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主持 张宇璐
舞梦成真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小学部
三(3)班 余墨妍
我是一个热爱跳舞的女孩,从三岁开始学习舞蹈,到现在已有六年三个月零十八天了。舞蹈已经成为我的习惯,是我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参加过很多比赛,也得过很多奖项。当我站上舞台,把自己努力练习的舞蹈节目展现给评委和所有观众时,我会完全沉浸在舞蹈中,觉得舞台上的我就像一朵越开越美的花,那时的我,感觉自己全身闪着自信的光芒。
去年三月,我准备了一个新的独舞作品“虎妞”。这是一支东北秧歌风格的中国民族舞蹈,舞者需要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各种手绢花技巧、理解东北秧歌的韵味,还要表达出故事主人公“虎妞”的情绪变化,是一个要求很高、很有挑战性的舞蹈作品。
为了把这支舞蹈完美地展现出来,我每天练习手绢花,刻苦地练习“顶转”“立转”“片花”和“车轮转”这些专业技巧,从一转就掉,练到可以让手绢花像听话的蝴蝶在我指尖翩翩起舞。在基本功上,我用点滴汗水换来“跪立前桥”“胸倒立”“前桥”这几个很有难度的舞蹈动作。在舞蹈老师的引导下,我一点点地理解了故事的情节和“虎妞”的性格,仿佛变成了一个活泼、乐观、直爽的东北大妞。
经过大半年的精心打磨,我做好了第一次登上舞台的准备,没想到因为新冠疫情的反复,我一直憧憬的比赛被取消了。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内心布满了阴霾。不能比赛,我只能重新回到舞蹈教室,一边继续练习,一边等待着比赛的消息。
在等待的日子里,我只能在那一间舞蹈教室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没有变化、没有新意、没有方向。我越来越迷茫、越来越抵触、越来越低落。动作变得不到位了,表情慢慢消失了,对老师提出的建议也听不进了。一进教室,我就想早点下课,度日如年。
老师看出了我内心的情绪,妈妈也理解我的失落。后来,经过老师一次次的鼓励和妈妈一遍遍的肯定,我发现,在我心里有一团小小的火焰慢慢地燃烧起来,重新激起了我对自己的信心和对舞蹈的热爱,让我有了新的希望。我开始静下心来认真练习。我坚定地对自己说:“只要坚持练习,总有一天能成功站上舞台!”于是,我咬着牙,翻一个又一个的前桥,做一遍又一遍的胸倒立,甩一次又一次的手绢花。终于有一天,疫情有了好转,我得到可以参加比赛的消息。我的脸上再次露出自信的笑容,内心有了自信,舞蹈动作也更优美了。
终于等来了比赛的那一刻,我自信满满地走上舞台。闪耀的追光灯打在我的身上,我把这支准备了一年的舞蹈《虎妞》自信地展示了出来。当我完成舞蹈的最后一个动作时,场下响起了评委老师和观众们的热烈掌声,我的内心正激情地对我喊道:“嗨,勤奋的孩子,你成功啦!”就在那一刻,我被妈妈紧紧地拥抱在了怀里。当我从舞蹈老师手中接过奖杯和证书的时候,台下的妈妈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知道:我的坚持是值得的!
所以,只要坚持,梦想就能实现;属于你的舞台,终将回归!
