沉思。为何它不惧艰险,也要顶开那石头,去迎接那随时被除去的风险。突然,我明白了,它有自己的目标,它要迎接那属于自己的阳光。
春天那棵倔强的小草让我记忆深刻,也是在我想要放弃之时给我支持下去的勇气。让我不再畏惧困难,不再害怕失败。
指导老师朱春祎:
本文笔触由浅入深,由外及己,从春天之景,到春天之韵。作者笔下的春天,于柔美处见刚强,于细微处见深意,于无声处见力量。正如一棵小草,给作者带来温暖的触动,作者的文字也让我们的心湖泛起阵阵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