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浙江建人专修学院(杭州建人高复)的教务处老师收到了一条好消息:学校的郑昕同学入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本科招生,并通知准备好下一步的政审和体检。
听到这个消息,郑昕同学一家都十分开心。而同样为他感到开心的,还有郑昕在建人高复期间的班主任——理1班任璐璐老师。
任老师激动地说:“被陆军工程大学录取,是郑昕同学一直以来的梦想。去年他的分数不理想,又不甘心去读不喜欢的学校和专业,最终顶着压力复读。今年他提高了38分,离自己的梦想也更近一步!”
每一年,建人高复的班主任们都会见证许多这样的励志故事,成为学生走上新的人生旅途的第一见证人。
记者 张宇璐 通讯员 马正
大部分学生 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生日Party
任璐璐老师在建人专修学院的班主任生涯,即将迈入第10年。在建人高复,班主任不任课,但是每天和学生朝夕相伴,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每一位班主任都在教室有一张办公桌,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多,他们都坚持和学生同作息,有效陪伴。
作为班主任,任璐璐老师把自己定位为“摆渡人”。因为她既要有掌舵的坚决,对每一位学生的选课情况、心理状况、学习进度了然于心;又要给旅客自由,尊重他们的意愿,帮助他们去往不同的渡口。
今年,任老师担任的是理1班的班主任,全班共有56位“旅客”。他们大多来自浙江省各地,离开父母独立来杭学习。今年,这些旅客也大多拿到了自己心仪的船票,去往了梦想的渡口。
“我带的这个班级,通过一年复读,今年600分以上27人。从整体来看,大家都收获满满,比如班级增分50分以上共有7位,增分40分以上共有12位,增分30分以上共有27位。”提到学生的成绩,任老师很自豪。
而在理1班这个集体中,个人成绩亮眼的学生也有很多,比如袁家杰一年增分65分,今年获得了645分,全省位次较去年进步5万多名。胡锐同学一年提高64分,林煜人同学提高55分……
但回顾一年的高复生活,很多学生都感叹:这一年过得挺快,而且很纯粹,很温馨。因为任老师常常会为他们准备一些特殊的惊喜。
在任老师的班级里,还有这样一个专属仪式感——每一位同学在校期间的生日,都可以跟全班同学一起过。
任老师说:“从我拿到这个班级的资料开始,我就会在一年的日历上标注好每一位同学的生日。并且在他们生日时准备一个蛋糕,一起来庆祝。这份美好回忆,也被许多同学记录了下来。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很能明白高复生的压力和辛苦,所以常常会寻找一些合适的机会,让他们放松心情,补充能量,更好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为全班建立“一人一案”的 知心大姐姐
“我的男孩女孩们,今晚开始不用收手机咯!”6月10日,2022高考结束,葛晓利老师又一次送别了自己的“男孩女孩”们。
从2008年来到建人高复工作至今,葛老师与高复生的故事,也已经延续了十几年。她的朋友圈中,也充满了学生的身影。
对于这一年学生成绩的取得,葛老师既欣慰又开心。“尤其是孩子们那种不怕吃苦、努力拼搏的精神令我感动,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过去这一年,她带的班级是清北3班,学生基础普遍比较好,所以增分压力也更大。但在这样的情况下,班级从去年入学时600分以上8人,到今年600分以上学生达到42人!
其中余阳同学获得650分(提高53分),朱雪崇同学获得650分(提高51分),管诗祺同学获得641分(提高48分),部分同学从特控线以下,提分至特控线上40-50分。
在学生的眼中,葛老师既是严厉的班主任,又是亲切的大姐姐。而多年的高复管理经验,让葛老师能在各个方面给予学生精确的帮助。
在班级和课堂管理上,葛老师是说一不二的严师。每节课,她都会坐在教室后面,严格监督课堂纪律,并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如果发现他们有不对或松懈的地方,就会立即指出并要求改正,毫不马虎。
自修课时,葛老师就利用自己多年来在工作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指导他们如何复习巩固,并做好学生和任课老师之间的“桥梁”。
对于学生出现的成绩不稳定、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葛老师就在教学管理中实行“一人一案”、“一人一表”。全班56人,每人一个档案,里面详细记录了每个学生的学科优劣、进步情况、学习状态,并针对性地与任课教师沟通、跟进,帮助学生突破瓶颈、扬长避短。
而在生活当中,她又是一个暖心的大姐姐。
葛老师说:“俗话说,‘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而是爱出来的’,所以除了严格要求,我更注重跟他们交朋友。在课后和节假日,我经常放弃休息,找他们谈心、聊家常,让他们能说出心中的苦闷和烦恼。有时还组织他们参加活动,展示特长、释放压力,让他们能轻装上阵。”
“每逢节日,我都会给学生准备小惊喜,比如中秋节亲手给学生做月饼、做甜点,冬天给学生准备手套,端午节准备粽子,元宵节准备汤圆……尤其是对一些从未离开过家的同学来说,这里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他们可以把建人当作实现理想的乐园,更把建人当作可以遮风避雨的港湾。”
南开大学毕业的班主任 是同学们的“大家长”
沈立新老师在这一年担任的是文1班的班主任。
在他的陪伴下,班上同学20人超600分,班级平均分达到591分。还有几位同学的成绩特别亮眼:徐雯同学从583分提高至635分,金泽凯同学从581分提高至633分,李昕宇同学从568分提高至627分。
沈老师说:“在这个分数段的学生,往往都有一个很清晰的目标。比如想要去更高层次的大学,或者想要选到自己最喜欢的专业。比如我曾经就有一个学生,非常喜欢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一年的复读,从565分提高到643分,如愿进入了浙江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皆大欢喜!”
在沈老师的印象中,能在这一年高复生活中赢到最后的人,总有这么几个特点:有定力,有专注度,能保持良好的心态,高度执行学习计划。
沈立新老师是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毕业于南开大学。他说:“在我们那个年代,考大学是很困难的,我们也没有什么丰富的课余生活,只会埋头苦读。但是现在的学生眼界广,又面临很多的诱惑,所以我常常和他们聊起我那个年代的学习故事,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方法,鼓励他们要静下心来,剖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改进学习方法,制订科学的计划,全面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所以每当刚开始接手一个班的学生,沈老师就会请他们先做这样一件事:对这一次高考做分析、总结,并做好第一学期的学习计划。
沈老师说:“对于这些学生来说,第一次的高考成绩已经过去,但是高考中失败的原因,不能忘记。更要通过反思,让自己找到问题所在。比如是学习习惯的问题,还是心态的问题?第二步,就要制定科学的目标,并把要求分解到每一个科目。”
一年的高复,就像一场马拉松,体力分配很重要。“我建议学生要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攻科目。比如第一次选考是在第一个学期,也就是1月。在这次选考过后,最好在外语和选考科目中至少有2门取得比较好的成绩。这样就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主攻剩下的语文、数学和尚未满意的选考科目。你想,你把时间分配到3-4个科目上,肯定要比同时准备6个科目更加有保障。”
最令沈老师感到欣慰的是,一年时间中,同学们不仅获得了学业上的进步,还获得了在思想、习惯、责任心、思考力、独立性上的成长。
有同学在高复感悟这样写道:
选择建人高复是2021年作出的非常正确的决定,是一场修炼,更是一次“浴火重生”,让我们从青涩变得成熟,从彷徨、迷茫走向坚定、务实,让我们明确了未来的前行方向并为之奋斗,为更高层次的大学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这一趟,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