指导老师姜晓萍:
本篇文章语言虽然并不华丽,但却极为准确生动地叙述了小作者从自信满满地练习,到因为疫情不能准时开赛的沮丧,再到正式迎来比赛的激动的整个过程。全文取材新颖,构思巧妙,字里行间孕育着浓浓的情感。
美丽的西湖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小学部
三(1)班 刘子言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的家乡就在这风景优美的杭州。说起杭州,最著名的必数西湖了。古人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句来赞美西湖。有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有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还有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而我眼中的西湖四季又别具一番风味。
春天,西湖美得就像一幅油画。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柳条儿随风轻舞。桃树开花了,粉红的桃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无比娇嫩。在空中俯瞰西湖,白堤一柳一桃的,好像一条彩色的带子飘在湖面上。熙熙攘攘的游人在湖中划船,悠然自得地欣赏着这美丽的湖光山色,惬意极了。
夏天,骄阳似火,但是一汪清澈的湖水使人感到些许清凉。断桥边的荷塘里此刻已是热闹非凡,一片片磨盘大小的莲叶你挤我、我挤你。娇滴滴的荷花也含苞待放。就连小青蛙也唱起了它心爱的歌。蜻蜓飞累了,正和朋友们停在荷叶上休息。鱼儿们在荷叶下自由自在地嬉戏。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当秋姑娘害羞地向西湖走来时,梧桐树那好似鸭掌的叶子变黄了。在荷塘里,湖水依旧翠绿,可曾经碧绿的荷叶和粉红的荷花凋谢了,取代它们的是一个个小莲蓬。我最喜欢秋天的西湖了!当我坐在船上的时候,秋风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颊,令我觉得非常舒爽。远处的宝石山上层林尽染,有碧绿的松树,有通红的枫树,还有金黄的银杏树……像是给宝石山穿上了一件五彩缤纷的衣裳。
冬天,虽然杭州不怎么下雪,但是当一场小雪过后,西湖简直是美呆了!雪中的西湖犹如一幅天然的水墨山水画,层次分明,浪漫唯美。西湖的湖面早已结好了厚厚的冰层,树上掉下来的叶子被冻住,形成非常漂亮的肌理效果。平卧在湖面的树枝也穿上了一层雪白的衣裳,非常漂亮。湖中的天鹅躲在温暖的窝里打盹儿。湖面是那么的平静,有点淡淡的凄美。
杭州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一个五颜六色的大花园,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界。
指导老师张俊俊:
在小作者眼中,西湖是那么的唯美。春天,像一幅油画;夏天,一汪清澈的湖水给人一丝清凉;秋天,枯叶落尽,各种落叶给宝石山绘制一件五彩缤纷的衣裳;冬天,有一种淡淡的凄美。真可谓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溪四季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小学部
三(1)班 徐翎溪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杭州,而我家就住在杭州“三西”中的西溪旁边。那里有许多奇花异草,一年四季都令人流连忘返。
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每当这个时候,西溪湿地都会举办“花朝节”。心灵手巧的园艺工人会把花朵们“变身”成各种小动物,有大象、狮子,还有孔雀……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孔雀。你看,那一朵朵小花变成了孔雀身上的一片片羽毛,再加上那灵动的眼睛,孔雀造型活灵活现的,仿佛下一秒钟,孔雀就要开屏了,真是可爱极了。
夏天烈日炎炎,但晚上,你千万不要错过去西溪湿地走一走的机会。这样,你就可以聆听一场鸟儿们开的音乐会了。哇,西溪湿地里的鸟真多呀!它们有的在吹口哨,有的在拉小提琴,还有的在吹葫芦丝……它们的歌声真好听,还引来了许多小昆虫当它们的听众呢!
秋天,西溪湿地变成了金色的海洋。这时的西溪湿地也是柿子的天下,因为这里正在举办“火柿节”。柿子是有美好寓意的,湿地里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万“柿”如意。我仔细一想,原来工人叔叔巧妙地把“事”改成了“柿”,向人们传达了美好的祝愿。湿地里的柿子又大又甜,咬上一口,甜滋滋的,令人回味无穷。如果你来得正是时候,还可以体验一把亲自采摘柿子的乐趣呢!
冬天,西溪湿地里的梅花开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宋代诗人王安石很喜欢梅花,就写了一首关于梅花的诗。我也很喜欢梅花,因为它很坚强。那一朵朵迎着冷风绽放的小花,仿佛告诉我,要做一个敢于挑战自己的孩子。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古往今来,有很多诗人赞颂过西湖的美。但如果你还想换一个地方玩一玩,那就来西溪湿地吧!
指导老师张俊俊:
小作者把西溪湿地的四季之美写得生动形象,使读者身临其境。小作者观察非常仔细,把西溪湿地的每个季节的特点都展现出来了,从春日里的花朝节,夏日里的小昆虫,到秋日里的柿子节,再到冬日里的梅花。文中还熟练地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语言流畅优美。
我爱家乡的 大自然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小学部
三(3)班 孟冉兮
假期早已开始,可每天听着吵闹的飞机飞过,我特别烦,甚至把东西都想推翻……
妈妈发现了我的异常,便带我来到了奶奶家。奶奶家的院子特别美丽,无数不知名的花儿跳起了舞蹈欢迎我,大树挥着枝干向我打招呼,太可爱啦!我爬上小山坡,深吸一口气,清新的空气立马钻进了我鼻腔,别提有多清新。
闭上眼睛,仿佛置身在桃林中,耳边时不时听到桃花绽放的声音,这种声音总是伴着风的口哨声,这就是所谓大自然中最活泼的声音吧。
这种享受让我放松了身心,理清了心绪,不再感到烦躁。
这个花儿般的大自然让我情不自禁地着迷,于是我决定在奶奶家住几天,好好感受奶奶家院子的美。
吃完午饭后,我牵着堂弟的手,在花坛边散步。微风时不时吹起我的长发,让人十分舒服。走着走着,风越来越大,我和堂弟连忙蹲下,看着四周美丽的山茶花。忽然,一朵粉色山茶花出现在我们眼前:它的花苞上还点缀着几滴露珠,午后的阳光早已给它穿上金色的纱裙,这与周围红色的山茶花映衬在一起,无比美丽。
在回屋的路上,我们的步子越来越轻,身心的压力也随着大自然的一切慢慢消散。原来,不知从何时起,我的心归真了。
大自然是人类的故乡,就算沉迷许久,回过神来,依然是漫山遍野的花红柳绿,无限的朝气蓬勃。
指导老师姜晓萍:
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游记,事例叙述得生动具体,景物观察得仔细到位。可见,你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文章语言平实而温和,指引着读者在心灵的原野上漫步。
记忆中的老家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小学部
三(3)班 刘梓筱
夜色,一如既往的黑暗。窗外,时不时传来几声尖锐的鸣笛声。路灯,有气无力地喘息着,一会儿亮,一会儿暗,映衬得行人急不可耐,像上了发条似的,停不下脚步。我躺在床上辗转,一种铁青色的无奈涌上心头……
望着天花板,我的心思穿过夜色,回忆着往事。
记得去年暑假,我好不容易回老家一趟。刚踏进家门口,就看见一片竹林,长满了山头,郁郁葱葱,风吹向竹林,大片的竹叶左一摇,右一摆,像“竹海”在退潮一般。我的兴趣一下子被勾了起来,一溜烟地向竹海冲去,脚踏在青石板路上,脚底板儿就冒出“咚咚”“嘎吱”的声音,逗得我哈哈傻笑。山风吹散了雾气和云气,让人有凉爽、惬意之感,就连麻雀、喜鹊也来凑热闹,甚至有一些叫不上名的小鸟,在耳边叫着,好像在窃窃私语。往山里走,我惊讶地发现竹林深处有一大片野莓,红绿相间,互相点缀。真没想到,老家的山后,还有这么一块乐园。
转过头来,往山下一望,整个村落尽收眼底,有的背靠青山,有的襟山带水,还有的星点散布。几处青色的炊烟,徐徐升起,我便又跑下山,因为我知道要开饭了!到了村落里,发现很多叔叔阿姨向我打招呼,手里还捧着碗和盘,有些老奶奶戴着老花镜,手握着剪刀,游刃有余地剪着窗花,身旁围着几个小孩子,身后明净的窗户上还贴着各种各样的窗花,红艳艳的。窗台上晾着咸肉,晶莹剔透,摊着几块豆腐干,令人垂涎欲滴。竹板上,还晾着条条小鱼干,看着美味爽口,要是端一碗白米饭,再加上烹饪好的小鱼干,准能吃下一大碗香甜的米饭。农村的生活真是安逸丰足!
突然,空调的嗡鸣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刚刚还沉浸在农村传统而又美好的回忆当中,现在又回到了现实,夜色也已加重,我的心中又多了几份遗憾,多想再次回到老家,寻找在城市中少有的心灵慰藉!
指导老师姜晓萍:
小作者把写景与抒怀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全文字里行间都突出了对家乡美景的无限喜爱和向往之情。小作者运用朴实的语言将家乡的各个美景尽显于读者,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堪称美文。